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澥浦中學近年來秉承“崇禮守序,勤業務實”的辦學理念,以“禮、序”行為準則為基礎,以學校文化發展為動力,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優化“文明有禮,規范有序”的教育實踐,創建學校新的運作系統以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打造學校豐富的文化底蘊。
【關鍵詞】崇禮守序 農村初中 校園文化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3-0153-02
文化具有引導、規范、約束、激勵人的功能。校園文化的構建,從本質上看,就是形成核心價值認同的過程。特色校園文化匯集了學校的思想內涵,體現了學校的優良傳統,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近年來,隨著教育均衡發展步伐的加快,鎮海區澥浦中學以“崇禮守序,勤業務實”為校訓,大力加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通過德育特色工程的有效開展,不斷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
一 “崇禮守序”校園文化建設的背景
教育部頒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中提到,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加強公民意識教育,發揚社會公德,引導廣大學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國道德教育的沃土,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今天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價值。在制定學校新三年發展規劃的過程中,學校開展了修訂校訓的大討論,在師生中廣泛征集新校訓,最后我們從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禮”“序”文化出發,結合學校的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校訓——崇禮守序,勤業務實。新校訓意在借鑒優秀的“禮”文化,轉變觀念,構建新的符合農村學校的發展秩序,從而建設一個和諧、有序且個性化的校園,這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強中小學德育建設的要求是完全吻合的。
二 “崇禮守序”校園文化建設的落實
1.鍛塑文化,以“崇禮守序”重構核心文化
“禮”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之一,《論語·雍也》云“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解讀其內涵,“禮”的內在精神主要表現為 “敬”“序”“和”。“禮”是人們遵循的社會規范與道德行為準則,對社會秩序具有整合作用。由于人的價值觀、利益趨向不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難免會有沖突,而“禮”可以把各種不同的價值取向和利益追求都協調統一起來,找到他們之間的和諧點,并形成一股合力,去實現共同的價值目標?!靶颉敝饕钢刃?、次序、程序,“天下有道”的社會,就是要求整個社會有序而又和諧。我們倡導構建和諧校園,就是要在遵守約束和規范的前提下,做到師生相互尊重、以和為貴?!岸Y序”教育是澥浦中學汲取傳統文化精髓,針對學校文化精心提煉的學校教育內涵,為學校文化建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2.精細管理,以“崇禮守序”重構制度文化
學校的制度建設倡導與人文關懷相結合,與精細化管理相結合,常規優化與重點推進相結合的三套管理機制。以精細化管理為突破口,重管理、抓落實,完善制度與規范流程、提高教職工的執行力,做到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周有計劃、月有安排,使學校的工作布局井然有序、執行通暢。通過行政牽頭對現有的改革性制度、日常性制度、專題性制度進行梳理和充實,對現有學校章程進行設計與研究,對關系教工切身利益的分配制度進行關注與調整,使整套制度規范、科學、高效,有較強的可行性。通過支部保障在制度建設中給予教職工以人文關懷,在管理上能夠剛性與柔性相結合。
三 “崇禮守序”校園文化建設的方法
1.關注教師,以“和諧發展”倡導團隊文化
學校的思想影響著教師的思想,教師的思想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因此教師是教育改革的關鍵性因素。學校堅持制度管理與人本管理相結合,從而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員工的內在驅動力和積極性。在管理運行過程中,注重實施“凝聚力工程”,建立起參與管理的民主激勵、教師榜樣激勵、成就成果激勵以及情感激勵等多種激勵機制,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使我們的隊伍洋溢著一種“突破自我,尋求更新,實現成長”的新文化。具體表現為:
第一,滲透主人翁意識。開展“為澥浦中學新發展、新跨越獻一計”、學校教師大會提案征集、禮序石刻字征集等活動,讓教師參與規章制度的制定和管理全過程,從學校的重大決策到每周的工作安排,無論大事小事都公示,以保證制度管理的“禮”和“序”。
第二,開展“溫馨辦公室”創建活動。營造“崇禮守序”的文化氛圍,提高教師文化情趣,進一步優化育人環境,提升辦學品位,提高教工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為老師們創設更為舒適的工作環境,營造更為濃厚的教書育人氛圍,更好地服務教育教學。
第三,提高職業素養。以人為本,營造“用事業激勵人、以情感感召人、讓競爭鍛煉人”的良好氛圍,拓展教師發展的空間,促使每位教師有成功的體驗,促進其自我磨礪;打造研究型教師團隊,成立學?!靶∶鄯浣炭蒲袇f作組”,積極開展團隊校本培訓、外出研修專家引領等活動,重視老中青各個年齡段教師的專業素養培養,使更多老師有機會參與各級教研課題的研究。
2.塑造精品,以“節日文化”建設多元文化
學校以大課間活動、社團活動等為載體,對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進行分析、提煉、加工,逐步將其打造為精品,為學生搭建豐富多彩的多元化教學平臺。
第一,延續“藝術節、體育節、讀書節、科技節、英語節”五大經典節日。節日系列活動已成為學校文化的符號,基于“崇禮守序”的社團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學校的凝聚力和競爭力,在兄弟學校中擁有良好的口碑。
第二,深化學生社團建設。挖掘農村文化特色,依托鄭氏十七房的人文資源,依托澥浦船鼓等民俗文化創新傳統的節日活動,豐富社團的體驗活動。在繼承傳統節日文化的同時,注重形式的創新、內涵的豐富和外延的發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精心組織,并及時調整和反思,以保證活動的參與面、參與度、參與效果。
第三,推進班級文化建設。學校在校園網上新開辟了“禮序教育”專欄,包括推薦文章、學生作品、留言標語三個部分,學生可以將自己對“禮序”的感悟發表到網站上。除此之外,每個班級門口的電子班牌也被精心利用起來。每個班級的任課老師和學生,都可以將對禮序的心得感悟或是禮序小故事放到電子班牌上與大家分享。同時,學校還為政教處配備了平板電腦,將同學們在學校里的文明與不文明行為都記錄下來,并通過電子班牌展示出來,將正面引導和反面警示相結合,起到了雙重教育的作用。
隨著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推進,學校創新工作方式,利用數字校園推動“禮序教育”已有明顯成效,受到了鎮海電視臺、鎮海新聞頻道等多家媒體的關注,并在學校進行了現場錄像和采訪。通過區“孝德明星”“美德少年”的評比,學校“崇禮守序”的教育實踐廣為人知,并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
3.聚焦課堂,以“三段分層”打造課堂文化
鎮海區于2011年提出打造“三有課堂”的理念,踐行輕負高質課堂要求。圍繞“有序、有趣、有效”的課改理念,學校聚焦課堂教學,關注課堂實效,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明確質量提升的三年目標,先后啟動禮序講堂校本培訓項目,征集禮序教育經典教案,不斷探索“三三式”禮序課堂,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三三式”禮序課堂包含三個主題、三個階段。三年段主題教學是指七年級重培養學習習慣;八年級重均衡發展,抓分化教學;九年級重分層教學,提高整體學業水平,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三段式課堂學習法著重生本課堂的形成,重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課堂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自學”,第二階段“互學”,第三階段“練學”。
2014年以來,學校承辦了語文、社政、音樂、科學、英語等多個學科的省、市、區各級教研活動,各學科年輕教師們向與會專家、同行們展示了學校的“禮序”課堂教學模式,贏得了一致好評。
四 關于“崇禮守序”特色校園文化的思考
成熟的“禮”“序”文化不僅是環境文化、制度文化等外在的、表面的形式,且隱性與顯性相同步。特色的校園文化應有系統性、內涵性,要著眼于整體建構,做到傳統與創新并重。學校將秉承“崇禮守序,勤業務實”的校訓,著力于文化建設,轉變觀念,努力踐行其行為標準,使每一個師生都能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真正做到“崇禮守序”,使學校散發出自己的“禮”文化。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