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舞蹈在幼兒音樂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生動活潑、直觀形象、富有童趣,是兒童自我表現的主要方法和途徑。幼兒學習舞蹈,有利于良好意志品質與道德的形成,有利于身體素質的提升,有利于智力的發展。提升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需要多措并舉:提升舞蹈老師的專業素養,選擇富有童趣且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幼兒;舞蹈;興趣
幼兒舞蹈在幼兒音樂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生動活潑、直觀形象、富有童趣,是兒童自我表現的主要方法和途徑。舞蹈可以促進兒童積極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使兒童自主地接受教育,有利于保持兒童歡樂、愉快的情緒,從而豐富他們的生活。
一、幼兒學習舞蹈的意義
舞蹈是一種藝術,它是一類以動作為表現形式、具有綜合性、時間性、空間性的動態藝術。舞蹈教學對于幼兒來說,是一門不可或缺的學科,它能幫助小孩子形成堅強的意志、提升孩子的身體素質以及智力發展。
(一)有利于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與良好的道德的形成
良好的道德、情感意識以及意志品質是培養幼兒主要的目的,而培養幼兒具備這些優良品質的方式有許多,舞蹈學習就是其中一種,幼兒如果能夠接受較好的舞蹈教育,則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音樂教育,從而將自己的情感與思想表達出來,這有利于幼兒養成樂觀的性格。比如,在練習《十一點半》時,小孩子可以通過練習舞蹈中的“洗手”、“排隊”、“吃飯”等動作,能讓孩子明白在吃飯之前必須洗手,做一個愛衛生的小朋友,且在吃飯時,不可以挑食,讓小孩子從小養成懂節約的好習慣。舞蹈還是一門較為殘酷的藝術,在訓練過程中,必須要求學習者具備頑強的意志力,因為在學習舞蹈時,一些基本動作必須通過學習者進行艱苦訓練,這樣才能將其完美的展現出來,這就要求幼兒必須有一顆堅強的心和一種不怕苦的精神,這有利于提升幼兒的品性[1]。
(二)有利于幼兒身體素質的提升
當幼兒剛開始接觸舞蹈時,其動作會比較笨拙,模仿能力也較弱,但是通過不斷地練習,其水平也能逐漸得到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膝、肩、髖、腰、胸等人體主要關節韌帶也能隨之得到訓練,基本舞蹈動作也被訓練得自然協調,其肢體也將更加挺拔、靈活。實踐性是舞蹈學習的基本前提,因此,較強的體能訓練在舞蹈基訓中占有較大的比重,這不僅可以提升孩子的舞蹈基礎,還能提升孩子的身體素質,促進其身體肌肉、骨骼得到較好的發育。
(三)有利于幼兒智力的發展
舞蹈不僅能提升幼兒的身體協調力與柔韌度,還能幫助他們在音樂中認識、感知新鮮事物,在舞蹈動作的訓練過程中,幼兒可以通過模仿來加深對世界的理解、認識,這有利于促進其智力的發展。舞蹈作為一門無聲語言,幼兒在學習時,必須根據自己的想象力來感悟舞蹈動作的精髓,并將其完美地展現出來,舞蹈動作能有效激發幼兒的想象力,開拓新思路。在舞蹈訓練、模仿、學習、表演中,可以鍛煉幼兒的記憶力、觀察能力、表演能力、模仿能力等學習能力,使幼兒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所以,幼兒學習舞蹈能加強其智力發展。
二、如何提升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
(一)提升舞蹈老師的專業素養
古文常說,言傳身教,所謂言傳,即用語言對知識進行傳授并加以講解,因此,這就需要老師具備藝術性的語言能力。在幼兒舞蹈的教學中,老師所面對的學生是幼齡孩子,因此,老師在進行舞蹈傳授時,必須用生動的語言來表述。比如在指導學生練習壓腿時,由于幼兒年齡小,腿伸不直,膝蓋彎曲,因此,課程無法正常進行,這時,老師就可以教導學生說:“同學們,你們要把腿伸直、膝蓋放平,腿要伸得像直尺一樣直。”這樣表述,孩子們則會注意自己的腿是否伸直了,如果老師不是用這種方式表達而是直接說,“看看你們的腿,都沒伸直,一點兒也不好看,丑得要命。”這樣不僅僅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時,還會打擊他們學習舞蹈的信心,最終厭惡學習舞蹈。老師在言傳時除了語言需要生動、形象外,還要準確、精煉,不可以太過啰唆,在進行表述時,老師還要掌握好語速,語速不可過快。所謂身教,則是指老師將專業的舞蹈知識傳授給學生,為學生解惑,這是展開舞蹈教學的基礎。舞蹈學科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它是一種無法完全用語言解釋的藝術運動,因此,除了對學生進行言傳外,還要根據老師的專業技能給予身教,這就需要老師對所教的內容了解得更加深入、更加透徹,這是一名專業舞蹈老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素養。
(二)選擇富有童趣且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
在幼兒舞蹈的教學中,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選擇教學內容時,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身體發展規律,還要遵從孩子的天性,選擇一些富有童趣的教學內容,以此來貼近孩子的生活。老師們與小孩子生活在一起,一起游戲、學習,從孩子的身上感受童真,并從其絢麗多彩的生活中找尋他們可以掌握、理解的舞蹈教學內容。稚嫩、純真是小孩子思想和情感的特點。孩子都有自己的好樂天性,在樂中學,在學中玩,這樣更能被孩子接受,孩子與成人有著不一樣的思維方式,所以,在思考問題時,他們的觀點往往較為奇特,豐富且奇特的想象力是孩子們的思維常態,因此,選擇一富有童趣且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可以有效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訓練舞蹈《玩皮球》時,老師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注意觀察孩子玩球時的動作,拋球、滾球、拍球等動作急促、有力,節奏較為歡快,以此來表現孩子可愛活性的性格,孩子學習這一舞蹈時,會覺得簡單易學,因此,也容易被孩子接受,從而提高孩子學習舞蹈的積極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會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并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還比如,當孩子學習《小妞妞》時,由于這個舞蹈的音樂比較歡快、動聽,舞蹈動作與孩子生活較為貼近,并充滿了童趣,當開展舞蹈教學活動時,孩子則愿意去跳,當音樂一響起,他們便不由自主地邁動步伐,跟音樂節奏舞動起來。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一般比較重視孩子對舞蹈技能與動作的掌握程度,比較關心孩子是否有將動作掌握到位,從而忽視孩子對動作的理解,除此之外,還忽視了孩子在學習舞蹈時所獲得的成功感。在教學時,我們應該注重多讓孩子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去領悟,并將其表現出來。孩子通過實踐,從而提高學習舞蹈的積極性[2]。
(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在開展舞蹈教學活動時,首先,老師要創建一個良好的舞蹈氛圍,幼兒活動常常會受到氣氛、環境的影響。當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舞蹈,可以感受到舞蹈為他們帶來的樂趣。通過舞蹈展現孩子們內心的喜悅,從而享受動作帶來的美感,以及音樂帶來的樂感,這樣可以將孩子們的想象力充分發揮出來。在開展幼兒教學活動中,老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創建合適的教學氛圍,以此達到教學目的。其次,老師還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選擇一些形象化以及趣味化的舞蹈道具,這些能有效激發幼兒學習舞蹈的積極性,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3]。比如,在編排《小猴子》這一舞蹈時,老師可以在上課前,為孩子們播放一些視頻,讓他們在視頻中觀察猴子的特性,以及小猴子的習慣性動作等,在教學中,為學生準備一些舞蹈道具(手工做的猴子頭飾以及美猴王用的金箍棒),使幼兒自主的參與到舞蹈學習中來,達到提升幼兒學習舞蹈興趣的目的。
結束語
約翰博士(美國早期兒童音樂舞蹈家)曾說過,“當我們單純地為快樂而舞蹈,并非為義務而舞蹈時,我們會更加關注是舞蹈本身,更加關注音樂與身體運動為我們帶來的快樂。”[4]由此可見,在教授幼兒學習舞蹈時,只有當幼兒對舞蹈產生興趣時,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的學習中。因此,開展幼兒舞蹈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激發他們對舞蹈的學習熱情,唯有如此,方可使幼兒將舞蹈學得更好。
參考文獻
[1]王印英,幼兒舞蹈啟蒙教育的新理念[J].學前教育研究,2012(12):
50-52.
[2]梁麗艷,如何培養幼兒舞蹈的興趣[J].科技創新導刊,2015(08):
183+185.
[3]安然,白鶴.如何引導幼兒進入舞蹈世界及對舞蹈興趣的培養[J].戲劇之家,2015(03):157.
[4]王麗娟,從舞蹈之美走向心靈之美——對兒童舞蹈教育育人功能的幾點認識[J].藝術教育,2010(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