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音樂文化是一門具有很強民族特色的課程,既可以反應民族本質和民族文化特點,又可以折射出這個民族的特色,人們在欣賞音樂文化時,可以更多的感受更多國家的文化特點,從而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懷。文章立足于當前音樂教育狀況,主要分析了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對民族音樂傳承的作用。以期通過筆者努力,找到促進多遠文化音樂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的可靠策略,從而為相關人士提供部分可借鑒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民族音樂;傳承
在多元化音樂教育中,其內容主要表現為多個國家的不同文化教育,伴隨經濟全球化的加快,多元化潮流不斷涌進音樂文化中,迫切需要音樂教師在開展音樂教育時,多多傳承民族音樂的優勢和特點,進而推動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增強民族的團結力和凝聚力,更加熱愛中華音樂文化。
一、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傳承發展的現狀及原因
在我國歷史音樂文化發展史上,具有很明顯的獨特性,發展歷程也較為艱辛。目前我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發展存在諸多不利現象,這時就需要教育部門相關人士重視民族音樂傳承發展,建立起一條適合本民族發展的多元化音樂教育道路。
(一)缺乏培養多元化音樂教育意識
由于我國有著幾千年的音樂文化傳統,加上民族眾多,具有中國特點的民族音樂文化豐富多彩。然而在中國清朝末年后,由于歷史和政治上的許多原因,導致西方音樂在近代中國音樂教育中占據很重要的地位,使得我國音樂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西方文化的傾向,嚴重忽視本民族文化的教育和傳承,缺乏培養本民族多元化音樂的意識。久而久之,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國外的審美標準,沒有真正做到發展本土文化特色,不利于傳承和發揚民族音樂的魅力。這時就要求教師結合自身民族文化特點開展教學,同時也需要兼顧異域文化的特點,將二者有機結合,吸收國外音樂文化的精華,推進中國音樂文化的發展。
(二)多元化音樂教學內容單一
在開展多元化音樂教學時,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和音樂文化教學的內容,選擇適合學生理解的教學內容,切不可將教學內容單一化,降低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不利于傳承民族音樂的特點。在課堂上教師需要普及中華音樂文化的發展歷程,讓學生清楚了解到我國音樂的形成過程,從中感受民族自豪感,真正豐富課堂教學,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環節,增強音樂課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愉快中了解知識。同時,多元化音樂教學需要教師不斷努力,利用互聯網信息來豐富教學內容,下載更多吸引學生興趣的音樂知識,讓學生真正熱愛音樂文化,有繼承和發揚民族音樂文化的意識。
(三)音樂教育課堂效率低下
由于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對音樂文化教學不予重視,本來學校課時安排很有限,加上音樂教師的不重視,學生得不到很好的教學指導,無法真正感受音樂文化的魅力,提不起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久而久之,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不斷下降。音樂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嚴重影響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不利于學生吃透音樂的精髓,無法體會音樂帶來的美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因此,不斷加強教師對音樂教學的認識,為學生提供高效的音樂教學服務,不斷增強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為傳承民族音樂提供良好的群眾基礎,真正增強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事業做出貢獻。
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對民族音樂傳承的作用
多元文化音樂教學可以引領學生學習其他優秀文化內容,在認真評價他國音樂文化的基礎上,吸收他國音樂文化的精華之處,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全球性視野,學會用批判性的態度去看待他國的音樂文化特點。在開展現代多元化音樂教育中,教師需要先培養學生對本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之后在此基礎上,理解各國的音樂文化特點。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動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工作,通過學生對他國多元化音樂的認識,提高對他國音樂的鑒賞水平和欣賞能力,從而提升自身素養和綜合素質。
(一)成為民族音樂傳播新途徑
教師在開展音樂教育時,大多音樂題材來源于生活,教師采用更好的音樂教學方式可以促進民族音樂的傳承,成為傳承音樂文化的重要途徑。在音樂課堂上,教師通過有限的課堂時間將音樂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及時獲得系統全面的音樂知識,久而久之,成為多元化音樂教育中傳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教師想要提高音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就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進而選擇恰當的音樂內容,真正教會學生去歸納和整理音樂文化,用紙質等形式將音樂信息整理并保存下來,以便后期使用者及時查詢相關信息。教師要時刻明白,在開展音樂教育時,務必將重組音樂文化作為首要任務,采用最簡潔的方式教會學生在最短的時間獲取更多的音樂知識,最終達到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完整傳承。
(二)增強民族音樂凝聚力
在音樂文化教育中傳承民族音樂,從而實踐多元化音樂教育,并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通過開展多元化音樂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音樂文化價值觀,長期以往,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加強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認同感。不同民族的語言文化會影響民族音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而形成不同的民族音樂文化風格。多元化音樂教育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民族文化價值觀,加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讓學生普遍接受民族音樂的魅力。世界各國的語言存在很大差異,使得許多音樂著作的內容和教學方法產生差異,進而出現多種多樣的音樂風格,這時就要求教師通過對音樂文化的教育來幫助學生統一對民族音樂的認識,樹立要傳承和弘揚民族音樂的偉大理想。
(三)推動民族音樂的發展
由于音樂文化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也不斷變化的,特別是每個時期的特點不同,導致音樂文化一直處于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在多元音樂文化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傳播,在一定的區域和時間上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對民族音樂文化進行傳播,繼承和發揚音樂文化的優勢,促進音樂文化的發展。同時,在音樂教學中,還廣泛吸收多種文化的風格和精神,并結合本民族的特點加以更新和改革,豐富我國民族音樂的內容,進而促進我國音樂文化的不斷發展。音樂文化教育需要一個廣闊的教學環境,不可關起門來搞教育,需要我們走出去,多借鑒多言音樂文化的優勢,不斷創新音樂文化的內容,在與他國音樂文化交流過程中,真正提升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與此同時,開展多元化音樂教育還可以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音樂交流和借鑒,從而培養出具備高素質和創新型人才,為我國民族文化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四)創新民族音樂的形式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提高,教師在開展音樂文化教育時,可以創新對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揚,真正促進我國民族音樂的發揚光大。由于我國民族文化豐富多彩,加上五十六個民族的大融合,使得民族音樂的種類繁多,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這點,不斷創新民族音樂的形式,讓學生可以接觸更多形式的民族文化,進而在民族音樂中不斷受到熏陶,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更加熱愛民族音樂。目前民族音樂的形式主要有民歌,歌舞,戲曲,曲藝和器樂,其中民歌是民族音樂的主要表現形式。這時,音樂教師就需要不斷創新民族音樂的形式,將民歌與歌舞有機結合,雜糅二者的優勢,創新出一種新型的民族音樂,讓更多人可以接觸到民族音樂,進而感受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
三、多元化音樂教育中如何傳承民族音樂文化
(一)建立多元化音樂教育機制
要想在多元化音樂教育更好的傳承民族音樂,就需要建立多元化音樂教育機制,為傳承民族音樂工作提供相應的制度保障。在國際音樂教育協會中明確指出,要求音樂教育工作者需要始終堅持文化教育的多元化,并提倡在音樂教育過程中,要廣泛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個不同民族的音樂形式和音樂風格,進而實現音樂教育的多元化,促使民族音樂不斷發展和完善。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教師必須正確分清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音樂表現形態和音樂文化的差異,要改變傳統音樂發展中一直堅持西方音樂教育一元化的理念,要求我國音樂教育部門在設置課程時多以本民族音樂課程為核心,外國音樂教育形式為輔的教學模式,不斷創新音樂教育方式和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模式。音樂教師需要不斷創新音樂教育方法,提高音樂教學效率和質量。例如在學習我國著名音樂家劉天華,在不斷吸收國外的音樂譜曲基礎上,結合本國的小提琴方法,加以創新和研究,創作出優秀的二胡作品,對作品中關于小提琴的使用技巧也詳細加以解說,為后期培養更多的優秀音樂人才奠定基礎。劉天華不僅僅將我國民族傳統音樂發揚廣大,還為傳承民族音樂提供寶貴經驗,真正培養出大批優秀的音樂家,促進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不斷發展和更新。
(二)構建恰當的音樂教學體系
在多元化音樂教學中,音樂成為一種文化,成為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具有很強的區域性,又具有較深的時代性,理應受到不同民族和國家的尊重和傳承。因此,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時,需要首先保障民族音樂課程的真正落實,加大對本民族文化的開發和利用,進而構建出合理的音樂教學體系。在此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深入了解我國民族音樂與多元化音樂的異同點。在現有的音樂課程體系中主要包括三大類,一種是國家課程體系,一種是地方課程體系,最后一種的學校課程體系,范圍是越來越小,進而構成更加緊密完善的課程體系。結合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和教學環境的允許性建立一個更加全面的音樂課程體系,供學生以課堂教學為基礎,以專業教育為平臺,不斷加強民族音樂教育的基礎訓練。
(三)整合民族音樂的文化資源
在音樂文化教育的不斷加強中,需要教師整合民族音樂的文化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特別是少數民族的傳統音樂文化,可以提高音樂教學有效性,讓學生更加感受我們是一個有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為中華民族音樂的多姿多彩而感到驕傲。要想真正將少數民族的民間音樂納入教學范圍,首先需要解決的是語言上的統一性,確保學生在學習少數民族的民間音樂溝通無障礙,親自感受民族音樂文化的風采,從而提升對音樂教學的認同感,歸屬感和民族自豪感。在不斷學習和借鑒中,逐漸形成更加絢麗多彩的民族音樂文化,廣為大多人喜愛和接納,真正繼承和創新民族音樂文化的優勢。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教師需要加強多元化音樂教育,讓學生意識到傳承民族音樂的重要性,真正提高學生的民族意識,激發愛國主義情感,促進我國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展工作。相信在多元化音樂教育中,不僅可以將多個民族的文化得到傳播和傳承,還會升華音樂課堂中關于民族音樂的教學意義,因此教師需要始終堅持以民族音樂教育為主,在不斷吸收他國的多元文化音樂的基礎上,促進我國民族文化的傳承。
參考文獻
[1] 劉桂珍.中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發展的時代策略[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2)
[2] 陳培剛.論我國民族音樂傳承模式的當代意義——《民族音樂文化傳承》隨感[J].人民音樂.2010(02)
[3] 任占忠.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對我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科技.2014(10)
[4] 勒茅珠瑪.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傳承發展[J].音樂大觀.2014(07)
[5] 管建華.世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發展的當代歷史文化意義[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5
[6] 劉曉靜.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教育.2011(07)
[7] 袁文.高校多元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J].中國成人教育.2014(15)
作者簡介:包玉柱(1979—),男,蒙古族,籍貫:內蒙古通遼市人,單位:呼和浩特民族學院 , 職稱:講師、法律系黨總支副書記,主要研究方向為:音樂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