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是由一位教師教學生活中發生的一段故事引發的思考。該故事圍繞“為什么學生M把垃圾從窗戶上倒出?”而展開,在整個過程中,充分反映了課改前后兩種觀念沖突在一位教師身上的體現。細微之處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對教師教育觀念的影響。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影響 教育故事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3-0157-02
新課程改革的熱潮似乎告一段落,陷入了相對的平靜,但是教師們的腦海里卻仍然波瀾起伏,新舊觀念的沖突仍然在教師們的實踐中繼續上演。下面就是一位教師在教學生活中的一個故事。
一 班主任的一個故事
最近學校加大了對學校衛生和安全的管理力度,同時也加大了這一塊在班主任考核中的權重。每天早中晚打掃三次衛生,每天衛生檢查沒有得滿分的班級得不了衛生紅旗,當然還要扣班主任的分,最終會影響班主任在評優過程中的競爭力。接下來就是一個由“衛生”問題引發的故事。故事發生時,我正擔任四年級某班的班主任,現在仍然是。
那是一個陰沉的下午,我剛從辦公室批改完作業疲憊地走出來,就碰見平行班的班主任X老師氣勢洶洶地向我走過來說:“你們班的垃圾怎么倒在了我們班的‘公地’上呢?”我正想:“怎么可能呢?他們班的‘公地’不是在我們教室樓下嗎?難道誰把垃圾從窗戶上倒下去嗎?”這時X老師從身后拿了一張紙片出來并帶著責備的語氣說:“你看這紙片上還有你們班N的名字。”證據俱在,我沒有反駁,立刻向X老師道歉??墒荴老師好像根本沒聽我的道歉,只是一味地表達他對我們班這種行為的驚訝、不滿和憤怒,好像是我故意叫學生把垃圾倒在他們班“公地”上似的。正說著檢查衛生的Z老師就過來了,過來就說:“對不起,得扣你們班的分喲!”這時我才知道原來班主任X早已把這事反映到Z老師那里去了。我當時那種心情可想而知。我氣急敗壞地回教室去找那天掃地的學生M。
這天打掃清潔的學生M是這學期剛從村小轉到我班不到兩個月的一個男生,學習習慣不是很好,學習成績也不好,在以前的各種測試中只能得四五十分。由于每次他們組打掃清潔的時候,他都偷懶不做,有很多同學多次向我反映他的情況,所以那天就罰他一個人打掃清潔。沒想到他居然把垃圾倒在了其他班的“公地”上。我氣急敗壞地找到他,對他進行了詢問,他卻一個字也不說。最后才承認是自己從窗戶把垃圾倒下去的。問他為什么那樣做,他還是不說,只是低著頭。于是就讓他帶路到他家去找他的家長。
在去他家的路上,我突然間發現我對這個學生不是很了解,除了從平時的觀察中知道他是一個內向的男孩之外,其余的都是一些不好的印像——懶惰、學習成績不好等,而他的家境我一無所知,他的父母除了報名見過一次,就再也沒見過他們在學校的身影。我正心情沉悶地想著到他家時怎樣勸誡他父母一定要嚴加看管時,我突然發現學生M正低著頭十分緩慢地走在前面,雙手緊握書包的背帶,神情緊張。就在這一情景進入我腦海的一瞬間,我的心情卻一下變得輕松起來,因為那緩慢的腳步、緊握的雙手、緊張的神情讓我看到了這個孩子身上的希望,讓我看到我這一趟不會白走。
大概走了半個小時,我們到了學生M的家,但卷簾門是關著的,學生M習慣性地把卷簾門拉起來,原來他的父母還在睡覺。這時我想:“怎么大白天還在睡覺呢?這可對孩子影響不好啊?!焙髞聿胖浪改笧榱硕鄴赍X經常上夜班。他父母見老師到家里來了,沒等老師開口就破口大罵“你這狗崽子又在學校闖禍了,還不向老師道歉!”“老師,我們自己都知道這孩子壞毛病多,好吃懶做,還請老師多多原諒。”“他在學校有什么事,老師你給我打就行,或者你給我說一聲,讓我來收拾他?!贝藭r,只見學生M低著頭忐忑不安地站在旁邊,神情越發緊張了,好像馬上就要大禍臨頭。此時又有一種無形的力量讓我改變了來意。我對學生M的父母說:“家長,你們誤會了。我這次來主要是想了解一下M的家庭情況,M來到我班上兩個月了,我還沒來得及了解M的家庭情況。另外,是想給你們說一下在這兩個月以來,M的表現比剛到的時候進步很多了。希望你們平時還是多鼓勵他一下。”聽到我這些話,M才如釋重負,頓時滿臉通紅,臉上帶著激動和慚愧,欲言又止,最后還是選擇了沉默。最后在家長熱情的寒暄聲中我離開了他們家。
在回校的路上,我覺得有一股輕松愉悅的活力在我的血液里流淌,原來保護學生的自尊,教師也會感到如此的幸福。我慶幸我沒有向他家長“告狀”;慶幸地看到M臉上的激動和慚愧;最慶幸的是我在M身上發現了M的希望。但也為我之前的小氣、沖動感到羞愧。自這個故事以后,我為自己提出了如下努力方向:作為一位班主任應有寬廣的胸懷,博大的氣度和對學生的愛心;班主任應該是學生的朋友,應具備與學生交流溝通的能力;班主任應是學生的欣賞者,學生希望的耕耘者。
二 故事的反思與啟示
雖然這只是一個個案,但其中很多情景卻反映了新課程改革下很多教師的經歷,反映了新舊兩種課程與教學理念的本質區別,從細微之處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對教師教育觀念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教師素養的提高
首先從教師素養的視角來看,故事中的教師由感性變得理性,油沖動變得冷靜。剛一開始“我”為了自己在教師評價中的失分以及在眾教師面前出丑,而大發雷霆;稍后又心平氣和地從學生那緩慢的腳步、緊握的雙手、緊張的神情上看到了希望。先前教師的大發雷霆既有對學生那種不道德行為表現的氣氛,又有對自己利益損失的不平。這是很多教師都會自然產生的情緒,是很多教師的現實反應,只是表露的程度不同。但是我們不能說這個教師對學生沒有愛心,從后面教師“我”對學生的細心觀察和對其自尊的尊重可以看出教師對學生的那一片真誠的愛心。整個過程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教師的個人利益與對學生的愛相互沖突交織的過程。剛開始教師的情緒可能更多地受自己的得分與面子的丟失而激發;后來隨著教師對自己反思的進行,教師對學生的愛心逐漸占據了情緒的上方。這個過程也是作為教師的“我”的成長過程。通過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教師特別是作為班主任教師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博大的氣度和對學生的愛心。
2.班主任角色的轉化
從班主任角色定位來看,故事中的“我”由居高臨下的“監控者”變成了學生的“朋友”。朋友是可以信賴的,是可以真誠交流的對象,朋友之間的心扉是相互敞開的、相互理解的;而居高臨下的管理者和被管者之間是相互提防的,他們之間的心扉是相互封閉的。在該故事中,“我”剛開始就扮演著一個可怕又可惡的管理者角色,學生對“我”向他問話是一聲不支。后來由于“我”的改變,“我”和M逐漸成了可以溝通的朋友,M對“我”的抵觸才逐漸消失了,和我溝通的頻率越來越高,以致最后信賴“我”和“我”無話不說。所以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教師對那些后進生或者學習習慣不好、態度不端正的學生應該換一個視角,從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理解他們的想法,進而和這類學生建立起真正的朋友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在班主任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起良性的互動機制。
另外,班主任應是學生的欣賞者,學生希望的耕耘者。這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途徑。對于像故事中M類似的學生尤其是這樣。只有教師以一種欣賞的眼光去觀察一個學生(特別像M一樣內向的學生)的時候,教師才更能激發學生對教師那一份接納之情。只有教師作為學生的欣賞者和學生一起交流溝通時,學生才更能感受到自己是一個有希望的人,從而在這種被欣賞的積極感受中產生出積極上進的無限動力。在以上故事中,學生M的激動和慚愧的表情以及后來學習的進步,都充分說明了教師作為學生的欣賞者的重要性。
3.教師學生觀的轉變
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教師不管是做學生的朋友還是做學生的欣賞者,其實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學生觀的基礎之上的?!敖處熥鰧W生的朋友”這種觀念反映出來的學生觀是把學生當作一個與教師人格地位平等的主體人。這個“人”是有人格尊嚴的,學生的各種合理的需要(特別是人格被尊重的需要)應該是給予尊重的?!白鰧W生的欣賞者”所反映出來的是一種發展性的學生觀。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是具有巨大潛力的人。所以,不能只看到學生發展中的不足,而應帶著一份欣賞的眼光看到學生的發展潛力,看到學生的希望。
班主任是學生心靈成長的生態環境,做一位有素養的班主任應有廣闊的胸襟、博大的氣度和對學生誠摯的愛。體現在教師的行為當中就是要與學生為友,當好學生的欣賞者,做好學生希望的耕耘者。同時,班主任還應有與時俱進,不斷挑戰自我、戰勝自我的意識和勇氣,只有這樣才能使對學生誠摯的愛得到恰如其分的表現。以上故事中,教師從頭至尾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新課程改革過程的簡短的縮影,但這位教師最后戰勝了自己,戰勝了自己已有的觀念。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