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音樂教學大綱里明確的提出音樂教育的目的就是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等,最終使得學生的身心能夠得到健康的發展的同時,還能夠具備一定的音樂鑒賞的能力。但是,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好,教育事業的發展也越來越好,教育改革事業的推動也越來越深入,我國小學的音樂課程得到尤其是對音樂欣賞的教學的重視,教育改革明確的提出了小學音樂欣賞課程要符合小學生的特點,要能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中去的要求。
【關鍵詞】小學音樂;學生欣賞力
因為長期的傳統教育使得我國的教師們的教學觀念等都被一定程度的影響了,對于小學的音樂課程也從音樂欣賞課轉變成了一門簡單的聽音樂的課程,而這門簡單的聽音樂的課程,一般都是教師在學生聆聽音樂的時候,不斷的樂理知識以及意境情感的講解,或者是直接對學生進行提問,基本上可以說音樂欣賞的過程是機械式的,欣賞的整體性被破壞了,使得學生沒有辦法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欣賞中去,這種情況非常不利于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以及身心的發展。
因此,在小學的音樂鑒賞課程中,怎樣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具體內容本文中作了簡單的分析。
一、激發出學生的音樂鑒賞興趣
興趣學生而言是最好的老師。相反,如果學生對音樂欣賞并不感興趣,那么再好聽的音樂對于學生而言,就如同噪音一般,根本無法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生沒有了學習欲望和熱情,又如何能夠說學習是一種享受呢?在這種情況下,學習對學生而言就像是一座大山,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使學生無法取得預期的學習成果。所以,想要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首先就得讓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程產生興趣,才能夠保證教學的成功率。
如何才能夠讓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程產生興趣呢?可以分為兩點:
(一)要將音樂的魅力展示給學生
音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安靜的環境,但是因為小學生本身就具有一個好動的年齡特點,所以對于時間的把控一定要精準,教師可以利用畫面、視頻等多種方式對音樂進行展示,不僅給學生一個強烈的聽覺感受,還能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視覺感,通過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最終達到讓學生產生興趣的目的。
(二)以自身的鑒賞教學感染學生
教師是學科的代言人,學生對教師的印象等都會影響到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態度。所以,教師在維持一個良好的形象的同時,還要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依賴性,將教師當做偶像一般,產生一種崇拜的心理,就能夠促使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更愿意聽教師講課,從而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所以,小學音樂教師要保持一個活波開朗、青春洋溢、具有愛心、博才多學的形象,以自身的音樂鑒賞教學來帶動學生的音樂鑒賞興趣。
二、學生欣賞力的培養
學生欣賞力的培養前提就是要對學生的樂理知識進行基礎培養。無論是音樂課程還是其他的課程,基礎才是最關鍵的,而且小學期間本身就是對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打基礎的地方。所以,音樂課程想要發展的更好,就必須要學生對其基礎的部分進行掌握,因此,教師在對學生的基礎樂理知識進行教學時,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音樂知識系統性的程度決定學生欣賞力水平
音樂的基礎就是樂理知識,如果學生沒有掌握一定程度的樂理知識,音樂鑒賞對于學生而言就是空中樓閣一般,根本無法掌控。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開展音樂欣賞的教學前,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樂理知識的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時,不會只停留在膚淺的表層,而是能夠深入到內部,體會到作品所具有的獨特的意境、內涵以及情感,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目的。要進行理論知識的系統性講解。首先教師可以將樂理中相關聯的知識點總結歸納到一起后,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講解,包括后期復習也是同樣的。通過這種系統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音樂知識的體系,讓學生能夠更快更好的吸收知識。
(二)大量聆聽音樂作品提升學生欣賞力
除了教材、大綱中所出現的音樂作品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喜好來進行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等的音樂素材的選擇,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音樂作品,并且能夠感受到更多的音樂內涵、意境以及情感等。通過讓學生大量的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積累豐富的經驗,并且教師可以通過學生聽的過程中對學生講授相符合的基本的樂理知識,讓學生能夠在音樂欣賞的同時將樂理知識融合在一起。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提升樂理知識,在不斷提高樂理知識的同時也能更好的欣賞和鑒賞音樂作品。
三、肢體的語言搭建鑒賞教學與學生欣賞力的橋梁
在我國的教育改革中提到過,音樂欣賞課程本身就是音樂課程的最重要的內容,也是需要長時間訓練體驗的教學內容。可以利用肢體的語言進行輔助表達,搭建鑒賞教學與學生欣賞力之間的橋梁。
(一)利用肢體的語言進行輔助表達
教師在讓學生進行音樂欣賞的時候,除了語言表達,還可以讓學生用肢體的方式進行表達,比如舞蹈、音樂劇等方式。就比如欣賞《森林水車》這首音樂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將自己所感受到的內容、意境、情感等表達出來后,分小組讓學生結合這首曲子進行音樂劇的編排,在下一次課程的時候,請學生進行表演,或者是讓學生自行選擇表演的方式,最后進行表演即可。
(二)通過肢體輔助表達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小學生自身的特點,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集中注意力聽教師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大量聆聽音樂作品,以提升學生欣賞力。通過學生的表演,能夠讓教師看到學生是否將音樂中所蘊含的各種信息理解全面和徹底了,不僅如此,這種方式還幫助學生更深入的了解到了作品的意境等內容,學生的鑒賞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總之,音樂鑒賞課程需要的是學生用心聽,在結合樂理知識的基礎下,體會音樂中所蘊含的內容,不僅鍛煉了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幫助學生的身心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更是提升了學生音樂的欣賞力。
參考文獻
[1]徐吉芳. 小學音樂鑒賞教學實踐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2]李紅. 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鑒賞能力[J]. 學周刊,2013,33:140.
[3]武琳玲. 邢臺地區小學音樂鑒賞課開展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4]閆穎. 新課程觀下高中音樂教學方法與策略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