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高等院校設計類專業自身的實際情況,關注學科教育,著重探討當代高校設計類專業發展的具體情況,從高校教與學的角度出發,分析其中的主要問題,為高等專業院校的設計類專業如何更好地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高等專業院校 設計專業 教與學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3-0069-0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對當代高等教育的重視,家長對子女教育程度的關注度不斷提高,擁有大學學歷已經不再那么困難,高校教育已經成為現代人才的必經之路。同時,當今高校的發展已經從原先單一的專業性院校演變成為了百花齊放的多學科、多專業類的綜合院校。當年的高考學子經歷了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般的篩選才能進入大學,如今的大學擴招政策使更多的莘莘學子如愿以償地進入了夢想中的大學。教育擴招使得當代大學的門檻降低,學生生源也逐漸飽和。但是隨之而來高等專業院校的教育和管理層面顯現出了更多的問題。近年來,我國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在持續地增多,各所綜合類高校都設置了藝術設計專業。但是,隨著藝術類院校學生人數的增加,學校內一些相關的專業問題也漸漸凸顯出來。例如:剛進校的藝術設計類專業新生普遍都存在著專業成績和文化成績差距過大、良莠不齊的情況。這種差距首先反映在老師教學的過程之中,而且這種情況也導致了一部分學生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差的問題。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綜合性十分強的學科,它的特點是集專業的實踐性、學生的創造性、知識的包容性等多種特點為一體,這樣就對選擇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等藝術院校設計類專業與普通高等院校的專業有所不同,它培養的是能夠從事藝術設計類行業所要求的具有較強專業實踐能力的高等應用型人才。這個專業要求學生具有開闊的思維、較強的實踐能力、過硬的專業素質、豐富的知識結構。在整個教學的體系中,始終貫穿“實際應用”這條主線,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學到專業技術知識。隨著時代的發展,設計、創新已逐漸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所以要培養全新的專業復合型人才則對專業類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為一名設計類院校的專業課教師,身處教育的第一線,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感受到了高等專業學院辦學教育的艱辛,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也發現了諸多問題。在具體的設計專業課程教學工作中,我覺得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兩個聯系最為緊密的關鍵詞,它們也是完成整個教學任務的關鍵步驟。科學良好的課程安排、縝密合理的教學結構、教師素質的培養和提升、先進的教學手段以及良好的教學硬件的科學實施,這些環節在教學中都是缺一不可的。
一 優秀過硬的教師隊伍是良好教學的保障
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靈魂,是教學的引導者和實施者,教師的素質和涵養更是關系到整個教學的成敗。每一所高等專業院校都有一批優秀的教師,他們都是各自學科或者專業領域中的佼佼者。在這支隊伍里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也有熱血而富有朝氣的年青教師,另外還有以操作為主的實踐型教師。不同類型的專業教師各有所長,年齡層次也高低不齊。老教師需要跟隨時代的進步而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年輕教師則需要不斷加強良好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提高專業理論基礎和業務能力水平。擁有結構合理、素質過硬、穩定團結的教師隊伍,這樣才能讓新時期的高等專業院校的發展與時俱進。在新老教師間的交流和學習上,往往會出現“新思想”和“老經驗”的碰撞,設計類專業的年輕教師的思想觀念緊跟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敢打敢拼,對新理念、新事物、新方法的接受度較強,而老教師具有多年的豐富教學經歷,在教學實踐中可以穩扎穩打,面對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從容處理。所以在課下可以多安排新老教師間的交流活動,讓年輕教師的“新思想”和老教師的“老經驗”碰撞出更多適應新教學形勢下的教學火花。
二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是高等專業院校教育成功的關鍵
高等院校的擴招使萬千學子的大學夢得以實現,但伴隨而來的卻是當代大學生總體專業水平的下滑。這個問題在高等藝術類專業院校中顯得十分突出,如何有效地提升入校學生的專業水平和素質,這個問題擺到了教師們的面前。高等專業院校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輸送具有較強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想要達到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這與教師使用何種培養方式是緊密關聯的。教學的關鍵就在于教學科學合理地實施。根據社會的需要進行專業課程的開設和準確地定位決定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而教師的能力素質則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整體設計與實施。所以,高等專業類院校必須在提升教師隊伍自身素質的同時,優化教學管理,設計出適合學生以及專業學科的教學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把教學中的“教”真正做好。
1.教師的“教”
“教”是指導、宗教、使的意思。在當代高等專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機制中,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越來越顯現出來。高校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整體而全面地了解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中心進行專業課程的教學設計,營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認真遵循高校的教學規律和教學基本原則。
首先,要注重教材內容的更新。教材是學生知識結構的獲取源頭,要選擇適合本專業的專業類型教材,根據社會專業需求及時地更新教材內容,注重書本理論和實際案例的結合都是設計類專業要注意的問題。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設計中,以專業理論知識為引導,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動手能力,與社會實踐接軌。
其次,大膽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設計類專業教師要嘗試改變單一的課堂教學方法,避免照本宣科的教學形式,大膽嘗試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覺得上專業課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在藝術設計的專業課程中增加實踐的比例,尋求社會實踐機會,考慮適當和一些公司、企業接洽,讓學生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直接參與到公司或企業的生產實踐之中,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專業練習和實際案例相結合,做到學以致用才是專業類教學的根本目的,才能使藝術設計專業與社會需求相接軌,真正培養出社會所需的專業人才。
2.學生的“學”
“學”這個字,有動詞和名詞兩種詞性。學生的“學”就是要效法,鉆研知識,獲得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教”的主體是教師,而“學”的主體是學生,沒有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也就成了空話。
由于大學新生剛剛從“填鴨式”的高中教育方式中解放出來,他們在全新的大學學習生活里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高中時的學習方法及習慣。當面對大學的教學方式時,這種學習的依賴性就顯現出來了。大學之所以區別于初高中是因為高等教育是以學生為主的自主性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大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主動的學習方式是一種高效率的學習方式,也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皮業杰指出:“興趣實際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現出對象與需要之間的關系。”興趣是推動學習活動的巨大動力,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動力因素。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自己豐富的教育經驗出發,認為“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濃厚的興趣會使個體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推動其興致勃勃地去學習。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機,才能讓學生對所學的專業產生濃厚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正確啟迪和引導,向學生介紹所學專業的學科歷史、現狀和發展前景,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從而真正讓學生喜歡上設計這門專業。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學”的能動性。鼓勵學生熱愛設計、熱愛生活;同時,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科學思維與方法。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葉圣陶先生也曾經告誡我們:“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當代高等專業院校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教學的目的是為國家和社會輸送具有專業特長的復合型人才。教育的核心在于高校,高校的核心在于高校教師的綜合素質。高等專業院校教師在履行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時,要不斷堅持提高自己的專業涵養以及綜合能力,在教學中努力嘗試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熱愛生活,體現教學創新,堅持以美育人。只有真正協調好教學中“教”與“學”的關系,才能使高等專業院校的教學走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劉顯菁.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5)
[2]陳曉明.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培養規格探討[J].美術大觀,2011
[3]趙建、彭飛.針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加強實踐環節的探討[J].科技風,2010(8)
[4]王偉.以就業為導向培養藝術設計本科應用型人才[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7(5)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