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
摘 要:財政稅收是我國財政主要來源,是一項收入性經濟行為,財政稅收直接影響著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但是在各級財政稅收中,也是有一定成本的,那就是稅務費用支出。這種成本支出有兩種,一種是稅務行政費用;一種是稅收奉行費。從當前來看,我國財政稅收成本是較高的,與經濟發展極不協調,間接也影響了財政稅收工作開展。文章通過對我國財政稅收成本影響因素的探討,提出財政稅收實施中應遵循的基礎原則,從中總結出降低財政稅收高成本的對策和方法,僅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財政稅收;成本;稅制;原則;應對措施
通過進一步梳理目前財政稅收工作流程,我們發現在財政稅收工作中的費用支出有兩大部分,一個是體現在政府相關部門的費用支出,在各部門開展與財政稅收相關工作時,會產生一些必要的行政費用;另一個體是社會納稅人在納稅時,產生的奉行費用,這兩項費用是支出的主要部分。其中稅務行政費用,是最重要的支出項目,這部分就占了總財政稅收成本的80%左右。與我國不寬裕的財政情況相比,我國財政稅收成本是非常高的,僅僅財政稅收費用支出一項就占去了大部分支出份額。財政成本問題是當前社會最急需解決的根本問題,只有不斷降低財政稅收成本,才能進一步提高財政稅收工作效率、提升經濟效益。
1 我國財政稅收成本的影響因素分析
1.1 稅收管理機構設置不協調
自1994年起,我國就把國稅和地稅分開了,各自繳納的稅收制度導致了稅務機構設置上的極不合理,這種不合理的稅收征管體制,極大的增大了稅收成本。因為機構分散,使財政稅收成本加大,雖然增強了一部分收入,但支出成本與收入成本不成正比。主要表現就是各級國稅局、地稅局基礎設施投入過多、建設項目增加,而社會納稅人還要分頭去兩個稅務局辦理納稅事務,這也間接加大了納稅成本、浪費了時間。再者,各種各樣的稅務規定增大了納稅人的納稅難度,也會增大財政稅收成本。
1.2 相關部門的成本意識較為淡薄
在財政部門的工作人員沒有危機意識,面對國家經常劃撥的巨款獎金,以為自己是財政部門人員,國家不缺錢、單位不缺錢,在這樣陳舊的觀念推動下,各級財政部門人員,就沒有樹立起良好的成本核算意識,而事實上,國家劃撥的獎金是用在社會和經濟建設上的,并不是給財政部門的,各級財政部門有的還惡意扣壓,導致社會建設得不到發展,個別人員在工作中存在各種浪費,這也從另一方面,大大的增加了財政稅收行政費用支出;有的政府部門不按規章制度辦事,在分配資金時,不合乎規定,重成效、不重成本,使大量資金得不到科學利用,造成極大的資金浪費現象,很容易滋生貪污腐敗。
1.3 稅制和稅收政策不完善
我國稅制和稅收政策體系存在較大的缺陷,這種缺陷直接導致了稅收成本居高不下。從整個行業來看,我國現行稅收制度與政策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不夠完善的制度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雖然我國在稅制改革上進行了多次調整,但還是不夠完善,稅率復雜、稅收不公開、交稅納稅宣傳教育不到位都是不完善的體現。社會逃稅漏稅的想法和心理不斷加強擴散的主要原因就是,無法理解的各種稅制、復雜的稅率,讓納稅人和納稅企業讓人無從計算到底要交多少稅,特別是對稅額計算更是無從下手。過多的稅負給稅收工作良性開展也帶來較大難度,同時也加大了各級監督管理難度,納稅成本成倍增長也就不足為怪了。
2 財政稅收實施的基本原則
財政稅收效率影響著國家的經濟發展,而不斷加大的成本又為健康發展埋下了許多不安定隱患,嚴重的影響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秩序。財政稅收是國家職能,關系到全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只有不斷降低財政稅收成本,才能有效保證稅收順利開展。
2.1 稅收經濟效率原則
國家征稅應當遵循效率原則,簡單理解就是必須減少社會承受的額外負擔,以最小的額外負擔換取最大的經濟效率,保證社會良性發展。稅收經濟效率原則一方面利于社會生產力發展,增加社會總量收益,通過國家征稅,讓有限的資源進行科學合理配置,使各項經濟機制能夠完善和運行;另一方面是在不影響稅收負擔的前提下,實現稅收收入的最大化,要以節省征納雙方費用為原則,進一步提升稅務行政管理的效能,以最簡便的稅制完成操作。
2.2 稅收公平原則
稅收政策公平與否,決定了稅收制度能否正常運轉,國家通過合理的稅收政策,進一步調整分配結構,用公平透明的稅負矯正收入分配不公,縮小極大的懸殊差別,良好的稅收政策能夠有效保證社會穩定??梢哉f,稅收公平原則是我國設計和實施稅收制度最主要的原則,也是需要把握的重點方向。只有合理公平的稅收,才能調動納稅人依法納稅的自覺性,減輕納稅人經濟負擔,對維護社會穩定,保證經濟發展起到良性的推動作用。在各級財政稅收中,只有充分把握好以上兩個大原則,合理進行稅制改革,才能為經濟建設添磚加瓦、錦上添花。
3 如何降低我國財政稅收成本
3.1 精簡稅務機構并調整布局,實現減員增效的目標
通過協調統一的國稅、地稅共同工作,達到減少成本的目標。為了進一步從本質上減少納稅人納稅成本,需要進一步做好機構調整,降低稅務機關檢查成本,通過建立國地稅聯合稽查的機構,得以人實現減輕檢查成本的目的,大大避免了納稅人被重復稽查的幾率;通過調研合并地理上相鄰、經濟水平相近的征管機構,以減少征收成本;在經濟發達地區,要加強征管力量,避免稅款不必要的流失,也可以把一個地區相同業務的稅務成立聯合辦公區,使納稅人一次完成國、地稅的納稅申報。
3.2 培養稅收成本觀念,凈化稅收征納環境
全面提高稅務人員職業能力,通過科學合理的稅收執法程序,確保稅收工傷有效開展;不斷提升工商、銀行、海關和公安各部門配合力度,通過完善的協護稅網絡和制度遏制各個部門爭利的現象,全面治理稅費不分和以費擠稅情況的發生;稅務部門還要不斷加強宣傳引導,全面提高社會整體納稅意識,各級黨政干部也要學好稅法,不能政府干預稅收;稅務機關也要加強成本意識,在工傷中,時刻把成本核算、納稅成本和稅收負效應放在心理,時刻提醒自己,在為國家工作,為社會服務。通過對制度的不完善,拿出合理的全年分析、預算,各部門按預算執行,并把稅收成本列入考核體系,合理分配資源、完善獎懲制度,從本質上改善和提高稅務工作整體效率。
3.3 優化稅制結構,完善政策,建立簡繁適度的稅制體系
本著累進稅率成本效益原則和以公平公正透明原則,可以逐步縮小個人所得稅級次、拓寬應稅收人級次、區別勤勞所得與非勤勞所得稅率的方式,通過科學方法簡化稅率的檔次,體現社會公平、納稅清晰。
4 結束語
雖然財政稅收成本是不可避免的財政支出,但卻能夠通過科學有效的措施降低財政稅收成本。隨著我國不斷調整改進制度、政策和體制,稅收政策也有了長足發展,在各級稅收工作中,需要各級人員加強成本觀念,創新改革稅收制度和稅收政策,不斷加強完善稅收管理體制,就能從根本上實現降低稅收成本的效果,解決財政稅收成本居高不下的課題,從而提升我國財政稅收效率,保證社會經濟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宋鳳軒.財政與稅收[J].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9).
[2]郭春芳.新編稅務管理與文書手冊[M].中國工商出版社,2004.
[3]揚楊.我國稅收征管成本研究[J].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