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內的民族音樂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經過漫長的時間醞釀,它有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以及樣貌,它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高校音樂教育是音樂文化產生的主要途徑,高校音樂課程應該和民族音樂傳承相結合。在文化傳承的視域下,國內高校的音樂課程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本文主要對其具體的改革途徑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民族音樂;高校;音樂教育
在中華文化里,民族音樂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它對于一個民族而言,就像精神食糧一般。高等院校作為最為常見的音樂傳承途徑,對于民族音樂的發展有著戰略性意義。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提高高校對民族音樂課程的教育水平,可以幫助中華民族傳承音樂文化。站在文化傳承視域下,高校應該使自己的學生真正認識到民族文化的價值,把民族音樂發揚光大。
一、加強高等院校民族音樂教材建設
民族音樂文化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單一性存在,它的背后包括現代音樂以及傳統音樂兩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師在組織民族音樂的教學活動時,應該注意選擇合適的民族音樂進行教學:這種民族音樂最大的特定應該有著強烈的代表意義。教師在進行教材編寫的時候,應該選擇積極優美的音樂,只有這樣才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民族音樂的學習。事實上,高等院校的音樂教學一方面應該利用全國統一編制的民族音樂教材進行教學,另一方面也應該根據學校所在區域編制符合地區民族音樂特點的教材。將這兩種教材有機組合起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發現“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的意義。大學生利用世界音樂學習打基礎,隨后在進行民族音樂的學習時,就將發現民族音樂在世界音樂范圍內的影響力和存在意義。學生在學習相關內容的時候,能夠很自然地產生強烈的本土情懷,并漸漸地產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編寫教材的時候,需要搜集一定的資料,分析歷史上究竟有哪些民族音樂有著強烈的代表意義。
二、積極組織課外民族音樂實踐活動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到民族音樂文化的考級中來,這一現象也漸漸為人們所重視起來。這些學習樂器的人最常見的都是學齡前兒童以及尚且出現中小學的普通學生。事實上,在選擇樂器的時候,有近一半的學生會選擇民族樂器當作自己的“興趣愛好”。這些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音樂學習的學生大多有著比較理想的文化課成績,他們也因為這項特長成為學校的文藝活動積極分子。現在的學校大多有民族樂團,這也是民族音樂的學習助力。高等院校在進行文化傳承的時候,也應該有意識的組織一定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更多更大的參與機會,在實踐中將所學到的知識傳承到社會中去。此外,高等院校可以將死板的課程利用生動的形式表現出來,幫助學生產生更加強烈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三、用辯證的眼光看待中西音樂形式
國內的民族音樂有著漫長的發展過程,在這期間民族音樂也與世界音樂出現了融合。國內的音樂文化實際上就是這種融合和交流的產物。在這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任何音樂傳播都不是單一存在的,而單向傳播的情況更是不復存在。國內的民族音樂文化如果想要獲得理想的傳播效果,高校教師就應該利用辯證的態度來看待各種音樂形式,進而對民族音樂產生深刻的認知,并有選擇性的吸收世界音樂的精化。只有把西方音樂里的精化有意識的融入古老的民族音樂里,民族音樂才能獲得強大的傳承力。高校在進行民族音樂教學的時候,應該鼓勵學生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這二者之間的不容,幫助學生用辯證的觀點來審視中西音樂的文化意義。教師如果僅僅把西方音樂當作音樂主題,忽略民族音樂的而存在和價值,很有可能會導致中國的傳統文化出現不必要的遺失和倒退。在漫長的音樂歷程里,國內的民族音樂一直保留了自己的獨特魅力,這也使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對這種獨特的音樂形式產生了興趣。這主要是因為民族音樂有著自己的體系,包含著中國文化的靈魂。
四、 樹立正確的民族音樂文化引導理念
高等院校在進行音樂課程教育的時候,應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這種環境并不僅僅是課堂環境,還包括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可以為民族音樂提供良好的真諦,學校應該加強自己的文化建設,鼓勵教師多多進行調研,為教學活動提供更多的形式和方法,創造良好的教學情況。對于音樂文化傳承而言,民族音樂文化觀念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和前提。事實上,民族文化并非靜止的,它一直處于不斷流動的狀態里。高校的音樂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明白這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使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既不僵硬也不迷失,自己發現音樂文化傳承的機遇。在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里,教師應該將民族音樂的發展作為立足點,探尋適合學生的文化傳承方法,為民族音樂的傳承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五、完善高等院校的培養機制
高等院校在民族音樂的傳承方面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高等院校本身對這項工作并不重視,并未正確把握其中的內涵。學校應該建設一支專業的教師隊伍,建立科學的培養機制,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在講解民族音樂的相關內容時,應該改變原有的過分重視西方音樂的情況。高等院校對自己的培養機制進行改革,為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提供良好的契機。
六、小結
在音樂文化傳承的視域下,高等院校的音樂教育不得不根據情況的變化,進行改革。高等院校應該將民族音樂文化的相關工作落到實處,建立科學有效的相關工作體制。此外,教師應該堅持實事求是的教學方法,將民族音樂的價值與光芒真正發揮出來,完成自己的使命。
參考文獻
[1]張威.對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在高校中的弘揚與傳承問題的幾點建議[J].林區教學,2013(03):52.
[2]慕君梅.音樂教師培養中的問題思考與對策[J].藝術百家,2012(06):85.
[3]侯偉鵬.基于民族音樂文化視域下的高校音樂教育研究[J].北京教育,2013(07):16.
作者簡介:付馨(1978-),吉林長春人,吉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