【摘 要】建筑給水排水工程是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重要專業主干課,該課程對學生掌握實際工程應用能力有較高要求。本文以提高學生實際工程應用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課程考核方式和實踐環節等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建筑給水排水工程 工程應用 課程教學 案例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3-0063-02
建筑給水排水工程是高等學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是銜接市政給水系統和市政排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科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該課程既包含相應的理論知識,同時又具有工程性、實踐性和專業性的特點。近年來隨著建筑行業的快步發展,給排水專業畢業生畢業后從事建筑給排水相關工作的比例越來越大。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就業形勢和培養目標均對學生掌握工程應用能力、快速適應實際工作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從工程實際出發,切實提高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課程的教學質量,對整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具有重要影響。針對以上要求,筆者結合近年來的教學工作實際,就以下教學工作實際進行總結。
一 貼合工程實際,改進教學方法
1.結合工程實際,把握教學目標
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課程教學內容豐富,相關基礎知識與實踐應用內容也較為繁多,但多數高校該課程的開課學時多為48~56學時(含4~8學時的現場實踐教學)。在有限的教學課時內,要想進一步提高學生工程應用能力,在實際的授課中必須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授課內容進行篩選和排查,制訂出一個適合工程應用能力培養的教學大綱。授課時需要結合工程應用的具體要求,對各章節的授課深度和重點難點進行把握。例如,教材在講到消防系統中消火栓的具體布置要求和方法時,大部分教材中只是介紹了單排2股水柱和多排2股水柱等簡單布置形式及要求,如果教師不結合建筑類型向學生具體講明消火栓的布置技巧,多數學生并不能在結束本節的學習后真正理解如何合理地布置消火栓。所以教師授課過程中應注意結合工程應用,確定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真正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采用案例式、啟發式教學
建筑給水排水工程這門課程主要教學要求是讓學生掌握建筑給排水工程的基本知識、設計方法和要求,為其將來從事建筑給水排水工程的設計、施工及運行管理工作打下基礎,本課程與工程應用結合十分緊密。許多學生剛接觸本門課程時,由于沒有感性認識和實踐經驗,缺乏實例的授課模式常使學習枯燥乏味,制約了課堂教學效果。而且課程內容本身較為繁瑣,教學過程中容易形成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造成學生平時只是粗略聽一聽,考前集中突擊背誦知識點,嚴重影響了課程教學的效果。教師采用案例式、啟發式教學則可以有效避免上述現象。在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課程教學中可依照內容章節分為若干任務,如給水系統、排水系統、消防系統等,每種系統再結合不同類型的建筑條件圖,如住宅、辦公樓、旅館等,即成為較為典型的設計案例。在每一章授課前,教師可先向學生講述相應的工程案例,讓學生理解即將講授知識的具體應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生動的案例讓瑣碎的知識點系統化,更有助于學生深入掌握基本知識。在教材理論知識授課結束后,再將實際工程實例布置為大作業,讓學生通過實際的工程設計和計算,鞏固、檢驗所學的內容。
通過案例式教學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充分發揮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借助工程案例,可以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筑給排水涉及非常多的設計規范和設計圖集,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自主學習能力,才能使學生更加扎實地掌握有關知識,提高工程應用的能力。
二 結合工程實際需要,更新、補充教學內容
1.加強對新技術、新方法的補充
在當前階段,建筑給排水工程中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不斷涌現,并被快速應用到實際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管理中。但這些新技術從開始應用到被大家普遍認可,再到寫入教材、編入教學大綱,常常有一定的滯后性。所以當前的教材和教學大綱中更多體現的是一些傳統經典的知識與理論。如給水系統中疊壓供水設備、小區排水工程使用的HDPE雙壁波紋管管材、排水系統特殊單立管通氣方法等內容均在一些教材和教學大綱中未能充分體現。另外,學生在完成這些內容的學習之后,還需要2年左右時間才能真正走上工作崗位。所以,客觀上加大了這種教與學、學與用的滯后時間,加大了學生在走出校門之后對實際工作的磨合、適應的難度。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結合工程實際補充建筑給排水工程新技術、新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2.突出新要求、新規范
各種建筑給排水相關的設計規范和設計手冊本身就是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課程教材編纂時的重要參考資料。相對于教材,設計規范和手冊更加貼近實際的工程應用。在授課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閱讀規范、理解規范,進而掌握并應用規范,這是提高學生工程應用能力的重要方法。
近年來隨著建筑工程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水資源的重視,新的技術規范和技術要求也不斷出現,如《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GB50974-2014)、《細水霧滅火系統技術規范》(GB50898-2013)等。新的規范通常針對的都是實際工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原有規范不適合實際應用的條文進行重新修訂和組織。如《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對高位消防水箱的設置要求更為嚴格,其容積大小也有進一步的要求。類似內容理應是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課程中學生應及時掌握的重要內容。但在實際授課中,所用教材仍引用舊版規范的原有要求,這應得到及時更正和補充。要讓學生在掌握建筑給排水設置的傳統慣例之余,能理解最新的設計要求及原因,同時了解本行業最新的發展情況。
三 改革課程考核方式
課程的考核對學生的學習具有較大的引導作用。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課程考核依然采用較傳統的平時出勤、課后作業和期末考試的考核方式,可能在學生結合工程實際應用的效果引導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如上所述,在授課過程中針對那些實際工程案例教學可布置成大作業的形式,再輔以課堂討論,引導學生對此類工程案例進行總結和分析。這種與案例式教學相適應的大作業加課堂談論的考核方式可以有效地督促學生加強工程應用能力的鍛煉。
另外,在期末考試的開、閉卷形式上也有必要進行一些調整。我們安排課程考試時,對具體考核內容進行區別對待,采用開、閉卷結合的方式進行課程考核。對建筑給排水的一些常識性、基礎性的理論內容,采用閉卷考試來測試學生掌握程度;對工程性、綜合性的內容,因為涉及一些基礎數據、公式和計算表格,可采用開卷考試來檢查學生解決工程應用問題的能力。
四 在實踐環節上進行改革和優化
與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課堂授課相對應,課程結束后一般需開設一定學時的生產實習與課程設計。這兩個實踐環節對學生掌握基本的建筑給排水工程應用能力具有相當大的作用。但因種種原因,實習與課程設計環節常常未能取得較大成果。
首先,課堂授課效果是實踐環節的基礎,對其有較大影響。只有在課堂授課過程中突出工程應用學習,才能在實踐環節獲得更進一步的鍛煉。其次,實習與課程設計往往學時有限。建筑給排水的實習形式較為單一,常為簡單的參觀實踐,學生走馬觀花,難以深刻掌握相關知識。課堂授課深度不足,課程設計也難以布置較為綜合的實際工程項目,且課程設計本身時間較短,大部分學校無法做到1人1題,這制約了課程設計環節的培養效果。通過改革優化實踐形式,將課堂授課與實踐環節結合起來,將案例式教學與課程設計訓練結合起來,是加強學生實際工程應用能力的重要方面。
五 結束語
建筑給水排水工程是一門與實際工程應用緊密聯系的課程。在教學方法上增加案例式、啟發式教學,把握教學重點,同時充實教學內容,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和實踐環節,有助于真正提高學生運用課程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完成培養給水排水工程專業高級應用型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增長主編.建筑給水排水工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2]蔣蒙賓.《建筑給排水工程》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技術與市場,2010(7):81~82
[3]鄧風、吳惠芳.提高建筑給水排水工程教學質量的途徑[J].化工高等教育,2009(2):66~68
[4]張樹國.《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07(S4)
[5]崔鳳國、牟雪峰.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課程設計的教學改革探討[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11(5):182~184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