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軍
【摘 要】在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比較注重學生對于美術的興趣,從而使得學生能夠主動的去學習,去體驗,并通過參與美術學習的過程,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最終讓學生在美術的學習中獲得收獲。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美術教師也需要確立新的教學角色,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美術的學習過程中提到提高和成長。
【關鍵詞】高中美術;學習方法;鑒賞教學
高中美術的鑒賞性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學生對于事物的審美能力,是當前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高中美術教師也需要不斷的提高和創新,探究出適合新課改發展下的美術教學策略。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在新課改的發展背景下,倡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自己發現規律,自己發掘新的方法,盡可能的獨自完成問題的解決,而不是依賴教師的傳授。所以,美術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營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將學生的內在潛力做到最大限度的發掘和擴大,促進其主管能動性的提高。
比如在教學過程中,由學生自己去欣賞美術作品,然后鼓勵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將這些問題進行分類后由學生去思考解決,學生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幾個人一起討論,這就使得在課堂的一開始就已經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的去學習和探索,從而使得學生從傳統被動的等待轉變為積極的面對和接受,消除學生對于標準答案和老師答案的依賴心理。這樣一方面培養了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效率。
二、鼓勵學生敢于想象,敢于表達
如何才能使得學生敢于想象,敢于表達,首先就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顧忌。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活躍課堂的氣氛,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到輕松愉快,然后逐漸深入到每一個人。在學生進行回答問題或者提出想法的過程中,教師要面帶微笑的認真傾聽,并發掘觀點中的亮點所在,及時的表揚和鼓勵。當然,每個學生所回答的問題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會有一些的欠缺,在這個時候教學就需要避重就輕的進行總結,表面上既不能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又讓學生可以接受。只有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用心的傾聽學生的內心,保持學生的課堂參與的熱情,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才會提高。
三、豐富教學的方法和手段
(1)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對于美術作品的鑒賞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直觀,利用多媒體教學形式的應用,將教學、欣賞、示范都融為一體,做到圖文并在,在課本中有限的圖文基礎上進一步的豐富,讓學生認識到更為多彩的藝術世界。
(2)手腦結合,實踐中學習。學習為了什么,有人說是為了成績,但是歸根究底還行事為了生活,如何將所學習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這就是實踐能力。美術的實踐能力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提高其思考、觀察、設計、創新等English。比如在課堂結束之后可以給學生留下一些需手工制作的作業,在下節課的時候可以共同的欣賞和分析。
(3)將美術與其他的課程相結合,增強美術知識的實用性。中國古代山水畫畫家以及使人都比較注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由此可以看出繪畫和詩歌是不可分離的。將詩歌引入到美術的教學過程中,詩畫并行,進一步的提高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審美水平。比如在對于王偉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句千古名句,讓學生在心中勾勒出詩中的畫面并在圖紙上描繪出來,繼而讓學生們對于每一個畫作做出評價和分析。
四、多樣化的對學生進行評價,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新課改的發展下,高中美術的教學注重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分析和評價,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養成良好的審美能力和水平,從而為自己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上提供幫助。對于學生的評價要從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的提高。充分的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自我個性和特點,不能用同一的標準來要求每一個學生,評價學生的方式要多樣化。
每一個學生在完成自己的作品時候,內心都是非常興奮,非常的具有成就感的,特別想看到老師或同學的肯定和贊美,在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對于學生的作品進行表揚或鼓勵,優秀的進一步的努力,不夠優秀的就要多鼓勵,爭取下一次做出更好的作品。當然,不管是贊美還是鼓勵,都需要在多角度的基礎上給予學生以積極的評價。
總而言之,每一位美術教師在美術的教育過程中,都需要不斷的對于教學經驗進行總結,對于教育資源進行優化,在教學中不斷的反思和努力。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我們可以發現,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在適合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轉變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形式,對于學生的評價要積極向上,努力引導學生去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能力,讓美術的學習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著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彭吉象.《藝術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7)
[2]田立永.對中學美術教學的探索和思考.科技博覽,2010.(22)
[3]張玉泉,榮梅.《針對高中美術教育重新思考高師教學方式》.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