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名語言學、詞曲大家趙元任先生作為中國語言學先驅、中國近現代音樂始祖,對天津文化事業乃至中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本文就趙元任生平、其藝術歌曲創作特色對天津文化影響進行簡要概述,樹立后輩學習新標桿,為后輩汲取先人經驗提供新榜樣。
【關鍵詞】趙元任;藝術歌曲;天津
“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絕世無雙的通才”、“ 默默為民族做實事的真豪杰”、“ 一代才子,多才多藝”“文藝復興式的智者”這些溢美之詞都是對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作曲家趙元任先生的評價,他不僅是中國語言學的先驅,也是中國現代音樂的鼻祖,其對中國語言學及中國現代音樂的卓越貢獻,值得我們永遠愛戴。
一、趙元任生平
趙元任,1892年人,生于天津,祖籍江蘇武進,享年90歲。趙元任從小便充分展露出其超人的語言學天賦,由于他能敏感地發現不同方言乃至外語的聲、調、韻的區別,而被研究者稱為“語言學奇才”,而趙元任卻稱自己掌握多種語言只是覺得“好玩兒”。同時趙元任喜好音樂,不僅在康乃爾大學期間輔修了音樂,后于哈佛攻讀哲學博士期間又選修了音樂。趙元任雖一生未曾從事音樂工作,但音樂卻始終伴其左右。趙元任一生創作、改編曲目130多首,其中代表作《教我如何不想他》、《海韻》、《賣布謠》等。趙元任在音樂上的偉大成就在于他的作品在藝術上常有創新,特別是在作曲的聲韻與和聲上,他將中國民族特色與西方音樂風格相結合,對中國現代音樂的發展做出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此外,他的不少作品都展現了“五四”新文化的科學、民主精神,彰顯了“五四”青年的新風貌。
二、趙元任藝術歌曲
藝術歌曲源于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是音樂與詩歌的完美結合,歌詞通常采用名人詩詞,伴樂通常是采用鋼琴。趙元任藝術歌曲創作特色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彰顯“五四”風貌
趙元任藝術歌曲選詞大多是劉半農、胡適等大家的“新詩”,以新的表現形式,新的藝術體裁彰顯“五四”新時代這一創作背景。趙元任藝術歌曲整體不僅充分發揮了歌曲音樂的清新、優美的特色,同時比較鮮明的彰顯了“五四”新文化,及“五四”時代的科學、民主的精神,站在“五四”時代的新高度上,展現了“五四”新青年同情民間疾苦、濃郁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注重靈性發揮
趙元任藝術歌曲音樂語言比較開朗,曲調優美富有激情。藝術沒有國界,任何藝術都有其對時代發展特有的貢獻,他將中國民族特色與西方文化相結合,在藝術上接受西方影響化為自己的特色,同時更加注重通俗性、民間性的追求,多次走訪民間取材,這也是中國近現代音樂變化與發展的新動力。趙元任比較注重對歌詞詩意的展現,注重詞與曲的完美結合,并且擅長作曲改編,由于其改編多用大眾耳熟能詳的樂曲,所以其改編曲易于理解和普及,不僅促進了鋼琴音樂在中國的傳播,這也為現代音樂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也為繼趙元任之后的許多作曲家創作提供了新思路。
(三)傳承作品精神
當今的聲樂教育重技巧而輕內涵,過分強調演唱技藝 、形式表現,造成音樂教育發展方向扭曲。趙元任作為學貫中西、才華橫溢的超一流學者,他將“五四”以后知識分子的思想感情”、新文化運動精神,將個人對祖國對人民的濃郁情懷,將對中國現代音樂發展的探索以及西方音樂與中國民族特色融會貫通的新思路,都賦予了他的詞曲創作中,他的藝術思想與實踐化成音樂長河,留給我們歷史性的啟示。
三、趙元任藝術歌曲對天津文化的影響
(一)中國的舒伯特,天津的風琴樂
作為我國音樂版圖重地,天津誕生了無數音樂才人及作品。自明清時期經濟、貿易萌芽發展起來后,天津民間藝術也得到發展,具有天津特色的民間、民族音樂初見雛形。中國近現代音樂教育始于舊民主革命時期,隨著“五四運動的爆發,音樂教育事業得到迅猛發展,相繼涌現出一大批音樂家,藝術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演唱家、作曲人趙元任,日本留學歸來演唱的歌劇《茶花女》的李叔同,傾情演唱《夜半歌聲》的沈湘及京韻大鼓名家駱玉笙等等,他們對于天津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趙元任為500年前的傳統曲樂《花八板與湘江浪》編配了風琴曲,這是天津出現最早的一部風琴配譜的音樂作品,同年,大部分學校開始使用風琴進行唱歌教學;發表了鋼琴曲《和平進行曲》,成為目前最早發表的鋼琴曲;出版了《新詩歌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個人名義出版藝術歌曲集的人;多次深入民間采風,將中國民族特色與西方音樂相結合;將民歌改編為合唱;創作了傳世佳作《賣布謠》《教我如何不想他》《海韻》等優秀的藝術歌曲,因此,被稱為“中國的舒伯特”。
(二)“海河母親”, 教我如何不想她
趙元任誕辰110周年紀念音樂會在天津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舉行。京津兩地著名的音樂大師無不在場。音樂會上先后表演了趙元任編寫的《賣布謠》,趙元任編曲的胡適、劉半農等文化名人的作品,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趙元任錄制的《教我如何不想他》的留聲片,優美的旋律讓人陶醉,這是身為“兒子” 的趙元任親自為“海河母親”演唱的赤子拳拳之心。
(三)故鄉滋養情思,唯愿回饋
趙元任生于天津的紫竹林租界,當時的天津紫竹林是中國最繁華的西洋大街之一,不亞于當時的上海外灘。對中國傳統音樂有深刻理解的趙元任身處繁華鬧市,接觸西方先進事物,加上其本身天賦秉義,這都為趙元任后續的音樂創作之路及語言學之路埋下了伏筆。趙元任在天津創作編曲的藝術歌曲,天津舉辦的國外名人音樂會以及不斷涌現的各種形式的音樂組織,開拓了天津音樂的新視野,豐富了天津現代音樂生活,為活躍和培養群眾文娛思想起了促進作用,從而使得天津賦予“音樂之鄉”的美譽。
四、結語
趙元任藝術歌曲音樂選詞大多采用文人新詩歌,語言形式開朗,音樂作曲不僅曲調優美還富有激情,注重曲調和聲的大膽創新,首次創作了中國民族特色的鋼琴曲,帶領中國近現代音樂發展進入了新軌道。他還將西方音樂形式與中國民族特色靈魂相結合,展現了其特有的民族性、通俗性,同時也蘊含深刻的新文化精神。淵厚廣博的知識背景、汲取百家精華的素養是成就趙元任卓越貢獻的基石,這也是值得我們后輩學習的地方。
參考文獻
[1]王慶虎.趙元任創作思維與當代中國藝術歌曲芻議[D].西南交通大學,2014.
[2]張婷.趙元任藝術歌曲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
[3]段小麗.趙元任音樂思想探析[D].西北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董雷(1973-),女,天津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聲樂表演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