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結合2015年9月7日—9日在中央音樂學院召開的新體系音樂教育國際研討會來論證音樂教育在國民教育當中的重要性。從我國當下的音樂教育現狀中我們可以看到音樂教育不再合乎滿足人類自身情感的需要,而是人們為了自身需求專門學習音樂,忽視了音樂的本源。由于新體系中的“新的歌唱體制”借鑒吸收了柯達伊的音樂教育思想,所以柯達伊教學法也為新體系提供了指導基礎。在這些方法的正確引導下,音樂教育應該成為每一個未來人接受教育的一部分,最終是要讓音樂成為人人都可以擅長的事情而不是“特長”。
【關鍵詞】音樂教育新體系;柯達伊
“音樂應該成為課程教學的核心,是和數學、語言并列的一門基礎學科,任何全面的教育都離不開音樂的教育。”這是柯達伊音樂教育哲學思想中一條非常重要的音樂教育理念。好的音樂教育能賦予孩童良好的性情和提高孩童的認知水平。但近些年來,中國的藝術教育卻頻頻被利用,成了一部分學生升學的工具,藝術教育的性質正在被改變,因此,我們迫切需要一個符合本國家國情的音樂教育體制來提高國民的音樂教育水平。受柯達伊音樂教育理念的影響,以高建進教授為代表的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團隊提出了“音樂教育新體系”的音樂教育思想,這是中央音樂學院不斷努力,吸收世界上三大優秀教學法,并結合我國音樂教育改革的根本問題探索出來的優秀成果,其教育理念是“讓音樂屬于每一個中國人”。
2015年9月7日至9日中央音樂學院舉辦了“五年十期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骨干教師培訓總結評估會暨學校音樂教育改革國際研討會”,高建進教授在發言中提出“讓中小學音樂教育回歸音樂的本源”,讓人們通過音樂教育這種方式回歸“人類最初的情感”,音樂教育應該“靠打動人的心靈來豐富人的精神生活”,以此來實現音樂教育的目標。新體系還在我國的一些中學小學開設試驗基地,組織教師培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了初步的推廣。筆者在此次大會的新體系觀摩課上,體會出了以下幾點:
一、新的歌唱體制(借鑒吸收了柯達伊教學體系)
新體系的歌唱體制不同于傳統音樂課的歌唱體制,值得一提的是新體系大學課堂中的視唱課,教師把歌唱與視唱融為一體,沒有進行分開教學,遇到有歌詞的作品,就一定帶詞演唱,將中、西方作品,重唱與合唱以及合唱指揮相結合,以唱為主,在視唱中培養學生對音樂表現力的理解。這就可能會使一節課完成的作品內容會很少,但是從教學效果上來看,學生練習完一首作品所學到的東西卻是幾種科目的總和。在新體系的歌唱教學成果匯報上,筆者不禁為合唱團高質量、高水平的演唱深深折服,并且,他們采用的新型歌唱訓練方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如果此種教學方法能在全國范圍內普及,將會直接影響國民整體的音樂教育水平。
二、以發展學生創造力為中心
在新體系的中學和小學的音樂觀摩課堂上可以看到,教師與學生占據著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師以不斷激發學生思維想象力與創造力為主線,在“情到深處”時自然的讓學生即興加上身體律動,體會由音樂帶來的快樂。并且讓學生自由的改編作品,配和聲,即興的編配鋼琴伴奏。在這樣的音樂課上,學生在不自覺中就能學到視唱、和聲、作曲等基礎知識,可謂是“寓教于樂”。
三、以提高學生綜合音樂水準為培養目標
中央音樂學院教師宋玉濤在會議發言中提出:新體系音樂教育體制將音樂學習分為這三個部分:“歌唱類”以視唱為主,主要包括中、西方的合唱、重唱、合唱指揮;“音樂與動作類”包括音樂與舞蹈;“音樂基礎類”此部分以音樂史的發展脈絡為主線來進行,并與視唱教學相結合,并且有專門針對音樂教師就業的合唱教學實習。此種音樂培養模式顛覆了我們傳統的教學觀,是一種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創造力、技巧訓練的新型的綜合教學模式。
新體系的重點是“一切源于歌唱”,這與柯達伊的音樂教育理念是相同的。體現在學生化“被動歌唱”為“主動歌唱”,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歌唱帶來的愉悅,激發自己對學習音樂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從小培養學生對音樂正確的認識,讓學生意識到音樂以后要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文化課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這才達到了我們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新體系的優秀成果應該逐漸普及到我國的中小學音樂課當中。由于新體系中的“新的歌唱體制”來自于柯達伊教育體制中的“以歌唱為中心”,以下就從柯達伊教育思想來探討國民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一)以歌唱為中心
學堂樂歌是近代音樂教育中以唱歌課為主的音樂活動,所唱的歌曲多是根據日本及歐美歌曲填詞的曲調,主要內容多為富國強兵,抵御外侮。由此可以振奮國人思想。柯達伊教育思想和我國新體系音樂教育思想中的以歌唱為中心,或許與學堂樂歌的歌唱課有些許相似,只不過柯達伊教學法更多的針對兒童。但是在他看來,教學方法的基礎是歌唱,唱可以激發出人們內心不同的情感,也可以培養兒童良好的聽覺,啟發兒童對音高、節奏的感知能力,兒童在最開始歌唱時應從他們最容易接觸的SO-MI入手,其次再加入LA,DO,最后再唱FA、TI,如果兒童從小就用正確的方法練習歌唱的話,就為他們在以后的音樂學習中打下良好的基礎,當然也不會影響他們以后成為化學家、物理學家。有一位鋼琴老師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做過這么一個實驗,讓孩子在彈鋼琴時邊彈邊把音名唱出來,把節奏唱出來,把旋律唱出來。事實證明這種教唱方法比單獨只用傳統的方法教孩子怎樣彈鋼琴,效果要好得多,并且彈唱可以幫助兒童建立準確的音高概念,更好的輔助器樂教學。從另一個方面來講,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有的孩子在長大以后鋼琴彈奏水平非常高,但視唱卻難以過關了。
(二)改變傳統音樂課的上課方法,讓音樂由“無形”變“有形”
兒童在聽音樂時,會自發的跟隨音樂展開肢體動作,但是在我們國家大多數的音樂課堂上,卻禁錮了兒童這種天性,本來應該活潑生動的音樂課,卻上的沉沉悶悶,兒童也就逐漸失去了學習音樂的興趣。在當今世界上所運用的先進的教學法如柯達伊教學法,就采用聲勢、柯爾文手勢、身體律動等方法來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兒童在聽音樂時能夠創造出自然和自發的節奏這種能力未完成富有表現力的動作和民間舞蹈提供了動力。在音樂課這個最能激發兒童潛力的課堂里,他們的創造力是無窮的,尤其是讓兒童能夠從根本上能感受到音樂帶來的心靈上的愉悅,逐漸培養兒童的審美意識,在欣賞音樂時,可以讓兒童隨著自己有形的肢體動作來表現無形的音樂,自己設計動作來表現音樂中的肢體與段落,化音樂的“無形”為“有形”,“在音樂教育中,真正的音樂活動經驗應該通過人的親身參與獲得”,在兒童的即興發揮當中,就已經把枯燥的理論知識完好的吸收了。例如,我國是一個多民族集合而成的國家,各民族當中都有屬于自己特色的民間舞蹈與節奏,民族地區當中的音樂課就可以把教學法與當地民間舞蹈與音樂結合起來,這樣,不僅有利于兒童培養良好的樂感,還能從小培養兒童接觸民族音樂的意識,我國的民族音樂也可以更好的傳承下去。當然,一個好的教師對挖掘兒童自身的潛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音樂教師的是否正確引導完全可以影響兒童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所以一個音樂教師整體素質的高低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音樂課不是影響孩子們的一時,而是要影響孩子們的一生。
(三)激發兒童內心情感,培養兒童創造能力
柯達伊說過:“音樂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和語言及其他文化課科目同等重要。”。而藝術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兒童的創造性思維。文化課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是,文化課的學習比如數學、化學,相對于都有一個固定答案,有正確錯誤之分,而音樂學習沒有對與錯,只有誰唱、奏、做的更好。音樂教育也是最能啟發兒童表達內心情感的一種方式。比如,兒童在聽到歡快的歌曲會跟著手舞足蹈。所以,“情感教育是音樂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即使兒童慢慢長大,也不要抹殺了他們這種天性,一定要讓他們的情感與智力得到全面發展,而音樂教育就是兒童盡情表達自己內心情感與發揮創造能力的良好途徑。
結語
新體系教育體制與柯達伊教育體制都為我國的音樂教育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典范,二者都是為了啟發兒童在學習音樂上的情感體驗與創造力,同時也為兒童的繼續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另外,怎樣更好的在我國這個多民族聚集的地區更好的進行推廣,本土化,成為每一個國民都擅長的事情,而不是專門去學的一種“特長”,這還需要音樂教育者的不斷努力,國民的音樂教育水平在整體上才能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加]洛伊斯·喬克西著趙亮劉沛譯:《柯達伊教學法1——綜合音樂教育》(原文版第三版)[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北京,2008.
[2]賴達富:基于“歌唱為中心的”鋼琴入門教學探索[J]《樂器》 "2012,(05).
[3][美]威廉·M·安德森帕特麗夏·希漢·坎貝爾編曹水清劉堃等譯《音樂教育的多元文化視野》[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西安,2003.
[4] [美] 哈羅德·艾伯利斯查理斯·霍弗羅伯特·克勞特曼著劉沛任愷譯《音樂教育原理》第二版[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北京,2008.
作者簡介:王亞嬌(1992-),女,新疆藝術學院在讀碩士,研究方向:新疆少數民族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