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我校蒙醫、臨床醫學、護理學等專業教學計劃的變動、課程的壓縮,因此,擬通過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探索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以期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醫學細胞生物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3-0067-02
隨著細胞結構及功能的相關知識和理論在醫學領域中應用的不斷深入,細胞生物學已成為現代醫學的重要基礎,在醫學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于現代醫科學生來說,具備細胞生物學的相關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其他醫學課程必不可少的條件。2011年以來,我校執行新版教學計劃,其中對蒙醫專業、臨床和護理專業的醫學細胞生物學課時改革,學校教研室對其教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方法的施用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旨在進一步提高和完善教學質量和效果。
一 我校醫學細胞生物學發展歷程
1978年,哲里木醫學院生物教研室成立,在臨床醫學專業開設了醫學生物學課程,本、專科分別為72、54學時,先后由校內一些教師任教。在當時的醫學生物學課程中,已用相當的篇幅向學生介紹了醫學細胞生物學知識。1992年,蒙醫學院將臨床醫學專業的醫用生物學課程一分為二,南×老師開設醫學細胞生物學,理論課30學時,實驗課18學時。2000年,內蒙古民族師范學院、內蒙古蒙醫學院和哲里木盟畜牧學院三校合并成立內蒙古民族大學后,教學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2011年,學校各學院執行新版本科生培養計劃,蒙醫藥學院蒙醫專業、醫學院臨床和護理專業醫學細胞生物學課時壓縮(僅24學時)。
二 優化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作為重要的指導性文件,是課程教學的基本依據和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大綱中的教學內容與學時分配是對一門課程教學的基本內容所做的基本規定,是教學大綱的核心部分。在教學大綱的制定過程中,我們既要注重醫學專業目標培養的需要,還要考慮與其他醫學基礎課程的前后鏈接,對于已學課程、將開課程和正在進行中的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深入了解分析,注意知識之間的銜接,避免遺漏與重復,最大程度地保證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蒙醫學專業,過去曾開設“醫學生物學”,該課程中涵蓋了部分細胞生物學知識,后來取消了這門課程,這樣在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內容安排時增加了相應內容,并作深入講解。如在醫學生物學中第二章《細胞膜及其表面》的教學內容擬定過程中,細胞膜的化學組成、細胞膜的分子結構和細胞膜的特性三部分內容加到醫學細胞生物學中。2011年,執行新版教學計劃,蒙醫、臨床醫學和護理學專業,學時由原來的30減為24學時,由于課程壓縮,醫學細胞生物學總課時數減少。我們知道每個專業培養計劃中所開設的每門課程相互之間聯系密切,醫學專業也不例外。如今醫學細胞生物學面臨著學時嚴重不足的現狀,所以,我們重新審視了這門課的教學大綱。甄別在醫學細胞生物學大綱中與其他課程重復的部分予以刪除,盡量使學生在有限時間內學習掌握醫學細胞生物學的精髓內容。近幾年,學校教研室通過類似的教學改革研究,更加合理地組織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內容,不但解決了課時少、內容多的矛盾,同時也使我們的教學活動有的放矢,學生也學有所獲。
三 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
當今很多課程都使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在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當中,我們也將比較枯燥的純理論知識放在圖文聲像并茂的多媒體課件中,將微小的、看不見的細胞變為可視的,并營造了一種科學性、知識性、形象性融為一體的富有強烈感染力的教學情境,確實激起了醫學專業學生學習細胞生物學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到細胞生物學的學習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細胞生物學的積極性。
多媒體課件的另一大特點(優點)是極大壓縮了傳統教學中教師板書及學生記筆記的時間。同時由于屏幕的快速投放,在短時間內播放大量的信息,提高了教學效率,并且解決了學時矛盾。這個優點也在其他很多課程中得到了驗證,我們也利用多媒體的這個優點,在教學中增加了細胞生物學的一些新知識、新進展、新技術,這樣既開闊了學生視野又擴展了知識面,這在應用多媒體手段之前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可以制作內容豐富的多媒體課件,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醫學細胞生物學這門課側重于從形態學的角度研究。在整個授課過程中,細胞的形態結構及功能機制的講授是細胞生物學中的重點及難點內容。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第三個特點是可以進行大量相關圖片的演示。由于該課程的研究對象是細胞,一般肉眼是看不見的,更不用提細胞的超微結構。在課堂中無論一個教師是多么善于語言、肢體表達或是精致的繪畫,都難以表現或畫出一些抽象的細胞結構圖畫,而這些結構知識內容又恰恰是細胞生物的重點和難點。
多媒體教學的第四個優點就是過程再現等操作,不但可以演示細胞功能機制,還能重現,即一遍沒理解,能再播放一遍。例如,講授“細胞質膜的物質跨膜轉運”這一知識要點時,將細胞質膜上的鈉鉀泵轉運細胞內外的鈉離子和鉀離子,可以把這個過程做成動畫,并配以相應的講解,使書面理論變成看得見的動態圖像,能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掌握這個知識內容。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老師板書為中心進行的教學活動。如今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具有一些傳統手段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如圖文并茂的課件帶動學生興趣;有限的課堂時間匯聚大量知識;易突破重點并分散難點,而且在眾多其他課程中已得到了充分應用與認可。眾所周知,醫學是一門應用科學,作為21世紀的醫學人才必須具備醫術精、能力強等較高的素質,而創新能力就是高素質的人才所必需的,因此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就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四 建設具有民族特色的醫學細胞生物學教材
1.課程教材建設目標
教學內容的改革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教材建設是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的體現。發揚內蒙古民族大學細胞生物學教學的優良傳統,在保持原有體系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校內民族特色資源,建設符合我校醫學專業的課程教材,使學生既能扎實掌握細胞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又具有較強應用知識的能力和探究創新意識,為后續的生物學課程的學習和高素質的生物、醫學科學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課程在老一輩細胞生物學家的帶領下,曾編寫了《細胞與遺傳實驗指導》教科書,在使用過程中,收到了良好的評價。目前我校的醫學細胞生物學課程已構建了完整的教學建設體系,教材建設提上日程。
2.教材建設步驟
第一,整理分析已有的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教案,積極編寫適合我校不同學院專業的新的細胞生物學教材和細胞生物學實驗指導。第二,結合我校的民族特色,如蒙醫蒙藥研究,增設民族研究特色內容,對學生更具針對性,有的放矢。比如在細胞實驗中開設綜合性實驗蒙藥對肝臟的保護作用等。第三,聘請校內外的知名專家作教材編寫顧問,對教材編寫進行指導,進一步提高教材質量。加強與國內其他先進學校的細胞生物學精品課的教師(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四川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知名大學)的聯系與交流,學習他們的經驗,進一步提高我們教學的水平。第四,結合多媒體授課手段,在教材編寫中,注重圖片與文字相結合,特別是重點難點內容,要多插入圖片,便于學生理解。
參考文獻
[1]方華燦著.論高等學校的課堂教學[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3
[2]劉云、陳保鋒、申躍武等.“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探索[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0(4):393~395
[3]王曄.論現代教學中的多媒體使用[J].教育科學,2013(4):50~53
[4]賴曉云.多媒體教學軟件信息設計與加工策略研究——基于梅耶多媒體教學設計原理[J].電化教育研究,2015(1):77~82
[5]楊桂英、許桂芬.關于多媒體教室的探討[J].改革與開放,2011(6):179
[6]孫默.網絡多媒體教學資源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電化教育,2011(7):88~91
[7]朱海英、訾曉淵、蘇娟等.基于“平臺”理念,打造實用型課程——談研究生“細胞生物學大實驗”課程建設[J].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2014(1)
[8]靳玉樂、王洪席.十年教材建設:成就、問題及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2(1):12~16
[9]黃慧芬、蘇文軍、孫麗娜等.我校教材建設與管理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1):9~10
[10]吳永芳.加快體育高等教育教材建設的對策與建議[J].當代體育科技,2014(17):100~102
[11]于飛.高等院校教材建設與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2):11~12
[12]呂小艷、項蓓麗、文衍宣.實施課程建設與教材建設相結合全面提高教學質量[J].高教論壇,2012(11):50~53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