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依據會計專業的特點和性質要求,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職業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把基本技能的訓練與專業基本知識的教學相結合貫穿于教學全過程,以專業基礎理論教學為基點,強化實踐教學并突出實踐教學的實用性、技能性和操作性,努力做好會計專業技能與職業能力的銜接,最終達到學生專業技能的掌握。
【關鍵詞】中職 會計 職業技能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3-0086-02
一 加強會計專業職業技能培養措施的重要意義
會計人員面對各種各樣變化的學習環境,維持職業能力的關鍵在于發展和保持進行學習的態度。而對于中職學校而言,職業學生的技能學習十分重要,技能的學習及掌握對將來能否勝任本職工作具有很大的影響。日常教學任務的關鍵是強化專業技能的指導及訓練,將會計專業教學和實際工作需要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根據工作角色所需的專業知識和素質能力來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并及時更新會計專業的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地搞好日常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工作的銜接,提高學生專業理論知識逐步轉化為實用專業技能的效用,逐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素質。學生的各種專業理論知識向專業能力的轉化與銜接,必須通過技能培養和訓練這一教育環節。因此,會計專業技能的訓練與形成在日常的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其重要性。
二 加強會計專業職業技能掌握與職業能力銜接的措施
1.與時俱進地改進專業教學理論知識點
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高素質的、會計工作第一線的技能型人才為目的的中職會計人才培養,要求會計專業教學本著理論知識“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教學內容應突出實務操作,注重實踐性能力的培養。不僅要使學生知道“是什么”,而且還要使學生形成和掌握一系列的技能,知道“怎么做”“如何做”。強化專業技能教學的前提還需要專業理論知識的傳授,對理論知識的講解以實用、夠用為前提,切忌過多、過細、過深。與時俱進地滲入新政策、新法規、新變化,避免理論知識與實際需要脫節,不能一味地按照教材而忽略新的專業知識的滲透。因此,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就業與工作能力,必須把專業基本知識的教學和基本技能的訓練結合起來并有效的銜接,強化會計技能、實訓課的教學內容和質量。
第一,依據會計技能的教學原理,在實訓教學中模擬實際業務部門常見的不同會計職業崗位角色的設置,按崗位分別設置出納、會計、主管等,讓學生分別擔任出納、會計和會計主管等角色,進行職業崗位模擬練習使學生初步了解與認知崗位角色的不同要求,從而達到提高會計專業理論教學質量和效果的目的。
第二,解決學生對這些工作崗位的模糊認識,促使學生熟練掌握這些崗位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強調學生在實踐中應注意的各種問題,進一步明確會計崗位的工作職責與工作內容,強調會計基礎工作的重要性,注重操作的規范性,讓學生相互檢查監督、共同進步。
第三,在教師指導下促使學生充分利用校內實驗條件和多媒體設備,形成以仿真教學和會計模擬實驗為主、利用假期自主深入企業進行實習為輔的會計實踐教學模式,逐步培養學生形成會計技能。在全面提高學生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同時,教師還需要在日常教學中督促學生自覺利用課余時間加強自身會計技能的學習、訓練,將點鈔、鍵盤、賬表算等技能手段的練習常規化。為將來勝任會計工作打下良好的專業技能基礎。
第四,在會計專業實訓教學中還要將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作為會計崗位的一項重要內容來進行,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的電算化常識及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能夠熟練地操作會計軟件,掌握常規會計電算化操作技能,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現代會計人才。
2.教學方法多樣化、促進學生專業思維的形成和專業技能水平的提高
眾所周知,中等職業學生基礎較為薄弱,再加上會計專業原理的專業理論性較強,使教學枯燥乏味、學生厭學情況時有發生。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進行各種教法的嘗試,促進會計專業理論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和優化,突出基本技能、專業技能與綜合操作能力的訓練,走理論、實踐一體化銜接的人才培養之路。
第一,在日常課堂教學和模擬實訓練習課中,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針對不同崗位的實訓任務,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工作角色的使命感。努力達到學生完成每個實訓任務的同時加強思維訓練、培養創新意識的目的。在理論教學中適時設問,將不同的問題予以分析討論,教師最后歸納總結;對等式、公式的不同形式進行變換與分析。經常進行此類問題的深入分析還可以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培養創新意識,強化技能的掌握。
第二,在實訓小組活動中,通過實訓問題的解決和任務的完成,滲透專業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和合作完成實訓任務的職業能力。也可以通過啟示和點撥,引導學生推陳出新擺脫常規的思維方式,進行發散思維、聯想思維,進而提出一些新見解、新設想、新方法。
第三,滲透理財觀念,培養理財能力。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生存,必須要有好的理財觀念。財會人員不僅要做好賬更要善于理財,成為企業理財的好管家。例如,在成本核算業務模擬實訓時通過小組合作,本組成本核算員如何提出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案,加強成本核算。在實踐模擬練習中養成理財意識,為企業當好管家。在專業理論教學過程中適時列舉企業成功與失敗的理財案例,引導學生確立市場經濟意識,樹立時間價值觀念和風險收益均衡等觀念,并將這些觀念體現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理財能力。
3.大膽嘗試課程改革
與時俱進,根據社會上會計崗位考證和實際技能需要的要求,進行課程整合設置。將理論性交叉或相同相近的課程進行整合設置,在避免重復學習、浪費教學資源的同時提高學習效率。依據考證課程之一的財經法規和職業道德將經濟法律法規、經濟學基礎、稅收基礎整合為一門課程進行教學。也可以將考證課程財經法規和職業道德、基礎會計、會計電算化作為重點課程來設置。
4.強化會計操作能力的訓練與掌握
在日常教學中要加強實踐性教學。如會計電算化、鍵盤算、點鈔、基礎會計等實際操作性較強的課程,模擬教學一般為最常見的實踐教學手段,學生通過模擬公司一個月、一個季度、一年的業務實際操作,一方面有利于將會計專業基本原理通過實際操作深化并達到掌握,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通過練習使學生明確專業實操技能掌握的必要性。會計操作能力的高低對學生能否勝任會計工作崗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5.以技能大賽為教學導向,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
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為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提供了保證。由于學校封閉教學環境的限制,教師直接與外部接觸的機會較少,不了解企業當前用人的需求,專業教學內容和實際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容易使部分教學內容過時而造成專業知識不符合企業崗位用人要求。為省級技能大賽以及參加市級技能大賽選拔選手,一般會開展學校范圍的技能大賽,這樣能在全校范圍內會形成一個人人學技能、人人練技能的比、學、趕、幫的專業學習氛圍。技能大賽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與形成。技能大賽的開展,也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對外接觸學習的平臺。通過參加技能大賽,教師與時俱進地學習更新專業知識,及時了解企業專業發展動態及對會計專業人員的新要求。為在大賽中取得好成績,教師還要多方準備獲取企業最新的專業資料,為在大賽中取得好的成績,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識系統和專業技能訓練系統,在資料收集、籌備大賽的過程中充實自己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能提升自己的專業教學水平,為社會培養實用型會計專業技術人才積累專業經驗。
總之,會計專業是一門集理論和專業實踐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其對實踐操作有著較高的要求。在日常會計專業教學中理論傳授與實踐操作教學的銜接顯得尤為重要。實踐教學中應突出賬務處理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及會計軟件應用能力、成本核算能力和編制會計報表能力,還需培養財務分析能力、報稅能力、財務管理能力、財務審計能力和法律運用能力等。努力使實踐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增強實用性,達到會計專業技能掌握與職業能力的有效銜接,最終使學生掌握的會計技能更能符合企業崗位的實際要求,滿足企業的用人需要。
參考文獻
[1]馬慶發主編.中國職業教育研究新進展2007[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劉青.會計實踐性教學的有效途徑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1)
[3]許莉.會計實踐性教學方法探討[J].中華會計學習,2005(2)
[4]陳玉榮.加強會計實踐性教學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J].會計之友,2005(3)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