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素質教育的推進對傳統的課程進行了改革,在新課程改革中,聲樂教學對學生和聲樂教師的標準越來越高,對教師要求愈加的嚴格,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更加地強調。對于聲樂教師來說,教師不再是教學中的主體,不能只是為教學而教學,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進一步提高,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轉變觀念,重新給自己定位,調整教學模式,達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聲樂教師素質的要求。本人依據教育改革的要求,對有關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聲樂教學;素質教育;教師角色;意見看法
新課程的改革沖擊了傳統的教學理念,它是順應時代的一次變革,在學生教育方面起著積極地重要的作用,在聲樂課堂教學方面,教育更是要與社會和國際接軌。在這種形勢下,聲樂學科教學更需要聲樂教師具備高水平的教學能力以及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新課改下的聲樂學科不僅是一門藝術性的學科,同時也是一門文化的學科。為學生對聲樂相關文化知識的探究與學習發掘了一條全新的道路,培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以及學生聲樂方面的綜合能力。本文從多角度出發,針對聲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問題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一、教師要端正態度,加強對聲樂教學素質教育的重視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推廣及普及,使得我國的聲樂課堂教學增添了新的內容,更加體現了教育學生的觀念,以學生為中心,為培養學生社會能力,以科學、務實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聲樂教學的整體水平得到提升。聲樂教學與素質教育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在聲樂教學中,學生素質教育的實現也是衡量聲樂課堂教學是否高效的重要杠桿。可見,聲樂教學素質教育對學生以后的聲樂學習生涯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作為聲樂教師,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以端正的態度進行聲樂教學,并且對聲樂課堂教學中素質教育的落實引起重點關注,與此同時,通過進修與自我學習對自身教學能力與職業素養持續提升。學生是校園的花朵,是國家的未來,教育和培養國家新一代棟梁之才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所以,聲樂教師要秉承我國素質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加強對聲樂改革與創新教學的研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促進和生成聲樂高效課堂教學。
教師要想從本質上做好聲樂的教學改革工作,就必須從自身做起,對聲樂的教學方案進行科學的編寫,體現出聲樂本身的特色,確保聲樂教學方案具有科學性與邏輯性,進而為更好的聲樂課堂教學提供參考;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對聲樂教學的教材進行合理的編排與改進,通過對聲樂教學的教材內容進行一個合理的選擇,選擇與學生年齡段個性相符的的充滿陽光與活力的題材,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自主性以及提升學生的演唱等方面的技巧等。
二、教師轉變觀念,完成從知識傳教者到獲取知識參與者的角色轉換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扮演的角色是教材內容的口述者、傳送者。這種教學方式的課堂氛圍不夠活躍教學效率低下,減弱了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學生的學習能力也無法得到提高。因此教師要把學生當作教學主體,根據學生的特質,認真設計好有趣的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破教材束縛。并且教師在講授知識點的時候,盡量不要采用全盤托出的教學方式,而是采取講解一部分,另一部分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做學生學習聲樂知識的引導者而不是傳教者。
此外在聲樂素質教育改革的大力要求下,聲樂老師同學生一樣,也應該是學習求知者。作為教師,聲樂老師在藝術領域的造詣肯定要比學生高,但是學無止盡,教師也應該具有求知精神。教師應該繼續保持對學術的熱愛和追求,在獲取知識的路途中繼續探索,開拓視野,不斷挑戰自己發現自己挖掘自己。教師通過對自身的嚴格要求,間接影響了學生,為學生樹立刻苦鉆研學術的好榜樣。同時教師在充實自己的聲樂文化素養的基礎上,把聲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思想應用到聲樂課堂教學實戰當中,豐富教學素材,拓寬學生視野。在不斷地尋找問題處理問題中,教師也創造了專屬自己的聲樂教課風格,為音樂領域培養更優秀的人才。
三、創新教學體系,革新教學內容,增加教學模式
教學體系的創新是在原有的聲樂教學基礎上加強對聲樂的強化訓練。訓練方法上再引入別的適合學生的技巧訓練,真正讓學生達到會唱、敢唱、唱的好的境界。比如說在聲樂的教學中,也可以聘請戲曲老師來教導學生,戲曲的“精”“氣”“神”看似與聲樂無關,但是,學生站在臺上的氣質也影響整體的表演。因此通過多方面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改革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革新實踐教學平臺。聲樂老師應該采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方法,結合總結傳統的聲樂教課經驗,在傳統的教課經驗基礎之上進一步謀略新的教課方式,改變教學現狀。比如說教師可以采取小組教學的方法,教師任命小組,按照小組進行教學。每個小組對聲樂只是各抒己見,共同討論。這種教學方法在節省教師資源的同時,也提高了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加強了對音樂知識的掌握。教師與學生達到共同提高。此外,若要使學生的聲樂水平以及表演能力全面提高,學生一定要豐富自身的社會實踐經驗。因此教師或者學校一定要以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為學生多提供、多創造舞臺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走入社會,多多參加各種音樂比賽,獲取美好的音樂體驗,也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增加就業優勢。
四、結論
聲樂教學的改革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探索聲樂文化知識的同時,加強對綜合能力的培養。聲樂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教學改革對聲樂教師來說,也不失為一種機遇,一種挑戰。聲樂教學改革中面臨的困難是挑戰,而突破困難展現自我又是機遇。實現聲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是個需要時間實踐的過程,聲樂教師要做好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的準備,在把握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對聲樂課堂教學新方法不斷探索、實踐,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可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鄭茂平.高師聲樂教學模式改革的實驗研究——從教學心理學角度探求高師六種新的聲樂教學模式的有效性[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5,11.
[2]邢素芳.新形勢下中職聲樂教學改革創新思路[J].音樂時空,2013(14).
[3]靜文佳.聲樂教學改革的創新思路[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