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琵琶作為我國名族樂器的代表之一,其歷史之長久,從古代便有此樂器,在名族樂器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當代隨著社會的進步飛速發展,西方樂器不斷進入我們的大眾視野,比如鋼琴、小提琴、大提琴、長笛等等。不得不說之所以我們如今學習名族器樂的學習者在慢慢減少,一大部分的原因是這些西方樂器搶走了一大批“觀眾”;同時,自己本身的原因也是有的,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經走到了教學的十字路口,這個時候就應該勇于對它進行改革。本文從高校琵琶教學這個角度出發來探討這個問題。
【關鍵詞】琵琶教學;教學模式;教學現狀;改革創新
“千戶萬換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這首《琵琶行》生動形象的描寫了古代人在彈奏琵琶時優美的樣子。在古代它是占有了絕對重要的地位的。琵琶音色優美,剛中帶柔,郁郁動人。它既可作為伴奏樂器,也可獨奏。功能全面,極具音樂變現力,很大程度上反應了中國名族器樂文化的特點和特色。在當代,琵琶藝術的發展主要依賴高校的藝術教學。可是在面對當今社會新形勢的發展和教育不斷的改革情況下,想要將我國的名族器樂屹立不倒永葆生機,顯然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做不到的,它無法滿足新的教學需求,這時候就需要對它進行改革創新。
一、高校琵琶教學的現狀和局限性
如今,琵琶這個樂器受到了很多國內外音樂愛好者的親昧,國際上因此也有很多學者在做這一方面的研究。在我國現如今,主要有兩大群體:一部分是在校學生,他們有的是主修這門樂器有的是選修,這部分人琵琶水平總體來說比較高;還有一部分是社會群眾,他們大部分是抱著感興趣,找“樂子”這么一個心態學習琵琶的,總的來說這部分人水平較前部分偏低,有的甚至半途而廢。
當然我們并不是全盤否定這種傳統教學模式,之所以這種模式能存在到如今肯定也有它的優點,這種原有的教學模式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下形成的一種傳統教學模式,它有積極的一面,也有它的局限性:
(一)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們沒有橫向對比
之前我們已經提到,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老師學生一對一進行授課,面對面教。在這個模式中老師是出于絕對的主動的,老師根據學生的水平布置一首曲子,學生先自行練習一周,再回到老師那去回課,接著老師指出你的“毛病”,并當場示范,學生邊看邊學,一直這么來回循環。這種方式的優點就是,老師可以因材施教,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教學,有針對性,學生在演奏水平方面可以大大得到提高。但這種方法相對單一落后,在當代已經慢慢的不能適應了。它不能滿足大批量的學生人數,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長,不管是學什么,都是一大群的學習者。如果還進行一對一的話,即耗時又費力,師資投入太大,教育成本高,在一些相對落后的地區很難實施。還有就是這種模式很難將現代化的設施運用上,琴房總是那么小,場地有限,現代化實施不起來。
(二)教學內容單一,教材落后
傳統的琵琶教學模式在內容上單一,老師在授課時一般都只是負責把這首曲子教你彈好,學生學會的也僅僅是這么一首獨奏曲和相關的一些演奏技窮,期末考察時,也只是針對學生彈奏樂曲的完整性、技法的運用嫻熟、情感的表達能力等來考察。而往往忽略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對該樂器特征個性的掌握,還有對不同風格曲子的融會貫通,樂器與樂器之間相互配合使用,不同形式下樂器主控把握程度等這些。最后導致學生演奏單一,樂隊排練吃力,目光狹隘,集體意識淡薄,教學質量不理想。
(三)實踐較少,教師安于現狀
學生演奏水平的高低基本上是取決于在舞臺上演奏水平的發揮,這也是一個基本的參考條件,上臺表演就是舞臺實踐,舞臺經驗是需要長期實踐才能獲得的。在現如今,由于條件限制,大部分的高校并不具備開設器樂伴奏,器樂重奏,合奏等課,程,這就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學生的舞臺實踐時間,基本上依靠老師在課堂上一對一聽個人演奏,很費時間。樂隊排練由于受人員限制,只有特別少的一部分人能夠進入,學生實踐機會少了,自然就沒有什么舞臺經驗了。
傳統教學模式教授內容單一,對老師的要求相對簡單,給學生壓力也小,老師只要把學生教會了曲目就基本算是一堂課結束,很少有老師愿意去指導學生藝術實踐,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老師的懶惰心里,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坐吃老本,老師永遠就只會那么幾首曲目,學生也是。我覺得在接受繼續教育是一個老師應該作為把它成為永久的話題,伴隨終生。
二、解決方案
(一)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在原有的模式下(一對一)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比如我們可以將琵琶大課分成小組課,一組4到5人,把相當水平的學生分一組,這樣既有了橫向的對比又保留了原有的自我認識。學生之間更能相互交流,老師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也大大節省了時間。現代化進入講堂,比如運用一些網絡、電腦、QQ、微信群等,理論知識可以通過這些來傳授,課堂不再枯燥乏味,更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多為學生搭建實踐平臺,激發學生表演欲望
生活就是舞臺,不管是課堂上還是舞臺上,我們都可以把握每一次表演。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多開設一些學生獨奏,重奏等實踐方式。另外可以定期的舉行一些小型的獨奏會,匯報演出,周末音樂會等,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讓學生在舞臺上找到自信,看到自己的不足,再由老師針對性的糾正。
(三)加強師資培訓,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
教師在教學這個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師資力量的大小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的優劣。琵琶教學工作是一項繁雜而又艱巨的工程,在面的新時期的挑戰下,老師們必須以身作則,主動去提高自我,老師們也可以進行橫向對比,相互借鑒,高校與高校老師之間應多加強聯系,在專業知識領域多相互交流,做到高瞻遠矚,大膽創新,擴寬自己知識面,為琵琶教學改革起到帶頭作用。
三、總結
改變現如今的傳統教學模式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這不僅需要教師多思考,善鉆研,勤實踐。更需要姊妹藝術的相互借鑒吸收。同時也希望每一位琵琶愛好者都能以飽滿的熱情繼續將這個名族樂器發揚下去,傳承名族精神,弘揚名族文化。
參考文獻
[1]李景俠.中國琵琶演奏藝術[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08
[2]姜寶海.華夏神韻 淵源流長——平湖派琵琶藝術的傳承[J].人們音樂出版社,199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