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行音樂是一個獨特的音樂理論體系。如流行音樂的節奏比傳統音樂多變,和聲進行以及和聲色彩的需求也和傳統音樂有著明顯的不同,盡管這些理論尚未完全體系化,但是在實際中卻有了它所獨具的音樂標準,因此不能以傳統的理論來解釋這些流行音樂的現象。本文主要從音樂歌詞,音樂的素材、音樂的風格等方面對流行歌曲創作技巧的運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流行歌曲;創作技巧
一、引言
在流行歌曲飛速發展傳播的今天,有許多音樂愛好者不再滿足于欣賞聆聽,而是想把自己的生活經歷也譜成歌曲在網絡上傳播,與有共同興趣的朋友們相互討論。在此基礎上,感性與理性的結合是創作時的關鍵環節。通常突發的感性是歌曲創作的動機,并且常常貫穿于整首歌曲。但要在此基礎上進行旋律推進,就需要理性的思路來輔佐完成。
二、流行歌曲創作技巧的運用
(一)流行音樂中的素材
作曲之前,需要確定準備寫的歌曲的曲式結構,流行歌曲一般分為一段曲式,兩段曲式,和三段曲式。兩段體和三段體比較常見。旋律線是歌曲的主要素材。我們可以利用自然音階來進行作曲。也可以使用不同地域的特色音階來作曲。
旋律線條可以向上,向下,平直或是波浪起伏,加入節奏型。反復哼唱。兩個字:好聽!隨你們的心情去寫。
歌曲創作不但要注意旋律的自身美感,同時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把握歌曲的音域。因此,創作者在學習創作技巧時,還必須了解不同人聲的音域特征。流行歌曲主要分為男聲作品和女聲作品(童聲可不考慮)。 其次,還要了解男聲和女聲的聲音特征。比如,女聲的換聲點,男聲的真聲極限等。
流行歌曲之所以能夠廣泛流傳,除了它的內容通俗易懂,旋律的記憶性也是重要原因。所以,一首較好的流行歌曲必須要有音樂的記憶點。如何形成音樂的記憶點呢?旋律重復可以加深印象,反復多了,必定在聽者的記憶中留下印象。除了重復之外,記憶點的旋律一定要簡單、順口,要適應人們的口語習慣,不要為了追求技術將旋律復雜化。
(二)流行音樂中的歌詞
漢字有四種讀音,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對于歌詞的選擇首先要能夠感動自己,更要能夠激起他人的共鳴。優秀的歌詞是歌曲的點睛之筆。通過精心規劃歌詞的結構,把握好“起、承、轉、合(高潮)”的步調。
以《暗香》為例,來說明歌詞中的“起、承、轉、合”:
(起——)當花瓣離開花朵/暗香殘留/香消在風起雨后/無人來嗅
(承——)如果愛告訴我走下去/我會拼到愛盡頭
(轉——)……
(合——)心若在燦爛中死去/愛會在灰燼里重生/難忘纏綿細語時/
用你笑容為我祭奠
這首歌詞中,“起、承、合”都能明顯感受到,但轉的功能并不明顯,這種情況下,“轉”主要體現旋律上,一般都用旋律轉到“高潮”。因此 把握好歌詞每一段的節奏感,運用合理的句式來組織旋律語言。選擇歌詞前要先朗誦。
(三)樹立音樂風格
音樂風格的把握是流行音樂作品的基調,首先,是音樂聆聽的累積,多聽多分析不同風格的作品,從感性出發,通過時間的累積,上升到理性的實踐。這樣在寫作中,就會不時流露出所聽過音樂的影子。
例如創作一首維吾爾族風格的歌曲,就可以考慮小切分節奏和增加半音體現它的色彩等。
三、結語
以上是對流行音樂中一般創作技巧的淺談,為了使音樂形象集中,記憶性增強。我們還要學會集中音樂素材。過多的素材堆積會顯得凌亂而模糊主題印象。創作手法就是對比個展開。對比意味著新的元素出現,展開意味著前面用過素材的延伸。流行歌曲中一般到高潮段落時。再出現新鮮的旋律素材。這樣對比性才會更強烈。要多聽、多寫,才能有好的創作。
參考文獻
[1] 尤靜波.流行歌曲寫作[M].湖南文藝出版社.
[2] 王好亮.歌曲寫作與小樂隊配器[M].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黃本固.音樂基本理論問答[M].開明出版社.
作者簡介:駱天天(1981-),女,湖南長沙人,碩士研究生,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音樂學院教師。職稱:講師,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