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任何一門樂器都需要一個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鋼琴、小提琴、小號等。這些樂器都有一定的難度,且是技術繁雜、技法多派。小提琴演奏,它是一個需要高度集中、高度協調、有規律的、有節奏的一項運動,在這個過程中,人體各項技能須相互配合,方可達到演奏這個樂器的最佳狀態。要達到這個狀態,就要求演奏者必須有扎實的基本功,嫻熟的演奏技法。本文通過筆者本人多年學習小提琴的過程,和掌握的一些基本演奏經驗出發來談論學習小提琴過程中的幾點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體會。
【關鍵詞】小提琴;左手技法;演奏站姿;發音
小提琴,在演奏中既可作為主旋律,也可以成為伴奏樂器。它是現代弦樂樂器中,音高最高和音域最高的樂器,因此它具有其它樂器不能比擬的多功能實用性,通常在樂隊中它都是擔任主旋律部分統領全隊。可以說在弦樂的大家族中,小提琴絕對是重中之重。而隨著現在社會科技的高速發展,小提琴演奏藝術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高超的演奏技法和炫技的舞臺表演越來越成為演奏者們的追求,而這些只有建立在科學的方法和刻苦的日常訓練中你才有可技可炫,有琴可拉。好的訓練方法能讓你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談演奏小提琴的方法和體會。
一、演奏小提琴的左手技巧
小提琴演奏就是左右兩手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約的過程,右手運弓左手按弦,左手把位不準,右手運弓音色正確,但是出來的音是錯的;左手把位準確,右手運弓用力不當也會導致音色不對,音還是不完美,所以只有兩手都達到要求,才能正確的演奏出作品。
小提琴演奏時,一般左手技法包括指法、抬落指、手型變化、換把、柔弦、顫音、雙音、泛音、撥弦等基本功。演奏時,要求左手的各部位關節都要放松,做到整體協調,貫通流暢,環環相扣,力度速度能根據樂曲的變化而變化,手指運動撥弦、揉弦、換把等技法時,我們的肩、碗、指都要放松,解決好這幾個關系才能達到演奏時的真善美。左手的技法練習特別多,我們需每天在練琴時都對左手練習加以強化鞏固,這是至關重要的。左手技法中所有的技術其實都是由按音、換把、柔弦衍生出來的。
按音既是抬落指,抬落指是個習慣問題,只有當你在一開始練習時就養成了良好的落指習慣,自然你的音準會特別好,它其實也是有規律的,很多人因急于一時想把作品演奏下來,落指隨意,抬指含糊,抬指時總憑自己的感覺隨意任之,不做深入的研究。當我們通過老師的指導后,掌握了基本的手型,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練習抬落指,主要要領為:當手指向上抬時,要保持手指的彈性,向上迅速,不拖泥帶水;落指時,手指放松自然下落,這點和鋼琴的高抬指有點相像,落下時手指必須按在指板上,力度適中,尤其是初學者切莫用大力。因為如果你力量過大,會照成手型僵硬,出來的音色也會受到影響。
換把,這是一個相互協調的動作,換把時,由于需要從一個把位換到另一個把位,這時左手臂,手指,特別是大拇指都必須靈活起來,靠正確的手型和每個音的落指距離有清楚的把握,然后快速、準確的找到下個把位位置。動作嫻熟,一氣呵成。
揉弦,通過手指、手腕、手臂的顫抖在配合右手拉弓的力度。它是以手指的第一個關節為支點,前后來回運動,但是指尖確是固定在琴弦上的,而且前后運動又不能造成關節拉成180度,必須保持彎曲的前后運動,揉弦是最能體現表演者內心世界的動作,它能更多的讓樂曲本身的內涵通過演奏者的肢體語言表現出來,其中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小提琴演奏過程中的站姿
小提琴最重要的基礎之一就是演奏時的持琴時候的站姿。擁有良好的持琴姿勢,這在我們以后學琴過程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小提琴的琴面就像一座小拱橋,由于這個特點,它放在我們人身上時有兩個支點托著它,即托舉支點和指板支點。兩個支點其中托舉支點是固定的,指板支點是隨著左手而移動的。好的持琴姿態是所有左手技巧的基礎。
我們在學琴的第一節課一定是學習如何持琴,首先琴放在演奏者的左鎖骨上,這時是肩部承受琴的重量,成為小提琴的重要支點,然后左手抬起來,用大拇指和食指夾這琴頸來托住琴,這是我們就把肩上的重量轉一般到左手上來,形成一個辦托半夾的狀態,這時候手心對著自己,手背和手臂在同一水平線,然后手心在翻轉到另一側,這時手指做半握拳狀態,自然彎曲,最后延伸出去形成演奏姿態。站立時演奏者需要兩肩始終保持平行,全身放松,腰身直立,隨著樂曲的發展協同運動身體。
三、小提琴演奏中發音的重要性
小提琴是一件弓弦樂器,因此它的發音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和那些打擊樂器和吹管樂器不同,它是靠弓上的弓毛與琴弦產生摩擦振動通過音柱形成共鳴后從F孔發出來的聲音,這是其發音的特點。
弓速、發音點、壓力這是小提琴發音的三要素。這三個因素相互相承,相互影響和制約,只要有一個因素改變了,它發出的音肯定會不一樣。在運弓過程中,弓速的快慢直接影響琴音量的大小,相同的壓力下,速度越快音量越大,速度越慢音量越小。而壓力的大小決定音的質量,加拉米安曾說過:“在發音中所依靠的不僅是壓力的重量,而是壓力的質量”,這是由演奏者在傳遞壓力的方式所決定的。而發音點指的是弓與弦摩擦時的摩擦點,這是一個很敏感的點,前兩者都會使該點發生變化。一般我們把它分為三種:1、弓靠近琴馬,2、在指板和琴馬之間,3、在遠離琴馬靠近指板處。對發音點的控制是最能體現演奏者的綜合能力的一種方式,它包括了前面兩者。
四、總結
總之,要想學好小提琴需要扎實的基本功,嫻熟的演奏技法外,它還需要對舞臺的把控、作品的準確分析和全面的掌握。小提琴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以上是筆者在從多年演奏小提琴的所作所感,希望能為提琴演奏者有所幫助,避免走上彎路錯路。藝術的境界是無限的,然而只要你能夠持之以恒就能達到理想的高度。
參考文獻
[1]伊凡.加拉米按《小提琴演奏和教學原則》.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01
[2](匈)奧爾著《我的小提琴教學法》人民音樂出版社
[3]拉斐爾.布朗斯塔《小提琴演奏的科學》.人民音樂出版社.1989
作者簡介:劉虹瑤,哈爾濱師范大學13級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