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編纂者言

2015-04-29 00:00:00羅維揚
文藝新觀察 2015年5期

《非常語文》前言

“語文”的本義,是“口語”和“書面語”,或者就是“語言”和“文章”。《語文》課本是由課文、課文后的練習題和獨立成篇的語文基礎知識組成的。課文是主要的,它包括各種體裁的文章,記述文、抒情文、議論文,還有說明文和應用文。語文教學,可稱之為學校語文,或課堂語文。

《非常語文》有別于《語文》課本,它是從社會語文現象、大眾的語文實踐中搜集整理出來的,它的語體和文體,在《語文》課本極為罕見,但它從古至今存在著,大量存在著,有幾十種,我把它歸納成口訣·歌謠、串話、隱語、三字經、成語、四言韻語、聯語、詩應用、詩制作、仿作、戲說、變異、標榜十三類。

社會語文,即非常語文,被排斥在“文學”和“語言學”之外,向來不被文藝理論家、文學史家重視。他們的注意力只在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方面,認為研究文學思潮、文學運動、文學流派才是高深的學問,從沒把這些閑花野草放在眼里;而語言學家又只研究語音、語義、語法、修辭,始于詞匯,止于句子;文字學家只研究字,連詞語都不涉及。社會語文超出了文學和語言學的研究范圍,形成了一個兩不管的中間地帶,或者說邊緣地帶,出現了空檔,文學和語言學兩方面都不關心它,都不研究它,任其自生自滅。但社會語文的語體和文體常常被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所利用,將其點綴其間,融入其中而成為有機整體。《紅樓夢》中就有不少酒令、謎語、打油詩、對聯、聯句、集句之類的社會語文,成為描寫人物、推動情節的重要元素。設若抽掉這些東西,《紅樓夢》就會黯然失色,乃至索然無味。當代作家中有這種功底和技藝的鳳毛麟角,僅見賈平凹的小說、散文,魏明倫的劇本、雜文,他們將一些歌謠、酒令、打油詩、寶塔詞、十字詞、對聯、謎語之類的社會語文融入作品,或者說他們利用了這些社會語文來描寫人物、推動情節、烘托氣氛、豐富內涵。

社會語文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篇幅短、規模小,內容也比較單薄,通常只幾十字、幾百字,上千字的很少,沒有重頭作品,更無長篇巨著。社會語文是短小而輕巧的作品,披沙簡金,吹糠見米,也有流傳久遠的經典。

二、多半是即興完成的,興之所至,脫口而出,倚馬可待,立等可取,不需要耗費幾年、十幾年、幾十年那么長的時間精心創作,但也有幾代人都對不上的“絕對”和一直解不開的謎語。

三、不像詩歌、散文、小說、戲劇那樣有確認的作者。社會語文有的是百姓創作,有的是文人創作,有的是民間創作又經文人整理、加工、修改而后定型;有的是口頭創作,有的是書面創作;有的是個人創作,有的是集體創作;有的有作者署名,有的作者湮滅無聞。正因為如此,社會語文又不能簡單地劃入民間文學或民間語文的范疇。

四、有較強的娛樂性,即趣味性,往往寓莊于諧,亦莊亦諧。

漢字是方塊字、單音節文字、表意文字,構字的方法有象聲、指事、會意、形聲,每個字不僅有讀音,還有四聲,又有同音字、多義字,音、形、義相同或相近的字詞和雙聲詞、疊韻詞等復雜情況。由于漢字的這些特點,種種社會語文才得以實現,所以它具有游戲的功能。社會語文中不乏庸俗的、下流的低級趣味,但更多的具有高雅的、書卷氣的趣味。社會語文的趣味性有的是它的內容帶來的,更多的是由它的形式、它的過程、它的文字本身帶來的。

五、社會語文不全是文字游戲,很多情況下,其態度是嚴肅認真的,不僅不游戲文字,也不游戲人生,并非無聊,也非無賴。即使是文字游戲,也講究一定的游戲規則,使之有章可循。這些規則、章法既是限制,又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便利。對聯要對仗工穩、平仄和諧,有一定規矩;謎語有種種謎目的套路;繞口令和酒令也各有名堂。社會語文的語體和文體,有簡單的,也有復雜的;有低級的,也有高級的;有不費什么腦筋就可以玩,也有煞費苦心也玩不轉的。有的不需要什么學問,有的本身就是一門學問,鉆進去難得出來;有的只是制作,有的就成了創作;有的談不上什么藝術性,有的卻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社會語文是一門需要建設的新學科,它是文學與語言學、文字學的交叉學科。我在研究的過程中,時時處處感到這種交叉,還得借助于文學、語言學、文字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來研究它。社會語文又是一門綜合學科,不僅綜合了古典文學、民間文學、語言學、修辭學、文字學的某些東西,還綜合了戲曲、曲藝、民俗學的一些東西,并且涉及到哲學、美學、文藝學、社會學、倫理學、心理學,足見它的博大和精深。

《大眾國學》編訂者言

“國學”概念,古已有之。

周代的“國學”是教育機構,即國家所辦的貴族子弟學校。歷代薪火傳承,國學逐步由小學演進為高等學府,如國子學、太學、國子監,直至清末所設的京師大學堂。隨著西學東漸,翻譯研究西學者多了起來,其哲學、倫理、政治等學說,迥異于我國舊有學術,于是稱中譯西書為“新學”,而將我國固有的學術稱為“舊學”。對此不滿者自編《國粹學報》,并著手整理國故,以與西學抗衡,“國粹”“國故”之名隨起。1902年秋,梁啟超寫信給黃遵憲提議創辦《國學報》,“以保國粹為主義”,使用了“國學”一詞。不久,梁啟超又撰《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多次提及“國學”。嗣后,章太炎在日本東京發起國學講習會,在此基礎上又成立了國學振起社。至此,“國學”概念完成了由“國家設立的學校”向“我國固有的文化、學術”意義的轉變。

在文化范疇中,“國學”與“西學”對稱;

在教育體制中,總稱為“國學”的經、史、子、集“四部之學”,與總稱為“西學”的文、理、法、商、工、農、醫“七科之學”對壘;

在清末革命高潮中,在政治領域里,“國學”還與“君學”對抗,并以“不媚時君”“不媚外族”相號召;

此后,“國學”便成了“中華民族學術文化的總代表”。

“國學”有“學”和“術”的層面,也有“技”和“藝”的層面,它兼容并蓄,內存豐厚。如今,“國學”幾近成為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代名詞。

國學本自漢字始。有字就得認,認字就是學(識字之學謂之小學),學中不免問,于是有了學問,學問成就學術。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出現大動蕩,體制發生大變革,周代的“學在官府”的局面難以為繼,(章太炎曰:老聃仲尼而上,學皆在官;老聃仲尼而下,學皆在家人。)從事各種文化的士人被迫流落民間,諸子百家蜂起。秦始皇一統天下,焚書坑儒,先秦古籍遭殃;董仲舒慫恿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學術自由不再。至宋朝,市場經濟出現,市民階層形成,市民文化興起;印刷術的發明,印刷業的發展,出版傳播得以實現;這兩個條件促使“國學”分流,一流是宋代理學和宋詞、宋文、宋畫、宋代文玩為代表的學者國學,一流是以平話、雜劇和通俗小冊子為代表的大眾國學。

學者國學,由宋明理學到清代考證學流進包羅經、史、子、集的《四庫全書》里,流進國學大師章太炎、王國維、梁其超的研究及其著作中;大眾國學,由宋元平話到元明雜劇、明清說部,和伴隨著它們的小冊子《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龍文鞭影》《幼學瓊林》《千家詩》《增廣賢文》《朱子家訓》《笠翁對韻》等等,流傳民間。紀昀總編纂由皇帝欽定的《四庫全書》將大眾國學排斥在外,頂多存目,做個題解;大眾國學也難入國學大師章太炎、王國維、梁啟超的法眼。然而,這些小冊子和大說部出版物在民間廣為流傳,老百姓喜聞樂見。

孔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箴言成為歷代國學家的人生理想,也成了國學的主旋律。

大眾國學,是大眾學習的國學,學習的目的在于“修身齊家”,大眾國學著作致力于清順、通俗;學者國學,是學者們研究的國學,研究的主旨在于“治國平天下”,學者國學著作追求博雅、精深。

大眾國學和學者國學都是漢字作品,二者不可能截然隔開,也有互相的交錯、借鑒和融匯。

大眾國學與國學大眾化有聯系也有區別。

國學大眾化是學者國學的演繹、推廣、普及工作,如古文的白話文翻譯,和將原著加以注釋、解讀和宣講,以激起民眾的興趣,促進民眾讀原著、讀懂原著。

而大眾國學本是歷代文人為百姓編撰的通俗著作,是他們人生經驗和生活智慧的總結的,也是他們讀《論語》的心得、讀《莊子》的心得、讀先秦諸子的心得、讀《史記》《漢書》《資治通鑒》的心得。

大眾國學“從兒童抓起”,有些小冊子徑稱蒙學。蒙學不僅是為兒童啟蒙,也是為大眾啟蒙。

大眾國學著作用古代白話或淺近文言寫成,讓不識字的借以識字,讓初通文化的直接誦讀。

大眾國學強調誦讀,讓讀者在誦讀中體會漢語文辭之雅致、音韻之諧美,有益讀者對漢語的學習、掌握和運用,并在反誦讀中自見其義,明白修身齊家、為人處世的道理。

今覓得古代大眾國學典籍十六種,一一校訂,并作題解,歸納成冊,擬名為《大眾國學》,謹以此書對我國傳統文化“恢復記憶”略效綿薄。

此書未作注解,相信當今中等文化水平的讀者大體可以讀懂。有些冷僻的字詞可以不去管它。“不求甚解”,在所難免;“每有會意”,自然欣喜。此書不加詮釋,相信讀者諸君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心得。

此十六種經典文本能流傳至今,大抵因其人性光芒和普適價值實現了時代的超越,并將繼續流傳。

一冊在手,國學在心。可讀可品,可供研究。

2012年1月29日于武昌東湖三觀居

《格律猶存》緣起

由唐詩、宋詞、元曲、清聯,上溯到詩經、楚辭、漢賦、六朝駢語,作為“以韻語與散文對稱”詩的國度之中華文脈,像山脈一樣聳立著一座又一座高峰,巍然屹立,綿亙至今,似可將詩、詞、曲、聯這個系列的傳統文體總稱為格律文學。

格律文學是有章法、講規矩、謀布局、求意境、重聲韻、可吟誦的文學作品。

格律文學精品是經作者精雕細刻、反復磨研而成的,其文辭凝練,語言精美,內蘊豐厚、影響深遠、歷久而彌新。

格律文學多為文人(史上稱士大夫)創作,是正宗文學,不是道聽途說、街談巷議之“說部”,不是拾人才慧、信口雌黃的野狐禪。它盡顯文學之尊嚴,蘊涵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具有文史價值。

格律文學要用形象思維,不是高頭講章,而是語言藝術。它以情感人,以文服人,有如春風風人,夏雨雨人,不搞耳提面命,不搞枯燥說教。

格律文學的創作,遵循規律調結構,受限制中謀發展,憑借規矩成方圓,制度之內求和諧,像“戴著鐐銬跳舞”, 高明者能創造出縝密而精致的佳作,平庸者也可能制作出徒具格律形式的蹩腳之作、劣等贗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優秀的格律文學是“陽春白雪”,不是“下里巴人”。它通雅而不媚俗,不易普及,偏愛提高,難以推廣。

格律文學講究格律,仍以內容為上,以創新為榮。其形式落落大方,又錯落有致;因襲舊制,又允許破格;因地制宜,不因辭害意。

格律文學講究形式美,不搞形式主義;呼喚萬紫千紅,反對一花獨放。

格律文學作品,有的張揚陽剛之氣,有的盡顯陰柔之美;格律文學作家既有豪放派,也有婉約派;有的踐行現實主義,有的奉行浪漫主義,有的實行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各有所好,各得其所,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格律文學是國粹,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格律文學,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廢除文言文” 激進派“打倒孔家店” 的咆哮中,遭受厄運;在推廣普通話、漢字實行簡化時,遇到寫作和傳播的尷尬;在“文革” 中“破四舊”“批判封資修意識形態”時,被“鐵掃帚”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粉碎“四人幫”,經過“撥亂反正、正本清源” 階段,格律文學像“冤假錯案”一樣得到“平反昭雪”,開始復蘇,逐步恢復其尊嚴,但至今仍不受那些弄新文學人們的理解和支持,仍被文壇冷落。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12月30日下午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進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要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不斷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前進。

習近平特別指出: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為了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格律文學“活起來”,在屈子行吟澤畔,在楚辭的繚繞余音中,我選編了這本《近現代詩文選·上卷 格律猶存》,展示近現代格律文學(詩、詞、曲、聯)的名家佳作,以饗讀者,以啟作者。

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格律文學的繁榮和發展不可少;人民精神世界要不斷豐富、人民精神力量要增強,格律文學不可缺;為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前進,格律文學有用武之地,要貢獻自已的力量。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格律文學與時俱進,在新的時代將有新的人物、新的情感、新的作風、新的靣貌出現。拙編《近現代詩文選·上卷 格律猶存》應運而生,為“九零后”、“零零后” 鋪路搭橋,搖旗吶喊;為“四零后”“五零后”填坑補缺,加油鼓勁。

2014年6月15日于武昌東湖路翠栁街1號

《文言綿亙》編例

一、20世紀初期,我國發生了“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的新文化運動,作家們紛紛用白話文寫作;由于白話文通俗易懂,便于傳播,迅速普及,逐漸成為文學作品的主流。但舊學根柢深厚的文人、學者、教授和某些官員乃至村閭學究,私下交往或公開發表,仍用文言文寫作。至今,文言并未匿跡,文脈延續不斷,雖屬鳳毛麟角,仍可集腋成裘。

二、《近現代詩文選·上卷 文言綿亙》選錄20世紀中國大陸和海外華人寫作發表的文言文,包括信函、告示、日記、自述、遺書、祭文、演講、報道、評論、專論、雜感、傳、贊、序、跋、記、賦等各種樣式的記敘文、抒情文、議論文、說明文和應用文,不含虛構人物、杜撰故事的文言小說,不含舊體詩詞。

三、本編分年代排列,以文章發表時間先后為序。注重文章的文獻性、史料性、資料性,立足反映20世紀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軍事等領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反映國情、民情,反映社會變遷和人世滄桑,并力圖為漢語言文字在運用中的演進和流變提供實證。

四、20世紀文言是新文言,它承繼了古文言的簡練、典雅和形神皆備,摒棄了老八股的刻板、僵化和陳辭濫調。新文言從白話文中吸收了某些新的詞匯和新的說法,也能表現新的社會和新的生活,傳達新的思想和新的情感。新文言不再晦澀、艱深,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們能大體看懂,故本書對所選文章不做注釋,只有題解,或介紹作者,或介紹寫作背景,或作簡要說明。

五、著述當隨時代,語言約定俗成。“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在于讀者領會。

囿于視野,限于水平,遺珠和謬誤在所難免,懇請讀者和專家不吝賜教。

羅維揚謹識

《歷代錦繡文章》編例

上溯二千七百年(從東周的春秋時代到20世紀末),精選文章三百篇,構成一冊“最低量簡明文言讀本”,可供閱讀者檢閱中國文化傳統,可供寫作者琢磨文本,效法典范,提升文章修養,提高寫作水準。此書與“字典”“詞典”并列,是可置于案頭的“文典”。

一、選取反映歷代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要思想的典籍和篇章,重視表現普通人日常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作品。

一、文章內容,一曰文學,二曰史學,三曰哲學,兼顧科學和藝術。

一、文章體裁,一為記敘文,二為議論文,三為抒情文,也選幾篇說明文和應用文。

一、美文與質文并重,唯好文章是舉。

一、以文章為主,兼及文論,文論也是文章。

一、長文與短文相濟,最長的超過萬字,僅選一篇;最短者不足百字,遴選多篇。

一、以文章產生先后為序,排列中顧及作者出生先后和文章素材發生先后。

一、以篇為單位,有些篇目包括幾則,極少篇目有附錄。

一、每篇文章之前,對作者或著作予以簡介,不超過150字;文章之后,加以題解,抑或賞析,長短不拘,簡明扼要。

一、文章之內,間或夾注漢語拼音和異體字,以便誦讀。

一、不注字義、詞義,一是相信讀者水準,增強咀嚼興味;二可節制篇幅,減輕購買者經濟負擔。

讀“文章三百”,學漢語表達;用文化寶藏,養民族精神。

回到讀書作文

(《歷代錦繡文章》代后記)

上個世紀60年代初,我上武漢師范學院中文系時,系主任朱祖延先生(如今還主編著《中華大典》語言文字卷)到埃及講學去了,系里的教學工作由副主任湯濟川先生主持。在貫徹“高教六十條”的時候,湯主任提出了一個口號,即師范院校中文系的學生要學會“一口話,一筆字,三百篇文章”的本領。湯先生是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魏建功先生的早年同窗,魏先生1958年領著學生編了一本《成語小詞典》,一版再版,暢銷全國,聞名高校;湯先生在學界沒有什么名氣,而他的這個口號,深得傳統語文教學三昧,言簡意賅,也切實可行。

“一口話”,即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一筆字”,即一筆漂亮的毛筆字和粉筆字;“三百篇文章”呢,是要學生熟讀三百篇古文。他強調朗誦、吟誦、背誦,要求讀懂、讀通、讀熟,串講無礙。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語文教師。那時,我已購得文學古籍刊行社1956年出版的繁體字豎排本《古文觀止》上下冊,可這個選本從周文至明文只選取222篇,還得找別的好文章來讀才行;好在1962年以后,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周熙良主編的《外國文學作品選》第一卷,中華書局出版了朱東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上編第一、二冊、中編第一、二冊,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上冊第一、二分冊,中冊第一、二分冊,郭紹虞主編的《中國歷代文論選》上、中、下三冊,這些書都被高教部指定為供全國高等院校中文系使用的“統編教材”。我得到這皇皇十二冊巨著,如獲至寶,對本校七股八雜的自編教材不屑一顧,也打消了上(武漢)市屬高校給我帶來的自卑感,在國立武漢大學的中文系學生、省管華中師范學院的中文系學生面前,也敢抬起頭來面對:雖說我的“武師”沒有你們學校的名氣大,但所用的教材是一樣的;只要讀一樣的書,我不會比你們差。那時,武師文史樓前悄然豎立起一個大大的“靜”字,學生讀書已蔚然成風。

可惜好景不長,毛主席一聲令下,“文科學生不參加農村社教,就要出修正主義”,我們響應號召,打起背包就出發,到農村上“階級斗爭的主課”去了。

別了,統編教材;別了,朱東潤;別了,王力;別了,郭紹虞;別了“三百篇文章”,永別了,湯先生!

1964年冬,城市四清工作隊進駐武漢師范學院中文系,批判湯先生的“一口話,一筆字,三百篇文章”的“修正主義綱領”,清算他的歷史舊賬,他像王國維一樣投湖自殺了。

1927年6月1日晚,王國維神色黯然地對來訪的學生說:“聞馮玉祥將入京,張作霖欲率兵總退卻,保山海關以東地,北京日內有大變”,第二天吃過早飯他便向人借了五元錢,悄悄雇車進入頤和園,自沉于昆明湖了。有人認為末代皇帝溥義的“帝王師”、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四名導師之一的王國維先生“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是“殉清”,殉中國文化;那么,37年之后武漢師范學院中文系副主任湯濟川先生在四清運動中,投校園附近的沙湖自盡,他是為誰、為什么殉葬呢,難道是為他倡導的并未開出篇目的“三百篇文章”嗎?

1991年,湖北大學舉辦六十周年校慶,我應邀參加。1984年業已消失的“武漢師范學院”校名,不再提及,當年我們為之驕傲的老校門已被拆除,校園舊貌變新顏,教我們宋詞的曾昭珉先生夸為“基礎打得好,才能加層”的凹字形的原“米丘林大樓”后改為“文史樓”也將被拆除。舊地重游,物是人非,我頗有感慨地寫了篇短文《并非多余的話》,刊于《湖北大學報》的校慶紀念專號上。我說了兩層意思,一是不要怕別人看不起,也不要看不起別人;二是中文系是好畢業的,而學中文,是難得畢業的,恐怕一輩子都畢不了業,文字過關就很不容易。

當年的十二冊統編教材,隨我輾轉鄂西北叢山,走到哪里帶到哪里,“文革”后又購得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周熙良先生主編的《外國文學作品選》第二、三、四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朱東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下編第一、二冊,我覺得只有讀了這些書,說是“文革”前的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生才有底氣。

1999年底,我從《今古傳奇》編輯部借調到北京印刷學院出版系任教,2002年秋天年滿六十,回到湖北省文聯辦了退休手續,心想可以從容讀書了,立即在《湖北日報》上發表了一篇短文《從此只做讀書人》,算是我的讀書宣言。首先是重讀當年中文系的統編教材,又涉獵二三十年來我陸續購入的歷代文人的文集、選集。探驪得珠,溫故知新,有分析,有比較,才有鑒別,我要編一本超過《古文觀止》的“中文觀止”,編一本比朱東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的散文選目更精當的“中國歷代文章選”。我的舊學不及前兩代選家,但我的思想比他們解放,視野比他們開闊,讀者對象的定位也與他們不同。《古文觀止》是清朝康熙年間為私塾弟子選編的,選目浸透了皇權思想;朱東潤先生是為“文革”前的大學中文系師生編的,貫徹“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指導思想;我這本書是為當今中國作家編的,以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為指歸,“唯好文章是舉”,“上溯二千五百年(從東周春秋時代至二十世紀末),精選文章三百篇”,要編出一本可以與“字典”“詞典”并置于作家案頭的“文典”。

《歷代錦繡文章》的讀者對象,首先是當今中國作家,是國家級、省級、地縣級作家協會會員;其次是記者、編輯、中學語文教師、高校文科師生和機關文秘;潛在讀者是一切從事寫作和一切學習漢語寫作的人們。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文壇出現過弗洛伊德熱、薩特熱、馬爾克斯熱、昆德拉熱、喬伊斯熱、川端康成熱、海德格爾熱、大江健三郎熱、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熱,通俗文學界還出現過金庸熱和瓊瑤熱,熱的是西方現當代文學,熱的是港臺文學,備受冷落的卻是中國古典文學、五四新文學。80年代最活躍的“五七”作家、知青作家,有些五四新文學修養,卻缺乏古典文學根柢;新世紀最時髦的“八零后”“九零后”們,卻將我國兩千多年來的文章傳統棄之若蔽屐,不知中國古典文學、五四新文學為何物。創作不叫創作,而叫制作;作品不叫作品,而叫產品;弄期刊叫“作秀”;著作不叫圖書,而叫商品;制作產品、推銷商品的自稱作家者,像一地雞毛遍地飛舞。德國漢學家顧彬毫不客氣地稱當代中國文學“不是文學,是垃圾” (他解釋是指“衛慧、棉棉的小說是垃圾”,作家寫的電視劇是垃圾),我們的反批評,也顯得有氣無力,因為拿不出過硬的貨色來。后來他又說“中國當代作家普遍古文不好”而“古文功底差,使得中國當代作家作品的語言失去了傳統語言的韻味和力量”。

王蒙1980年代倡導“作家學者化”,似唱高調,如今一些作家只顧敲健盤,連書都懶得讀了,還做學問嗎?學者化是不可能的,不如提“作品文章化”來得實際,你寫的得是文章,才能出手。

文章,自古有之,它的原義是錯雜的花紋,如同紋飾,能給人以美感;文章的本義是就是“文字”,現在仍有人稱文章為“一篇文字”,稱好文章為“一篇好文字”。文章,又指“文辭、文采”,“文采風流”是也。一般來說,文章是可以獨立成篇的文字。我國古代只有詩文之分,即韻文和散文;現代的小說,也是散文,而新詩則是分行排列的散文。王國維在《元曲之文章》中說:“元曲之佳處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摹寫其胸中之感想,與時代之情狀,而真摯之理,與秀杰之氣,時流露于其間”。他進一步又說:“然元劇最佳之處,不在其思想結構,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謂之有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

魯迅先生1930年春天在《對于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的演講中,開宗明義就奉勸作家不要“關在玻璃窗內做文章”,又說“做文章的總同是這幾個人”,“我們應當造出大群的新的戰士”,可見他認為的創作,就是做文章;他把創作一篇小說叫“做”了一篇小說,也就是就做了一篇可稱之為小說的文章;葉圣陶先生1957年春天在全國青年創作者代表大會上說自己是“寫寫文章的人”,與會的青年創作者陸文夫一聽見就記在心里了,2000年他又寫文章考證,“英文里一般地稱作家為Writet,英文Write是寫、寫文章等等,Writer當然就是寫寫文章的人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葉老在將近五十年前已經與‘國際接軌’了”。“死者已矣”,此時的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陸文夫奉勸“活著的人”“心里要明白:所謂作家者,一般地講都是些寫寫文章的人”。

我認為,文章的最佳釋義,應是“有章法的文字”。凡成篇的文字就得講究章法。這章法,不是魯迅所厭惡、所斥責的“文章做法”“小說做法”之類的技術或伎倆,并非干巴巴的教條,而是文章應有的內在品格。

文章應具有怎樣的品格,或者說,寫文章應當有怎樣的修養呢?我以為,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篇文章,應有它的主旨。即究竟要表達什么,作者應該心中有數,心里有底,也就是李笠翁講編劇的“立主腦”。

寫文章,要抅思,講究謀篇布局,作者須慘淡經營,即魯迅講的“靜觀默察,爛熟于心”,然后才能“一揮而就”。

文章是表情達意的,要有實在的內容,不能空洞無物,廢話連篇。

文章要有脈絡,脈絡是文章的肌理,脈絡要清晰,層次要清楚,前后有照應,過渡要自然。

作文手段一是敘事,二是抒情,三是議論,有的還有交代和說明。議論文章要講究義理、辭章和考據。

文章要有起伏,錯落有致,有啟承轉合(并非八股文那樣的模式化),做小說要講究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文章是由語言文字排列組合而成的,寫文章要文從字順,即老舍先生所稱贊的“名著的文字都是清順的”。

文章要生氣灌注,“汁液流轉”(汪曾祺語),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如老舍先生說的“文藝作品的結構是穿插的有機的,像一個美好的生物似的;思想借著語言的表達力量,貫穿到這活東西的全體。”而不是一具失去生命的僵尸,不是花架子。

文章要創造出一種意境,使讀者能進入你的文章境界。

寫文章要修改。像魯迅那樣“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不要貪大求長,不要炫耀一遍過、一遍清。

好文章,應是一件藝術品,文學要成為真正的語言藝術。

作為文學作品的文章,是有思想傾向性的,恩格斯認為其傾向性“愈隱蔽愈好”,他并沒有說凡是傾向性鮮明的就一定不好。即使傾向性隱蔽的文學作品,作為文章,也應該講究章法。

魯迅認為看作家的手稿,并不能告訴你應該怎樣寫,但它全部說明不應該那樣寫。文章總不能詞不達意、語無倫次、文理不通、雜亂無章,讓人不知所云、不明就里吧。

文章修養,即人的修養、人的文化修養,是靠修煉得來的,是悟出來的。它不是機械制作,它沒有固定“程序”,沒有“標準件”,也沒有“標準答案”,不必遵循什么條條框框,“寫什么和怎樣寫”由自己做主;學寫文章不能像學木匠手藝那樣可以“三年滿師”,它需要畢生的修煉,不可能一蹴而就,熟讀這三百篇文章,可以從中悟出中國文章的修養來。

詰難者或曰,我們是用白話文寫作,讀你提供的這些勞什子文言文干什么?

我編這本書,無意提倡文言文。因為如今提倡文言文,會像五四時大聲疾呼“廢除文言文”一樣勞而無功,像“唐吉訶德斗風車”那樣滑稽可笑,但我堅定地認為,要寫好白話文,必須學習文言文。第一位用白話文寫新小說的魯迅先生,古文根柢是扎實牢靠的,在1918年寫《狂人日記》之前,他就能用文言文寫出科學著作和文學著作,如《中國地質略論》《中國礦產志》《摩羅詩力說》《科學史教篇》《文化偏志論》等,用白話文寫作后,他間或也寫文言文,如《<淑姿的信>序》(1932年)、《<北平箋譜>序》(1933年),有些書信也是用文言文寫的;他的白話文中也充盈著文言氣息,所以才那樣耐嚼、經讀,我們景仰的老舍、葉圣陶、孫犁、汪曾祺這樣的前輩作家,和散文寫得那樣好的香港作家董橋,無不有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作為散文家的賈平凹,也得益于他喜愛明清小品,深得李卓吾、張潮、鄭板橋文章之精髓。

如今的時髦網民劍走偏峰,竟從古文字中挖掘出“囧”“槑”這些怪異字,賦予完全不同的意義,一時成為網上新寵,不正說明能化腐朽為神奇嗎?何況,這三百篇文章不是此等謬種流傳,而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經典之作,是傳統文化的主流,是精粹,是菁華,難得我們不能從中學到更多有益有趣的東西嗎?

本書無注釋,是赤裸的白文。若注釋,篇幅會增加兩三倍,定價也會隨之增加兩三倍,一般讀者買不起;更重要地讓讀者讀原文:為了掃除誦讀障礙,對容易讀錯的字注了漢語拼音,給異體字注上了正體字。“五十始著”的大文字學家黃侃(1886-1935),對他的學生陸宗達第一次授業,并未開長長的書單,只給了一本成書于一千九百多年前的經典古籍《說文解字》,也只說了一句話:“點上標點,點完見我。”收到陸宗達的作業,他只翻了翻,便棄置一邊。如此再三。當陸宗達準備再點時,鑒于學生基礎已夯實,他方開金口“指點迷津”。可見讀經典的最好辦法就是“啃”,倘若讀者能將此書啃一遍,會大有收益、大見成效的。

學習寫作無捷徑,寫好文章無訣竅,惟有“多看和練習”,熟讀這三百篇好文章吧,這是“十全大補”(一切比喻都是彆腳的,即使補藥也可能有副作用)!中國作家,補上了這一課,空虛的頭腦會充實起來,羸弱的文筆會強健起來,蒼白的文章面目會紅潤起來,生動起來。

古人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那么,熟讀這三百篇文章呢?該你接下句了。

最后,我呼吁同行們:回到人情物理,回到讀書作文。

2009年秋,寫于武昌東湖之濱三觀居

書稿初成,送我的老師、原武漢師范學院中文系講師、后湖北大學文學院教授王陸才(王毅)先生審閱。他認真看過后,對我稱贊有加,說我打通了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之間的阻隔,是中文系教師沒能辦到的。他支持我選入一萬多字余《項羽本紀》,還為我補選《孔子論學語錄》和《簡大獅傳》兩篇。我向他深表謝意。未能看到此書出版,王老師已于2014年溘然長逝。我在鄉下未能收到訃告,也未能參加他的遺體告別儀式,只有以此書出版寄托哀思。

2015年5月2日 又及

(作者單位:湖北省文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第|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国产成人欧美| 国产精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久|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国产色网站| 国产黑人在线|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日本www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亚洲午夜综合网| 久草国产在线观看| 成年人国产网站|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欧美午夜视频|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天堂网国产|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高清|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日韩高清成人|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综合欧美|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精品在线| 欧美午夜性视频|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毛片卡一卡二|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伊人天堂网| 无码久看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99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99精品国产电影| 青青国产视频| 久久亚洲综合伊人|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成人综合网址| 女人18毛片久久|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日本在线国产|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高清视频一区|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久久网欧美| 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毛片网站在线看| 欧美97色| www亚洲精品|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中文纯内无码H| 成人蜜桃网| 国产99在线| a毛片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