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背景下,大部分學校都重視起了學生的音樂感受與鑒賞。作為學校音樂活動的關鍵組成部分,聲樂教學不僅能夠給學生帶來多方面的感受,同時也承擔著育人的職責。但現階段很多學校的聲樂教學都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教學體系,難以充分適應教學與學生發展、成長的實際需要。因此,本文針對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對策。
【關鍵詞】聲樂教學;問題;對策
作為一門技能性較強的課程,聲樂教學不是為了培養歌唱家,更是為培養出更多能夠全面適應時代發展的實用性和復合型的藝術人才,同時也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但是現階段聲樂教學中,還存在教學理念和手段深陳舊,教學內容和方法不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特點等問題。因此,各院校應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從而促進聲樂教學健康、快速發展。
一、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教學曲目難度系數較高。聲帶是人體各個器官中較為脆弱的敏感部分,如果學生正處于變聲階段,這時若一味引導學習和練習難度系數較大的曲目,會對學生聲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而且練習的時間越長對學生聲帶造成的傷害就越大,如果不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甚至可能會造成學生聲帶出現發炎或是充血的現象。而在當前聲樂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選擇的教學曲目也不符合學生年齡,以及身心發展特點。
二是,學生未重視起穩定喉頭的必要性。在聲樂教學中穩定喉頭是教師反復強調的問題,但是由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聲音的分辨比較膚淺,課程結束后,很多學生都會認為喉頭下放會導致自身聲音黯淡,而想要音色明亮就要提起喉頭,所以常常會錯誤的進行提喉練唱,最終形成錯誤的聲音狀態[1]。
三是,重練聲輕咬字。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比較注重學生練唱時的氣息和喉頭的位置,進而有效避免某個聲音沒有位置共鳴,常常認為咬字會對學生聲音的表現力造成妨礙,因而忽視字正腔圓,并沒有清楚的演唱出每個字和每句話的意思。
四是,忽視情感培養。在演唱過程中,情感的融入能夠將歌曲更加生動的呈現給聽眾,進而使聽眾被歌聲中的情感和含義所感動、感染,而經過科學有效的訓練,學生在實際演唱時也能夠將情感把握的更加自如。而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沒有加強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只是一味的要求學生要注意聲音的位置和共鳴等。學生在演唱時也不懂得怎樣恰當的融入自身情感,進而導致學生演唱的曲目很難打動聽眾。
二、提高聲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分析
(一)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
一是,保持正確姿勢。在聲樂教學初級階段,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和保持則正確的演唱姿勢。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在向學生描述正確演唱站立姿勢的同時,還應該積極的組織學生進行科學、系統的演唱姿勢訓練,并在訓練過程中嚴格要求學保持正確的演唱姿勢,并認真監督和觀察,對于學生不理解的方面,教師應給予耐心細致的講解與示范。
二是,注重呼吸調節。在學生熟練掌握正確的演唱姿勢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認識呼吸的重要性,并將其科學、靈活的應用到實際演唱中。正確的演唱呼吸,是歌唱藝術的重要基礎。呼吸來源于生活,但又與實際生活中的呼吸存在一定差異,呼吸的好壞對歌唱整體有著直接影響。在傳統聲樂教學中,很多學生在演唱高音時都會出現卡、擠,以及聲音不自然、不放松等狀況,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大多數都是由于呼吸不正確而引起的。在訓練學生呼吸時,可以讓其多體會自然的呼吸,如,聞花香、嘆氣等,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吸氣肌肉群的科學、系統的訓練[2]。
三是,重視音質訓練。中聲區使演唱的重要基礎,沒有良好的中聲區,也就難以獲得較好的高音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從中聲區開始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鞏固練習后,在逐步加強高聲區的練習。通過科學有效的練習,使學生在演唱過程中能夠做到更加自如,并且在音色和聲音方面也能夠達到靈活性,在過渡到高聲區時,喉頭也能夠穩定的放在一個位置,從而使學生的每個聲區都可以獲得連貫、圓潤的聲音。
(二)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與特點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遵循從易到難、循序漸進,以及由簡到繁等原則。發聲練習時應盡量選取音域較窄的曲目,音程調度也應該適當降低,速度也不宜太快。在選用母音過程中,也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聲帶結構的差異性,進而為每位學生都找到最適合的母音進行練習,真正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在選擇練唱曲目時,也要選用曲式結構比較簡單,以及情緒自然平穩的曲目,并指導學生將所學演唱方式和技巧運用到練唱中,并給予科學、有效的指導,進而使學生能夠熟練、靈活的掌握和應用。而對于先天演唱條件較好的學生,也不能拔苗助長,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來進行逐步培養[3]。
(三)增強學生演唱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每位學生的年齡、形體和聲帶結構都存在一定差異,學習聲樂課的心態和積極性也多有不同。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聲樂知識和演唱技巧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不能反復強調和探究同一個難點與問題,這樣會削弱學生的學習動力與自信心。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多種風格的聲樂作品進行講解,并采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還要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多為學生提供實踐演唱的機會,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演唱心態,增強其自信心和積極性。
總之,在聲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以及良好的專業技術,還要不斷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和手段,轉變思維模式,采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進而不斷提升聲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同時也使學生的藝術修養和綜合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推動聲樂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勇.高校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大眾文藝,2013,13(4):227-228.
[2] 孫國強.少數民族地區高校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4(21):253-254.
[3] 高金香.淺談中職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的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45(z1):667-668.
作者簡介:翟燕敏(1976-),女,河南濟源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