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提高生物化學的教學質量,尋找更好的教學方法,本文對生物化學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做了反思,并對生物化學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生物化學 教學方法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3-0077-03
生物化學是運用化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質的前沿學科。進入21世紀以來,生命科學理論得到迅猛發展,生物化學的理論和技術也日新月異,這就要求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隨之不斷改革,以滿足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本文根據我國高等院校生物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反思,并對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以期促進高校生物化學學科的建設和發展。
一 高校生物化學教學存在的不足
1.教學理念的不足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生物化學教學一直延續著傳統的以教師為教學主體的宣講式和灌注式的授課方式,而且重理論輕實驗,學生缺少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機會,延續著高中式的學習理念,完全背離了高校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老師為向導的教學理念,無法滿足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要求。
2.教學內容的不足
近年來,雖然教育部對生物化學的教學內容不斷更新,但是僅僅是對局部的微調,教育內容相對于日新月異的生物化學理論和技術而言,滯后性很大。目前,生物化學教學的實驗部分僅僅是對書本知識的簡單驗證,缺乏趣味性和探索性,使學生逐漸喪失學習本課程的興趣。由于新理論、新方法、新實驗和新結論無法及時補充到教學內容中,造成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脫節,使學生無法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相結合,逐漸形成學而無用的不良氛圍。
3.考核方法的不足
我國高校生物化學課程的考核方法依然延續著高考式的評價體系,書本理論考察為主導,實驗、科研和日常表現為輔助,形成了考試突擊周的不良學風,學生僅需考試前對書本理論知識死記硬背就可以獲得良好的成績,這打壓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不能夠勤于思考,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僅僅局限于表面,缺乏鉆研的精神,更無法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二 生物化學教學理念的改革
1.引導式教學
我國的高等院校要想構建良好的、高質量的高校生物化學教學課堂,就必須要進一步創新教育教學理念,重視對學生在生物化學課程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激發和調動。生物化學課程中很多基礎理論比較枯燥和抽象,如物質代謝部分和分子生物學部分,所以在課堂上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啟發學生的思維顯得尤為重要。在信息化時代,關注熱點新聞成為學生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可以將與生物化學相關的重大科學發現以及熱點問題與所要教授的理論知識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課積極性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這種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將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趣味化、實體化,還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剖析自然現象。
2.討論式教學
高校生物化學教學改革要將討論式教學融入生物化學課堂中,確立學生在高校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明確老師的引導啟發作用。教師應摒棄“機械式”“填鴨式”的授課方式,以學生的身份通過討論、聊天等輕松的方式傳授知識。教師積極地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對問題共同討論,學生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最終由老師做課堂問題的總結。討論過程中,教師不應簡單地以正確與否來評價一個學生,而應積極引導學生找合理科學的答案,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樂趣,促進學生勇于提出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位置互換式教學
高校生物化學教學改革可將位置互換式教學融入課堂中,即教師與學生角色互換。教師可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各個小組根據教學內容自己查閱資料、制作課件,并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上將對知識的理解以授課的方式反饋給教師和其他學生,教師對所講內容的不足或者錯誤進行補充和糾正。位置互換式教學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夠促進學生積極思考,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
三 生物化學教學內容的改革
1.教學內容與時俱進
每門課程的教學都要參考一定的權威性教材,生物化學也不例外,但即使是權威教材,其內容也會每時每刻都有新的元素補充進去,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備課過程中要不斷關注本領域的前沿動態,不斷將新的發明發現補充到課程教學中來。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資源,如PPT、flash、電影等比較輕松活潑的方式將教科書中未提及的新理論、新技術展現給學生,或者邀請本領域知名學者開展專題講座,讓學生充分了解生物化學領域發展的前沿動態,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
2.教學內容體系化
生物化學教材的編纂偏向于模塊化,系統性不強。教學過程中要適當調節章節順序,使課程學習循序漸進和系統化,以符合人們的思維方式,知識更容易掌握。教育工作者定期向學生尋求課程學習的反饋情況,根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問題,不斷調整教學內容的知識框架,爭取做到重點突出、難易結合,形成階梯式的知識框架。
3.理論與實驗并重
目前,我國高校生物化學教學內容“重理論,輕實驗”,導致學生走出校門后理論知識豐富,但動手能力較差,企業不得不對學生進行重新培訓。高校生物化學實驗多為基礎性的驗證實驗,應多開展綜合性實驗和應用創新型實驗課程,使學生通過對實驗過程的觀察和實驗結果的分析,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4.教學內容與科學研究相結合
高校生物化學教學內容相對刻板,學生的學習僅僅局限于知識本身,無法將知識與自己的興趣愛好相結合。學校和教育工作者應多舉辦各種類型的知識運用創新活動,并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課題中去,這不僅能夠達到知識隨學隨用的效果,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入透徹,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有利于老師進一步了解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難點疑點,從而對癥下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企業合作式教學
知識的學習在于運用,如果學生能將所學的知識與企業的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將有力地促進企業的發展。目前,高校生物化學教學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實驗課程基本為理論驗證性實驗,與生物化學的實際應用相差甚遠,學生無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高校急需建立企業教學制度,聘請校外優秀工程師為學生講授生物化學的企業化運用,將教材理論知識與實際運用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了解企業需求,充分把握行業動向,為學生學習指明方向,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為學生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 生物化學考核方法的改革
教學和考試是整個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學考核對提高教學質量及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至關重要。目前,生物化學課程教學的考核,主要包括理論考核和實驗考核兩個部分。理論考核主要通過期末閉卷考試,實驗考核主要通過實驗報告形式實現,考核方式過于單一化,不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建立健全生物化學考核體系勢在必行。改革如下:(1)豐富考試成績組成:最終成績主要包括理論成績、實驗成績、創新實踐成績和企業實習成績四個組成部分,其中理論成績占40%,基礎實驗成績占30%,創新實踐成績占15%,企業實習成績占15%;(2)更新理論考核內容:理論知識的考核不單單是教材知識的重現,還包括課堂拓展的新理論新技術的運用,較有效地杜絕突擊式復習、死記硬背課本知識的不良學風;(3)健全實驗考核制度:目前,實驗考核是針對同一個實驗的實驗報告而制定,抄襲現象屢禁不止,改革將班級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完成同等難度、不同內容的實驗,以小組的實驗成績計入個人的實驗成績,充分調動學生的實驗積極性;(4)創新實踐制度:每個學生自由選擇課題,自由發揮,老師根據最終成果進行評判;(5)企業實習制度:綜合學生所在企業反饋的實習情況和學生遞交的實習報告兩方面內容,給出企業實習成績。
五 結束語
本文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考核方法三個方面入手,針對生物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改革建議,以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有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肖洪波、盧向陽、孫志良等.動物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教育教學研究,2010(4):135~136
[2]李迅、張瑜、王飛.植物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學園,2014(35):70~71
[3]王艷軍、陳盛.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J].生物學雜志,2012(5):100~104
[4]李寧、陳明紅.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與體會[J].科技創新導報,2015(5):227~228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