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建本科院校“百廢待興”,但又往往人才和資金雙雙緊缺。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如何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取得成績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本文結合衢州學院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實踐,談一些具體的策略。
【關鍵詞】新建本科院校 教學發展中心 建設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3-0135-02
新建本科院校成立不久,可謂“百廢待興”,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基地建設、人才引進、校園建設等都是擺在新建本科院校面前不得不做的大事。但是新建本科院校又往往是人才和資金雙雙緊缺。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如何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取得工作成效,在高校內涵發展中做出應有的貢獻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本文結合于2010年“升本”的浙江省衢州學院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實踐,談一些具體的策略,和同行交流。
一 統一思想規避障礙
意識是行動的導向,只有全校上下大多數領導、老師認識到建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必要性、迫切性,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才能避免一些人為的障礙。
衢州學院在以下幾個方面達成了共識,保證了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活動的順利開展。
第一,教育主管部門已將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建設作為高校內涵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自2011年下半年開始,國務院、教育部、財政部等相繼下發有關推動高校成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文件。《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引導高等學校建立適合本校特色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積極開展教師培訓、教學改革、研究交流、質量評估、咨詢服務等各項工作,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滿足教師個性化專業化發展和人才培養特色的需要。”《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強調:“推動高校普遍建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p>
由此可見,教育主管部門已將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建設提高到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把它作為高校內涵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
第二,新建本科院校“新建”這一特殊歷史時期必須建好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新建本科院校一般為教學型高校,教學工作是教學型高校的中心工作,做好教學工作是教學崗位教師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師教學發展比老牌本科院校就更具迫切性。
第三,大學教師的培養體制決定了必須建好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大學教師往往來自于各大學畢業的學業優秀生,他們具備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但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教育教學理論,更沒有經歷過系統教育實踐的磨礪,從學生的角色轉變為教師的角色后,難免經受“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的尷尬。但“高水平的學科專業是高校教師專業化的一個基點,這是教師之所以為高校教師的特性所在。而教學專業也是高校教師專業化的基點,這是高校教師之所以為教師的本性所在”。大學教師不僅需要“教什么”的學科知識,也需要“如何教”的教學技能。
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在彌補我國大學教師培養體制的不足上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二 激趣督促雙管齊下
第一,開展的活動要是教師感興趣的,是教師感覺到確實是對自己有幫助的,最好是教學中會碰到,又久久難以解決的問題。這樣的活動教師覺得能解決問題,能有收獲,他們才有參加的激情和動力。有很多教師即使花費很多經費、時間、精力也要去參加一些學術會議就是一個例證。
第二,開展的活動要有一定的新鮮感。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要不斷探索、總結每次活動的經驗教訓,挖掘活動的新形式、新內容。也要多到教師中去了解、征求意見,發揮教師的集體智慧。
第三,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活動要讓教師喜聞樂見。活動可以和一些“福利”掛鉤,比如研修班包含外出交流、出國考察等內容,將活動的教育性和娛樂性相結合。
有些“福利”雖小,但能解決老師的實際問題,還是很受教師歡迎的。比方說午餐會,尤其是有針對性地選擇活動地點(比如:安排在離適宜參加本次活動的教師辦公室附近)的午餐會,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只是提供一份簡單的快餐,但許多教師都樂意參加這樣的活動。原因其實很簡單,現在的大學校園都比較大,教師的教學地點或辦公地點離食堂都有不短的距離,而且在就餐高峰時,也許還要排長長的隊伍,教師參加這樣的活動,既可以免去奔波和排隊之勞,還可以學到知識、技能,提高教學水平,何樂而不為呢?
第四,要有一定的制度做保障。除了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需要提升活動的魅力吸引教師之外,也必須考慮到人都有惰性,不可排除還有一些老師會“激而不發”,對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活動充耳不聞、視而不見。所以還要雙管齊下,制定一定的制度,促進教師參加繼續教育。比如針對浙江省將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到高校的新政策,衢州學院在職稱評審文件中,就規定專業技術人員要晉升職稱,必須每年要有36學時的繼續教育學時,而要晉升教師系列職稱,要每5年累計不少于360學時的繼續教育學時。這就在制度上督促了教師不得不參加教師教學發展培訓。
三 圣者熏陶潛移默化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全世界備受矚目,傳統文化也是博大精深??鬃邮俏覈顐ゴ蟮慕逃?,他的辦學經歷和教育思想對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自然應該積極從儒家等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
衢州是孔氏南宗家廟所在地,衢州學院依靠地處南孔圣地——衢州的優勢,大力挖掘南孔傳統文化促進教師教學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成果“南孔文化育人模式的構建與實踐”2014年獲浙江省政府授予的“省級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類二等獎”、成果“儒風雅韻:衢州學院南孔文化育人模式的探索和實踐”2013年獲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授予的“第七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成果“衢州學院南孔文化”2008年獲浙江省教育廳授予的“高校校園文化品牌”。
挖掘南孔文化促進教師教學發展從兩個方面出發:一是學習孔子教育理論。中國傳統教育文化可謂博大精深,其中孔子的教育思想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也給教師教學發展諸多啟示,比如因材施教理論、“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啟發式教學理論等都可用以指導教師教學發展活動。二是充分利用“孔洙讓爵”等南孔重視德育的潛在素材,熏陶教師甘于清貧,樂于振興教育事業。
四 賢者幫助共同發展
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是一個新鮮事物,在我國更是起步較晚,絕大多數高校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都是在2011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頒布《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11〕6號)文件以后成立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形式及內容尚處于起步階段,組織機構的設立和教師教學發展項目的開發也還處于不斷的探索階段,對于新建本科院校來說,可以直接照搬的經驗更少。所以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一定要既“請進來”(將專家學者請到學校開展活動、傳授經驗),又“走出去”(到校外去取經,和兄弟院校聯合開展活動)。積極加入一些高校教師教學發展聯盟之類的組織。
衢州學院就加入了“兩岸四地高校教學發展網絡”,這個組織是由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東南大學、復旦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臺灣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浙江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高校教學發展中心于2013年共同倡議發起成立,屬于民間組織。“兩岸四地高校教學發展網絡”的宗旨及愿景就是:堅持平等合作和共同發展的原則,致力于增進高校教學發展機構、教學發展工作者以及一線教師之間的交流、分享、協作、互助,推動和促進各學校教學發展工作的開展,共同追求兩岸四地高等教育領域的教與學質量的提升。
所以,加入這樣的組織,就可以及時向兄弟院校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學習先進經驗,同時也將本校的工作理念、方法和兄弟院校分享,借助群體的力量,謀求共同發展。
五 二級學院各顯神通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人力資源緊張,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人員配置一般都不充裕。所有的活動均由校級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組織實施,往往是行不通的。這個時候就應該充分發揮二級學院的作用,激勵二級學院各顯神通,組織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教師教學發展活動。有條件的學校,最好在二級學院成立教師教學發展分中心。
其實這也是因材施教的具體體現,校級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組織的活動主要針對共性的問題,二級學院組織的教師教學發展活動,就可以針對本部門、本學科、本專業、本教研室、本課程組開展更有的放矢的活動,解決教師的問題也更有效。
衢州學院規定每學年每個二級學院都要至少開展一次向全校開放的教師教學發展活動,各二級學院開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工作的情況作為年度部門考核的內容之一。實踐下來效果較好,這種形式也是衢州學院實現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周周有活動的有力保證。
參考文獻
[1]張楚廷.大學教學學[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付八軍、馮曉玲.高校教師專業化:何為基點[J].現代教育管理,2010(5):80~82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