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音樂美學的視野,對視唱練耳教學與審美培養關系進行了初步探討。認為視唱練耳教學不僅要注意對情感、個性風格以及藝術境界等方面的培養,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技術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從審美整體的角度,加強學生的音樂素質與修養,讓學生愛上完整、和諧的音樂世界。
【關鍵詞】視唱練耳;音樂美學;研究
視唱練耳是培養學生音樂感知能力和表現力的入門基礎課程。其主要分為高低兩個層次,前者包含音準、節奏、旋律等,后者包含文化情感、心理、藝術風格等。音樂在形態上是以聲音為表現形式的藝術。人們依靠聽覺去感知音樂。故而,在學習音樂的同時一定要加強對聽覺的訓練,使自己的耳朵更加的靈敏并能夠分辨聲音。音樂本身體現出不同的美感,無論是音色、旋律、節奏都能夠體現出一種美感,此外,音樂能夠表現情感,深入人們的靈魂,所以,它又具有情態和意態上的美。若想練習耳里必須從欣賞上述美感入手。
一、音色美與音準美
學生要展開視唱練習,必須注意音準、節奏、速度、分句以及風格等方面的訓練,還有一個基本的要求和必須的條件就是追求聲音的音色美。學生應該在視唱中集中自己的音色,使之富有純凈的美感并存在一定的光澤與彈性;學生一定要學習養成欣賞音樂的審美意識。尤其是對于專門學習音樂表演的學員,要對音準有著近乎執著與苛刻的追求。由于,音樂美的基礎在于完好的音準,故而,老師一定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通過練耳來強化音準美的練習。所以,音準美不僅可以從物理的角度解讀,還可以從聽覺審美的維度來解讀,這與音色美一脈相承,上述兩者結合才能形成和諧優美的音樂。
二、節奏美與旋律美
節奏美與旋律美是是審美培養的又一維度,他們以音色和音準為基礎上,是表達情感最原始以及最基木的形式之一。
節奏源于自然,同時節奏存于人心,是構成音樂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其本身具有律動美感以及生命活力。在視唱練耳課的聽寫部分和視唱部分都要抓住節奏,享受節奏傳遞而出的動態美,在時間的流動中感受音樂這種藝術的美感。
故而,視唱練耳教學其最為根本的要務就是讓學員領悟到節奏的美感。
欣賞音樂最直觀的感受莫過于音樂之美,應該是旋律,音樂的核心靈魂在于音調因素。通常來講,一個音樂的旋律會令人記憶猶新。這才使許多經典至今令我們難以忘懷。故而,在這方面老師們應該多加引導與專業化的訓練,幫助學生從音樂審美的過程中收益更多 [2]。
三、結構美與風格美
音樂審美的相對高層的維度便是結構美與風格美,而這一點應在教育中加強。所謂結構之美表現在音樂整首作品中一定要顯得均衡有致,相互對稱,而不應該失調錯亂,并且要將宏觀與微觀相結合。音樂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時間的藝術,因此非專業化的人員想要理解相對較難,通過在視唱練耳課上對一些典型的練習曲及旋律進行聽寫乃是最佳的理解結構美的方式。
音樂風格縱使是統一民族地區也不盡相同。這些絢麗多彩的風格因時代、民族和作曲家的個性而形成不同的表現風格與美學特點,需要老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把握[3]。
四、情態美與意態美
音樂最高層的維度應當是情態美和意態美,所謂情態以及情感美乃是一種積極健康的情感。這種情感或者高尚、或者純潔、或者濃烈,都體現出各自不同的審美屬性。審美是通過情感體驗來辨別美丑的一種比較高級的精神活動,當審美者發現美的時候會產生強烈的交流、感應以及共鳴效果。所謂意態美乃是一種深入到靈魂深處的美感,“它內蘊于深層的意境、意韻、意味”。在視唱練耳教學中,音樂意態不僅能令學生獲得心靈的解放,也能讓思想騰飛,感悟到生命的真諦,獲得境界的升華。
五、將音樂美學和視唱練耳結合的應用
例如中世紀的音樂主要以素歌為素材。這類作品受基督教文化影響,力求簡潔、淳樸,最初以男生單線條重唱為主。到了復調萌芽階段,也只是多了一條附庸于素歌旋律下方五、八度相隔的簡易線條。但是隨著世俗音樂向教會音樂的滲透,開始出現了素歌旋律上方的音,聲部對位所形成的音程也不局限于平行五、八度。這意味著人們審美經驗中“和諧”的接受程度開始變得更加寬泛。因此,我們在視唱練耳教學中要先習慣空洞的五、八度,并向三、六度相對豐滿的和諧過渡,去尋求并體驗那種出于宗教虔誠而譜就的樂音。
再如浪漫主義音樂可以追溯到貝多芬晚期的創作中,在“貝九”中,我們似乎看到了浪漫主義者揮舞的長矛。柏遼茲、李斯特、瓦格納、舒曼、舒伯特的作品更多的是自省的,不管是借助于交響幻想曲、交響詩、樂劇還是藝術歌曲,它他們都會深深打上作曲家自己的烙印。由于這些作曲家自傳性質的作品導致的結構渙散、音樂自身的張力過大、加之與文學聯系的過度緊密,因此,浪漫音樂有時是變換不息的、有時是抽搐的、有時又是詩意的、暖人心脾的。在對這時期的音樂作品視唱訓練時,就要求我們立足于對每個作曲家的理解之上,對每一個作曲家進行逐一的試唱聽辨,也只有這樣才能對浪漫派早期的音樂概況有一個相對細致而精確的了解,以致提高我們對此時期視唱作品的駕馭能力。
六、結論
不運用音樂美學的視唱練耳教學是盲目而缺乏科學性的,更是缺乏真正實踐意義的。視唱練耳這門學科應該努力與音樂美學結合在一起,在美學的語境中去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將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故而,若令學員在視唱練耳中領悟和諧美,必須加強聽覺分析以及多聲部視唱,以及培養學員內在的情感,并提升其審美境界。
參考文獻
[1] 羅小平.音樂美的尋覓—羅小平音樂文集[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
[2] 王次.音樂美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 李嵐清.音樂筆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李麗梅(1989—),女,黑龍江北安人,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級音樂與舞蹈學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視唱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