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權順
【關鍵詞】類比思想 教學策略
初中物理 高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2A-
0017-01
初中物理是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思考的關鍵學科,學好初中物理,能夠為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打下基礎,也能夠激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探究,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生活。學習物理知識需要講究學習方法和策略,不能盲目死記硬背,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做題中,需要正確運用方法,提升學習效果。而類比教學是一種比較恰當的教學策略,它運用事物之間的聯系,尋找事物之間的相似點,通過類比推理,創新思維,獲得新的知識。結合建構主義和新課程理念,運用類比教學策略,能夠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網絡。
一、新舊知識類比,拓展知識架構
新舊知識類比,就是基于學生的認知基礎,了解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方法,尋找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和相似性,引導學生類比分析和探究,促進學生構建新知識網絡和框架。基于最近發展區理論和建構主義思想,初中學生處于學習物理的基礎階段,初中物理教學應該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互助探究,促進學生的思維拓展,自主學習和體驗。運用新舊知識類比,要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與互助探究,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實踐探究能力。
例如,在學習“內能”相關知識時,就可以運用新舊知識類比,引導學生結合“機械能”進行類比分析,深入探討機械能的宏觀層面以及內能的微觀層面的不同點,分析其相似點。機械能是宏觀層面物體的動能和相對位置具有的勢能之和,內能是微觀層面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之間引力、斥力產生的勢能之和。同樣,密度、電阻、比熱容的學習也可以運用類比的方法,引導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好地構建知識網絡,提升教學效果。
二、聯系生活經驗,得出相關規律
聯系生活經驗,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進行類比,得出相關規律,更好地總結經驗,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道理,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生活實踐來完善理論知識,同時,通過理論知識的指導又反過來不斷促進生活實踐。因此,教師應聯系生活,將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生活現象與物理知識類比,促進學生自主觀察與分析,提升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二力平衡”相關知識時,筆者通過引導學生由生活中常見的杠桿原理出發,分析扁擔、天平等常見事物,了解力與力臂的反比關系。在學習“摩擦力”相關知識時,筆者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出發,探討“將桌子推動前不斷增大推力,桌子不動,在推動后,維持一個不變的力,桌子勻速,增加力,桌子加速”等規律。
三、學科知識類比,促進融會貫通
各學科之間存在著相互聯通的關系,教師應找出學科知識之間的相似性和契合點,引導學生融會貫通,是提升教學實效,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關鍵一環。多學科綜合也是新課改理念的指導思想,因此,在進行初中物理教學時需要打破學科界限,運用多學科知識類比的策略,引導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形成科學素養。
例如,在學習關于“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知識時,結合物理與化學中的環保知識進行類比分析,類比化學中講述的化學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危害,探討尋求清潔能源、再生能源的方法,綜合開發和利用可持續發展能源,再運用物理知識進行能量轉換效率的學習。“透鏡”的學習與軸對稱相關知識也可以進行類比分析。通過綜合學科類比,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理論實踐類比,促進自主探索
將理論運用于實踐是驗證理論的最佳方式,由實踐反過來得出理論是拓展理論知識的方式。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類比分析,引導學生結合理論自主探索和實踐,不斷拓展自身的知識架構,不斷完善學生的思維、方法和能力。
例如,學習“小燈泡額定功率的測量”相關知識時,引導學生從實踐探究中分析理論和驗證理論。教師進行理論講述,學生搭建實驗框架,由學生自主實驗找出問題。第一,小燈泡不亮,電流表示數為0,電壓表偏轉很大;第二,小燈泡不亮,兩個表示數都為0。由此引導學生結合理論與實踐類比,得出問題的原因分別為小燈泡損壞、線路短路。從理論中規劃實踐方案,結合實踐深入學習理論,由理論與實踐類比,促進學生自主探索與提升。
總之,運用類比教學策略,能夠將理論、現象、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找出不同事物之間的連接點和相似點,通過知識的拓展與遷移,找出規律,拓展學生的知識框架,從而提升教學實效。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