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接觸聲樂教學的教師很容易發現,階段性教法是十分值得研究和思考的一種教學方法。目前多數教師的聲樂階段性教法的研究都停留在方法和步驟上,很少有對階段性理論進行深入的思考。在聲樂教學中只有全面的認識到階段性教法的科學性,才能更明確階段教育的目的和整體目標。幫助教師和學生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形象化,最終得到較高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聲樂;階段性教學;實踐反思
抽象性和技巧性是聲樂教學的主要特點,教師教學方法是否得當關系到學生學業的成敗。教師的教學方法幾乎決定了學生的專業命運,其他學科學生可以通過讀書或是其他形式提取知識,但是聲樂完全是依靠教師對技巧的傳授來實現的,例如有的學生有好的先天條件但是如果教師的教法不得當,很容易使學生噤聲。本文對聲樂教學的三個階段分別進行分析,對其的實踐教學理念開展一定的實踐反思。
一、聲樂階段性教學中的自然階段分析
關于聲樂教學的階段定義有很多,但是最終被人們所認定的是金鐵霖的三階段論述:自然階段、不自然階段、科學自然階段。該階段論說比較符合聲樂練習的實際,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自然階段是指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和培養過的歌手,依靠自身條件,在自己以往的歌唱經驗基礎上進行模仿或者是自然的演唱。歌手在自然階段的歌唱技巧一般不高,他們演唱的作品在音色、音域、風格、音量等方面和歌手的自身能力和嗓音條件比較一致。當然不排除有些歌手在這一階段演唱的十分出色,尤其是通俗歌手。通俗唱法對演唱者的嗓音條件沒有過高的要求。其中還包括民間歌手的演唱,例如藏族利用自身天然的嗓音條件通過本民族的歌唱特點得到特殊的演唱效果,但是以上例子在眾多的人中知識特例,不能真正反映大多數自然階段歌唱者的情況。自然階段的歌者的歌唱技巧沒有經過技術加工,唱歌比較接近自然狀態,因此聽眾會覺得比較自然舒適。運用自然階段唱法的歌手也有屬于自己的觀眾。但時如果想要跨越本民族、本地區的歌曲或者唱法,只依靠自己的自然條件是很難實現的。在這個時候自然階段歌者在接受正規訓練后反而沒有以前唱的好了,接受訓練后的演唱已經不屬于自然階段的延長了。
二、聲樂階段性教學中的不自然階段分析
不自然階段是歌者在接受專業聲樂訓練后,沒有以前唱得那么自然了。學生在聲樂學習中接受教師的指導,按照老師標準進行練習,在這一階段中聲樂學習者會有不適應、不自然的現象。例如教師在教學生用橫膈膜呼吸,打開喉嚨,吐字準確等。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中練習聲音沒有以前那么自然,聽起來比較刺耳,發聲也比較不自然。學生在不自然階段的練習中往往會對聲樂教學產生懷疑。有的學生甚至認為這樣背離了自然、放松歌唱形式的審美標準。但時不自然階段的聲樂練習是專業的聲樂學習中必經的過程,生理和心理的變化也是正常的。在不自然階段,一些歌者會出現短暫的不協調用力狀態,并因此產生恐懼害怕的心理。特別是追求自然唱法的歌者,在訓練中一旦出現不自然的現象就立刻停止,不繼續進行。其實,他們是將松弛和松垮的概念混淆了,認為松垮等同于松弛。松弛在歌唱方面是建立在積極健康的狀態和準確的用力上,用力正確了就為聲音打下了松弛的基礎;但是松垮和松弛不一樣,松垮指的是肌肉狀態的松懈和缺少彈性。
在不自然階段中存在著用力和放松兩種方式之間的矛盾,該矛盾是每一個聲樂練習者都需要面對的,并且要對該矛盾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肌肉的放松是由大腦神經中樞支配的肌肉活動,是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之間的相互轉換。生理學上現實,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肌肉收縮時間比放松時間段,也就是說肌肉在長時間的緊張收縮后很難及時的進行放松。[1]只有通過不斷的訓練提升人對肌肉控制,肌肉的收縮和放松時間才能達到一致。歌唱中的技術動作的完成都要依靠神經中樞支配肌肉緊張和放松之間合理的交互來完成。
在不自然階段的聲樂練習中,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該用力的時候要用力,不該用力的時候保持松弛的狀態。針對這一階段學生出現的心理和生理變化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正確的認識,結合學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盡快幫助學生度過不自然階段。學生在這一階段也不要過于緊張,要在不自然的練習中慢慢的習慣,并且要不斷的進行堅持訓練。但是,在不自然階段中并不是對任何不自然想象都能容忍,如果不自然現象遠離了正確的方法和軌道學生就無法渡過不自然階段,嚴重的甚至不能繼續發展自己的演唱事業,例如喉音、羊音、喊叫等,都是不合理現象,要及時進行克服,對此教師一定要認知對待。
三、聲樂階段性教學中的科學自然階段分析
成功通過不自然階段后,聲樂教學步入了科學自然教學階段,科學自然階段和自然階段的最大差別就在于科學性上。自然階段經過科學專業的訓練才能達到科學自然階段,歌者在這一階段的演唱自然,可以盡情的演唱。學生在科學自然階段掌握課歌唱關鍵的動作要領,并且解放了歌者的動作和技能方面的意識,將其轉化為無意識動作。[2[
歌唱的自動化是指在專業的訓練中在歌者的大腦皮層建立了鞏固的動力模型,反復的訓練刺激著歌者的大腦皮層,并形成了相應的聯系系統,即條件反射。此外歌者歌唱的技巧化和自動化并不是死板的,在出現了新的歌唱要求或是唱法時,相應的條件反射系統也會隨之產生變化。學生掌握了正確的歌唱方法后在開口歌唱時不需要考慮如何張嘴,怎樣咬字,怎樣合適的控制氣息等諸多要求。只要歌者張口唱就一定能唱對,就像我們比較欽佩的歌唱家在講述自己唱歌的中的體會中那樣:“唱歌想說話一樣輕松”“唱歌并沒有什么方法”等。在輕松自然的狀態下歌者就能完成比較專業的演唱,歌者的感情也就更加的投入。
小結
以上就是對聲樂階段教學理念中的三個階段的分析和介紹。綜上可知,在聲樂教學的三個階段中,金鐵霖提出的三個階段的論述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以上三個階段中,“不自然階段”是最重要的,它在聲樂訓練中的應用為聲樂學生和教師的訓練中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凌敏潔.聲樂階段性教學理念的實踐可行性[J].音樂大觀,2014,
09:105.
[2]李廣達.關于聲樂階段性教學理念的思考[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9,01: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