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樂器教學是一種復雜的、高級的智力活動。在雙排鍵電子琴教學中,學生客觀存在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差別都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這要求教師在注重把握教學對象共性的同時,又要高度尊重學生的個性差別,不能墨守成規于固定的、單一的教學方法,而是要把握好教學中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關鍵詞】雙排鍵電子琴;教學;共性;個性
每一事物都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體,一般寓于個別之中,共性和個性皆寓于個體之中。共性和個性是個別事物的兩方面性質[1]。這一哲學命題,對指導雙排鍵電子琴的教與學具有深遠的意義。雙排鍵電子琴是一種應用廣泛、愛好者眾多的樂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不論是在青少年群體,還是在社會上眾多的音樂愛好者中,學習雙排鍵電子琴的人日漸增多。我國的雙排鍵電子琴教育體系如今已經走向初步成熟,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類型和體系。但是藝術教育畢竟不同于簡單的技能教育,而是一種高級的智能活動,學生客觀存在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差別都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這要求教師在注重把握教學對象共性的同時,又要高度尊重學生的個性差別,不能墨守成規于固定的、單一的教學方法,而是要把握好教學中共性與個性的關系,準確定位個性與共性之間的關系,才能做到有教無類、分類指導,實現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和人性化。
一、在雙排鍵電子琴教學中要根據學習者的年齡、能力,分析其音樂素質及條件,靈活科學地組合選用教材
雙排鍵電子琴教學從學習者年齡上來劃分,大致可以分為幼兒、兒童、少年、成人等階段。教師面對不同階段的學琴者,不能大而化之地使用同樣的教材,采取生搬硬套的教學方法和齊步走的教學進度。比如,面對剛剛學琴的幼兒,教師要科學把握其能力和興趣,選擇難度不同的教材為其啟蒙,重在培養興趣、開發智力。實踐證明,生硬地按一種模式進行教學,一刀切地使用一種教材,不僅會造成時間的浪費,還會影響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這里我想著重強調一下對高職生、師范生的雙排鍵電子琴教學,高職生、師范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會較多地應用到電子琴這種樂器,而且對即興伴奏能力要求較高,但他們的電子琴基礎往往較差,音樂天賦、學習興趣差異也較大,因而作為教師更應該把握好教材使用方面的共性與個性,精心為學生安排教材和教學手段,做到有的放矢。
二、根據學習者不同的能力條件合理安排練習
對于不同的學生而言,每首樂曲在技術難點及演奏要求等方面基本上是相同的,但不同的學生對于相同的技術卻會有不同的反應,比如能力條件較差的學生彈奏跳動較大的音程、和弦時就會感到困難;織體、聲部復雜的樂曲,很多學生在背譜彈奏時都會覺得力不從心。所以,在學生練琴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條件來安排對其而言是合理的、必需的練習,比如,針對背譜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安排其先背一些織體、聲部較為簡單的樂曲,多教給他們一些背奏方法,如每次背一小段甚至一句,等真正背熟之后再繼續往下背記。能力差的學生在練習復雜樂曲時,要提醒他們多練慢彈,由慢逐漸加快,注意保持手指的獨立性,練習中要始終保持手腕手臂放松,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一言以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安排不同的技術練習,這樣才會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會感到過分吃力。分類要求不等于放松要求,比如雙排鍵電子琴技術中包含對音色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對任何學生都要時刻強調彈出扎實而美妙的聲音,不可因為學生不同認同放松對音色美的要求。
三、正視差異,殊途同歸
專業的、規范的雙排鍵電子琴教學在理念和方法上有著較大的共性部分,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運作上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技術流派,使雙排鍵電子琴的演奏技術教學存在差異。筆者認為,教師應當兼容并包,對常見的流派、方法要有起碼得認識和理解,只要學生學得規范、正確,彈奏時手臂、手腕、手指能夠保持松弛、運用自如,音色正確、純正、好聽,就無需去討論或者苛求究竟哪種方法最為合適。,學好雙排鍵電子琴需要漫長的過程,其間往往要跟隨多位老師,筆者在實踐中發現,一些老師過于強調自己的方法,結果導致學生跟一個老師就要換一種方法,甚至換一個老師就等于要從頭再學,讓學生感到迷茫與無措,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筆者認為這大可不必,一是只要是專業教師,其使用的教學方法都有可取之處,都能夠培養出優秀人才;二是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天性,要善于站在學生的角度指引學生的學習,這也是需要擺正的共性與個性的一種關系。同時,教師也要善于引導、適應學生的性格。實踐證明,性格是導致他們成績差異的原因之一。因此,如何針對不同性格類型,采用不同教學方法,是我們應該注意的問題[2],要求電子琴教師除了專業能力外,還要掌握豐富的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知識。
四、建構多層面教學體系
隨著高校接連擴招,學生程度參差不齊的現象越來越顯著,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直面現實、積極探索,建構多層面教學體系。筆者認為,建構多層面教學體系必須牢牢抓住以下關鍵點:充分了解學生和教師自己的優長與短板;認真調研學生的認知力、性情、智力特征和學習風格;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重點關注一部分學生的學習障礙,同時又要重點關注部分超常和天才學生;善于通過學生的學習效果、集體評價等方式了解學生、評價自己的教學效果。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尤其是要注重提升逆向教學設計、啟發式教學、多樣式備課、提出值得思考的問題等能力。最后,教師還必須結合實際不斷優化教學評估,用評估促進教與學各個環節的提升。
藝術是心靈的事業,雙排鍵電子琴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天性,跳出某種教育理念、教學模式的束縛,善于揣摩學生的心理需要,不斷總結教學心得,這既是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需要,更是為學生營造寬廣成長平臺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張兵. 對“共性寓于個性之中”哲學命題的質疑——兼論共性、個性和個別的關系[J].前沿,2010(05).
[2]王文俐.針對不同性格類型,采用不同教學方法[J].中國音樂教育,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