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劇《費加羅的婚禮》是國際著名音樂大師莫扎特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是世界各大音樂劇場經久不衰的寵兒。他筆下所描繪的角色都是有靈魂有思想的人物,伯爵夫人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她所演唱的《求愛神給我安慰》是人們所熟知的歌劇唱段。本文通過分析《求愛神給我安慰》的藝術特色進而更加深入了解莫扎特的音樂特色及對人物的形象塑造手法,并對此歌劇選段的演唱處理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從而在今后的演唱中可以更加準確的把握其歌唱技巧與情感處理。
【關鍵詞】莫扎特;歌劇;伯爵夫人;藝術特色;情感分析
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沃爾夫岡·阿瑪德烏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956-1971)出生在薩爾茨堡(今屬奧地利),他的父親奧利波德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莫扎特自幼便受父親在音樂方面的熏陶與教導,很小就在音樂方面初露鋒芒。6歲起莫扎特在父親的帶領下開啟了歐洲十年的游歷演出生活,所到之地震驚四處。莫扎特就是在這個時期積累了大量的音樂財富,徹底開闊了他的視野,為他以后的音樂發展道路打下了非常豐富且珍貴的基礎。16歲時莫扎特被任命為薩爾斯堡的宮廷樂師,得以探索發展自己的音樂風格。此時的他結識了曼海姆樂派的音樂家,也接觸到海頓最新的音樂風格,莫扎特正在從一個音樂神童轉型成一位極具創造力的世界大師。
1781年莫扎特被大主教苛刻無情的管束已徹底激怒,毅然決然的辭去樂師一職,完全擺脫教會的束縛,成為一名自由的作曲家。然而他此后的十年里,一直在為這沖動的決定付出著沉重的經濟代價,致使他每天不得不為了生計而不分晝夜的創作與演出。正歌劇刻板的模式化已經無法滿足莫扎特的創作了,而悲劇與喜劇的交合、包羅世間萬千情愫的百態世界才最符合他的靈魂深處。在1786年莫扎特創作了震驚世界的歌劇巨作—《費加羅的婚禮》,讓世界看到了這位音樂天才的偉大之處,其中每位占有重要角色的人物都有著自己鮮明的代表作,每當這些旋律響起,劇中的人物就立馬在眼前浮現,栩栩如生。1787年底,莫扎特被奧地利皇帝親自任命為宮廷作曲家,代替剛剛去世不久的格魯克。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年寫下了他最成熟的一批作品。
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的簡介
四幕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是莫扎特一生創作的重要性極高且影響力最大的一部歌劇作品。該劇的腳本是威尼斯著名劇作家達·彭特根據法國作家博馬舍的喜劇《費加羅的婚禮》改編而成,這是一部真正以社會小人物為主角的平民式喜歌劇。歌劇講述的是17世紀中葉,蠻橫好色的阿爾瑪維瓦伯爵正在千方百計想阻止他的男仆費加羅和女仆蘇珊娜的婚事,對他之前承諾放棄蘇珊娜初夜權的決定已然反悔。大家精心策劃了一個圈套,讓蘇珊娜給伯爵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情書,約他夜色時分花園相見。伯爵欣然前往,在黑暗的花園中,正當伯爵對他懷中的女子表達愛慕之情時,突然四周燈火齊明,這時伯爵才愕然發現自己懷中的女子竟是自己的夫人!伯爵當眾下跪向伯爵夫人承認了錯誤,深表決心。費加羅和蘇珊娜成功的舉行了婚禮。整部歌劇充滿了喜劇的色彩,展現出小人物大智慧,正義的力量必將戰勝邪惡的事物。歌劇中伯爵夫人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她在劇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她對伯爵的愛是真摯而忠貞的,而伯爵的好色花心刺傷著她,因此這才有了著名的世界歌劇詠嘆調《求愛神給我安慰》。
詠嘆調《求愛神給我安慰》的藝術特色
《求愛神給我安慰》是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第二幕伯爵夫人的經典謠唱曲。當高貴的伯爵夫人羅西娜得知丈夫對自己的貼身女仆蘇珊娜心懷不軌后,心中苦悶難以自消,獨自坐在自己的臥室中,回想起最初甜蜜溫情的愛戀變成如今無情的背叛,黯然神傷悲嘆不已,祈求愛神憐憫能夠讓她深愛的丈夫回心轉意,全曲具有濃烈的抒情性。《求愛神給我安慰》是一首四二拍的小廣板謠唱曲,全曲抒情緩慢,長達十七個小節的前奏也是全曲一大亮點,其中多處出現顫音記號,強后又突然變弱等力度變化折射出伯爵夫人糾結與不安的情緒,這寬廣并帶有憂郁色彩的前奏曲調襯托出伯爵人內心悲嘆的真實情感。旋律在緩慢而深沉的主題上不斷地發生著強弱的對比、節奏速度的變化,音階的級進起伏地發展著。幾乎在所有的氣口都有休止符的出現,為這柔緩深情的旋律又增添了些許靜謐與憂傷。歌曲前四句是伯爵夫人在獨自痛訴自己悲苦不堪的生活與掙扎糾結的內心,高潮部分出現延長音記號并落在此曲最高音上,此時伯爵夫人再也無法掩飾自己的壓抑情感,將心中所有的悲傷、絕望、無助和彷徨全都傾訴出來。曲中不斷出現的變音(a1)也在向我們展示著伯爵夫人內心復雜多變的心理斗爭,哀痛吶喊著。整首曲子歌詞簡單明了,旋律舒緩平穩,沒有過多的表情記號和修飾音,這都體現著伯爵夫人高貴典雅的身份,端莊大氣,氣宇非凡。同時也影射出當時社會上層階級貴婦們的真實生活,雖然身處富貴之家,看似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生活卻難以擁有長久忠貞的愛情,將這些上流社會中貴婦的悲苦生活展現的淋漓盡致。
《求愛神給我安慰》的演唱處理
這首世界著名的詠嘆調是在小廣板的速度中緩慢開始的,旋律相當悠揚寬廣,若有所思的前奏為全曲附上了哀怨的色彩,側面的展現出高貴的伯爵夫人痛苦不堪的內心世界。莫扎特在最開始的時候就使用了降E大調的主和弦為基調,給整首曲子營造出一種端莊高貴的氛圍。在17個小節的鋪墊下,主旋律開始于第18小節,“求愛神快給我安慰”這一句要弱起,氣息一定要緩而穩地托住,即便伯爵夫人遭受丈夫無情背叛,但她身處上層社會,高貴端莊,所以這句要唱的內斂,要體現出伯爵夫人的內涵與修養,將心中的悲苦娓娓道來,讓人們聽了產生憐憫之情。
接著“別讓我再悲傷流淚”,這一句較第一句而言,節奏型多了兩組十六分音符,節奏的起伏變化表現出伯爵夫人內心惶恐不安,在“悲傷”前有一個十六分休止符,好似嘆息的感覺,也是一個小氣口,需要換氣,位置保持不變。再接著是兩個小節的全休止,側面烘托出伯爵夫人悲傷地陷入冥思。斷斷續續地道出“讓我丈夫回轉身旁,或者讓我死亡”,這兩句都是以f2起音的,這時候氣息要更穩一些,嘴巴要打開,身體松而不懈,感受氣息與旋律的結合。兩句的節奏型幾乎一樣,歌詞大意是需要二者選其一,此時的伯爵夫人內心是痛苦掙扎的,再將這緩慢的間奏融入其中,更加突出伯爵夫人深情而真誠的祈求與禱告了。
在一個八分休止后,伯爵夫人緩緩唱出第二句“或者讓我死亡”時,全曲進入高潮,歌詞上的重復代表強調,情緒應是十分激動。作者采用了七個八分音符,呈音階狀緩慢上升,一直到a2,并保持了最高音,即使在最高音上做自由延長,此時的歌唱也不能完全將聲音發泄出來,還是要保持一定的內斂,口腔要軟開,聲音位置一定要高,音量需控制,這就要求演唱者的氣息非常足。此時的演唱表現出伯爵夫人即使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依舊需要克制自己的真實情感,希望可以得到上帝的憐憫。
高潮過后出現連續十六分音符與小氣口,這時的伯爵夫人內心是絕望的,這句要唱的更加有語氣感,是一種無助地訴說。“讓我丈夫回轉身旁,或者讓我死亡”這一句重復了兩遍。此時旋律又回到最初的低沉柔緩,大連線將八個十六分音符緩慢地拉上去,接著又平穩的滑下來,表現出伯爵夫人內心的波瀾起伏、手無足措地悲涼感。歌者此時氣息一定要保持住,聲音中要帶著無奈與悲傷的哭訴。
在一句“或者讓我死亡”中整首詠嘆調即將結束,這一句又是重復句,再次強調了伯爵夫人內心的悲苦無助。作者將詠嘆調結束在低音區而不是高音區,這也是側面描繪伯爵夫人高貴沉穩的性格。最后一句的低音要唱出若有所思的味道,氣息保持在腰部,聲音位置不能因為音高低而變低。全曲結束在休止符中,給人們無限的遐想與期待。
莫扎特是世界音樂史上不可多得的曠世奇才,他一生創作了大量寶貴的音樂巨作,為歐洲乃至世界音樂的發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貢獻。作為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伯爵夫人這一角色的塑造,成功的折射出當時社會下,上流社會貴婦的真實生活環境,也讓人們深深地記住了伯爵夫人的高貴氣質與典雅。從伯爵夫人這一歌劇選段可窺視到當時社會背景下的生活乃至時代精神,對了解莫扎特塑造女性角色也有著非凡的意義。由此可見,莫扎特在世界歌劇史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及歷史意義絕無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