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音樂課大體分為唱歌類教學,欣賞類教學,歌表演類教學。這幾類知識整合在一起,讓學生通過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從而達到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情感,為學生享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音樂;教學;欣賞;表演
音樂離不開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一段優美的音樂能讓你郁悶已久的心情瞬間毛瑟頓開;一段抒情的鋼琴曲能讓你的心田好似流淌著清澈的泉水。既然音樂伴隨我們的一生,那么從小對孩子進行音樂的熏陶勢在必行。小學音樂課是對孩子進行美育教育最直接的途徑。那么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應如何上好音樂課?
一、唱歌類歌曲教學
小學唱歌課是讓學生最直接的接受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唱歌課中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鍛煉,受到美得熏陶。
(一)激發學生情趣,為學習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課前對孩子進行興趣的導入,直接影響著本節課的成敗。例如:我在上《山谷回音真好聽》這一課時,我先給學生播放關于回音的動畫視頻,然后問學生,你聽到了什么?學生回答聽到了回音。然后教師和學生互動做回音的游戲。學生在理解了回聲的基礎上,教師說,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關于回聲的歌曲,我們一起來欣賞。從而導入了此刻。學生們帶著濃厚的興趣欣賞歌曲,給此課做了很好的鋪墊,接下來的教學環節就會特別順利的進行下去。
(二)學生在聆聽感知的基礎上,加深對歌曲情感的理解
教師范唱歌曲,起到表率的作用。教師聲情并茂的演唱,能感染每個學生,學生會想,我要快點學會這首歌曲,像老師那樣演唱。讓學生在聆聽感知的基礎上,加深對歌曲情感的理解。
(三)培養學生互相學習及表達、傾聽、理解、等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節奏,體現合作的力量。俗話說團結力量大,小組共同學習,取長補短,加強學生的合作能力,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了學生互幫互助的精神。我的設計理念是,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學生為主體”是現在教學的基本思想,也是學生終生學習的基礎。在自主學習時,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方法,通過組內交流培養學生的互相學習及表達、傾聽、理解、等能力。
(四)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和小組合作的能力
分組展示,取長補短。每小組展示歌曲的節奏,其他小組做評價,說出優點和不足,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避免同一錯誤再次發生。
(五)培養學生的讀譜能力
學習歌譜,為演唱打下基礎。學生跟著琴學習歌譜,要求唱準確,個別的地方教師反復練習。學習歌詞。首先學生按著節奏讀歌詞,學生跟著琴聲演唱歌詞。
(六)培養學生激情演唱能力,拓展延伸,激發在學習的欲望
全班激情演唱歌曲,注意發生的技巧。在這首歌曲的基礎上,學生創編歌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的設計理念是,在音樂教學中,音樂活動可以說是最具體、最有效的體驗和學習方法之一,通過音樂活動既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理解和表現能力,也豐富了學生的音樂想象力、鍛煉了學生的創造力,從而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起著積極的作用。
二、欣賞類歌曲教學
小學欣賞教學,是讓學生感受美的直接手段,學生通過欣賞音樂,鍛煉了學生的聽覺,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暢游在想象的大海中。
(一)整體感受,激發學生的情趣,增加學習的欲望
我是通過看和聽的方式,讓學生整體感受樂曲風格,同時簡單的了解踢踏舞,初步體會現代舞的魅力。
學生看視頻,看前教師提問,舞蹈的形式是什么,舞姿有何特點。學生回答出是踢踏舞,舞姿上身挺拔,莊嚴,膝關節和踝關節放松、腳跟敲擊地面發出聲響。教師介紹《大河之舞》,這首曲子是結合了舞蹈、音樂與戲劇等藝術形式,以傳統愛爾蘭民族特點的踢踏舞為主,融合熱情奔放的西班牙弗拉門戈舞,并吸取古典芭蕾與現代舞蹈的精華,共同營造出氣勢如虹、異彩紛呈的舞臺場景。
(二)采用各種形式,培養學生的樂感
學生欣賞這首曲子《大河之舞》。 讓學生通過聽、唱主題,對比主題,參與表現主題等形式,了解樂曲結構,感受舞曲體現出的強烈節奏感。學生在伴隨踢踏舞發出的聲響敲擊節奏時,可以采用拍手、拍腿、跺腳、敲擊桌子、椅子等形式,也可以即興拍擊其他節奏型。
(三)參與音樂表現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音樂感覺
教師慢速演奏主題音樂,學生跟隨哼唱。我讓學生通過唱曲譜、聽辨主題次數、參與音樂表現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音樂感覺。在完整欣賞曲子時,讓學生隨音樂演奏打擊樂器,發展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
(四)拓展音樂,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增加學習興趣
這一環節讓學生學習幾個簡單的踢踏舞步。然后選取《大河之舞》不同層次的表演視頻,增加學生對《大河之舞》的了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三、歌表演類歌曲教學
小學低年級的歌表演教學,讓學生邊唱邊表演,發揮了學生想象力和思維的潛能,積累了音樂創作經驗,發掘學生創造思維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我以歌表演教學《大鹿》為例,說一說我是怎樣進行歌表演類教學的。
(一)學生聆聽音樂,感受歌曲的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聆聽歌曲,邊聽邊以穩定的速度拍手。學生瞬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通過學唱歌曲,培養學生正確的發聲,正確的演唱能力
學生隨著老師的琴聲學唱歌曲,要求學生先學習節奏,其次學習曲譜,再加詞學習歌曲,教師做適當的指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歌曲由幾個樂段組成,為歌曲設計演唱形式,教師伴奏,學生飛角色表現歌曲。
(三)通過創編表演,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在歌曲的基礎上創編、發展故事情節。分配角色,如故事敘述者、小兔子、大鹿、太陽公公、大樹爺爺、花仙子等??稍O計偷獵者的形象,用簡單的材料模擬槍聲。也可設計《森林的早晨》《偷獵者》《手挽手》三個情節。學生根據以上情節選配音樂、創編表演動作。學生邊唱邊表演。最后師生共同評價。評出最佳編配、優秀演員。
以上就是我上小學音樂課的點滴,要想把音樂課上的更加生動,讓孩子更加樂于接受,作為我們每一位教師還應該繼續努力,不斷探究方法,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