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娣
【內容摘要】語文教師如果能在語文教學中為學生樹立偶像、引導學生感受到語言的藝術、引導學生關注真實的社會,學生就能在學習中得到情感力量的支持,走出心理陰霾,他們將會主動學習語文知識,并且嘗試用語文工具與他人溝通。
【關鍵詞】聽力殘疾 學生 語文教學 情感 滲透
聽力殘疾學生屬于特殊兒童的范圍內,特殊兒童的心理一般偏離于正常兒童的心理,就感情上來說,他們經常顯得任性、偏執、自私、沖動等,這些情感特點不利于他們的持續發展。特教學校要讓學生能夠持續發展,就要滲透給學生情感教育。這些特殊的兒童只有得到情感的滿足,才能夠用正面的情感力量克服自身缺陷帶來的困難。本次研究將說明在特校的語文教學中為學生滲透情感教育的途徑。
一、樹立行為偶像,讓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
特校的兒童之所以顯得情感偏離于正常的兒童,是因為他們的性格比普通的兒童更敏感的原因,這些特殊的兒童能感知世界的渠道比別人更少,這就意味著他們會更嚴密的保護自己,這種過度的自我保護展現出來的就是過于敏感。人們常常可以看到一個缺陷兒童會非常在乎別人的一個行為或者一個表情,可能別人一個無心的表情或動作都會讓特殊的兒童感覺到對方心意不善,如果學生一直抱著過度敏感的情緒成長,他們就很難健康的成長。
為了讓學生轉移這種生活的痛苦,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樹立一個偶像,讓學生愿意以此偶像為目標,克服困難,從而健康的成長。
比如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為學生講述發明家愛迪生發明燈泡的故事,教師可以讓學生理解到在愛迪生發明燈泡以前,人們已經有了電路這個概念,人們從理論上認為可以用燈泡來照明,可是卻未能成功的做出一個燈泡,因為用怎樣的介質作為燈泡,是當時人們感到非常困惑的問題。當時人們認為目前的介質似乎都不適合作為燈泡的媒介。愛迪生決定去克服這個難關,為了找到最適合做燈泡的材質,他總共做了五萬多次實驗,實驗筆記總共寫了一百五十多本,在這個實驗的過程中,愛迪生每天試驗十七八個小時,他每天除了吃或者睡,就是做實驗。終于經過五萬多次的實驗后,愛迪生找到一種適合做燈泡的介質——一種特殊的竹絲。
教師可以讓學生理解到所謂的天才、所謂的最偉大的人物,只是一個抱有遠大理想的人物,他們為了這個理想能夠克服別人不能克服的困難、承受別人所不能承受的痛苦,他們在精神的力量上超越了人們,人們感受到了這種偉大,于是將他們稱之為偉人。
教師可讓學生自己思考,他們的遠大理想是什么?誰又是值得他們學習的人?只有學生從情感的認知上了解到了人生是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握在別人的評價中,他們才會愿意自主的奮進、自主的學習。
二、展現語言藝術,讓學生得到情感的滿足
特殊的兒童與普通的兒童相比,感知的渠道更少,這似乎是一個缺陷,然而這也是一個優點,即特殊兒童的感情能夠向內發展,如果他們能夠得到適當的引導,他們的情感體驗會比普通的兒童更豐富。如果語文教師能夠引導學生發揮這種特長,學生將可能在文學的領域發揮自己的優勢。
以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少年閏土》這篇文章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應用一些非常生動的詞匯:“我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閏土也就到了”,我便飛跑地去看”。這些詞句對普通的學生來說,可能只是一些讓人愉快的詞語,然而如果讓聽力殘疾兒童來體會,他們能迅速的感受到這些詞語背后傳達的熾熱感情。語文教師要了解到特殊兒童的這種優勢,引導學生吸收語文知識,讓學生在文學作品中增強情感的體驗。比如語文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呼嘯山莊》,讓學生感受到該書中傳達出的尖銳痛苦;可讓學生閱讀《堂吉訶德》,讓學生感受到世情描述背后的幽默感。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用寫作的方法抒發自己的情感。
教師如果能夠讓學生學會吸收語言藝術、操控語言藝術,學生將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情感的滿足。
三、引導參與實踐,讓學生克服自身的困難
特殊的兒童不愿意真正去體會別人的感情、不愿意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是因為他們害怕被他們拒絕、害怕自己受到傷害。教師可以用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方法讓學生得到全新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克服這種因為害怕而產生的自卑心理。
比如語文教師可引導學生去參加義務勞動,讓他們為孤寡老人送溫暖,教師在引導學生參加實踐的時候,學生就能夠體會到當他們愿意對他人展現出愛心的時候,那些爺爺、奶奶是不會拒絕他們的愛心的,更不會岐視他們的為人;相反的,那些爺爺奶奶會更加憐惜他們,愿意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教師引導學生參加這種社會實踐,會讓學生慢慢注意到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事物不完美,比如有些老人他們的生活經歷不完美;比如有些老人也因為種種原因身體殘疾;部分老人在情感經歷中不完美。人在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不完美、不如意的事,然而這并不意味著人們可以自暴自棄,而是應該學會直面困難、挑戰困難。
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實則是引導學生走進真實的世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完美和不完美,這些生活實踐將是學生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情感素材。
總結
語文教師如果能在語文教學中為學生樹立偶像、引導學生感受到語言的藝術、引導學生關注真實的社會,學生就能在學習中得到情感力量的支持,走出心理陰霾,他們將會主動學習語文知識,并且嘗試用語文工具與他人溝通。
(作者單位:江蘇省阜寧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