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慶之+孟憲軍
摘 要: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對國際貿易格局產生了深刻影響,目前國際貿易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征:國際貿易企穩回升、逐漸步入正常軌道;國際貿易環境日益復雜多變;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升級;新型國際貿易結算方式不斷涌現;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斷加劇等。針對上述新情況、新變化,本文提出了我國新時期國際貿易發展對策和建議,為促進改革開放和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后金融危機;國際貿易;策略;研究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并席卷了全球多個國家,給世界經濟造成了巨大打擊。同時國際貿易格局也發生了深刻變化。本文分析了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后國際貿易發展趨勢,以為國內外貿企業調整經營策略提供有益對策和措施。
一、后金融危機時代概念
后金融危機時代,是指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后,世界經濟觸底回升到下一輪經濟增長周期來臨區間。后金融危機時代,國內企業出口貿易面臨著嚴峻的發展形勢:一方面,國內外貿產業步入調整階段,市場格局將會發生巨大變化;另一方面,世界市場需求不斷萎縮,產能過剩日益突出,國際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如果外貿企業不能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必將會遭遇淘汰出局的風險。可以說,后金融危機時代對外貿企業生存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
二、后金融危機環境下國際貿易發展形勢分析
國際貿易是全球分工水平不斷提高的結果,它從側面反映了世界各國經濟相互依存關系。同國內貿易相比,國際貿易涉及更多政策、法律、支付、結算和生產管理部門,就更高的復雜度。總體來說,進入到后金融危機時代后,國際貿易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幾個方面特征:
1.國際貿易環境日益復雜多變
雖然國際貿易正在企穩回升、逐漸向好,但是任何事物發展都要經歷一個曲折過程,世界經濟復蘇同樣也要經歷一個螺旋上升發展軌道,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國際市場風險會通過各種渠道傳入貿易國國內,這就加劇了國際貿易發展環境復雜性。首先,當前全球經濟復蘇基礎比較薄弱,復蘇過程中存在各種不確性風險因素,特別是主要經濟國家失業率、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嚴重制約了國際市場需求進一步增長,國際貿易復蘇面臨動力不足問題。其次,經過金融危機后,許多國家和地區紛紛制定了更加保守的貿易政策;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有日益抬頭勢頭,貿易壁壘趨于隱蔽化、多樣化和復雜化,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增加,國際貿易發展面臨重重阻力。最后,國際貿易已成為不少國家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各國紛紛將競爭焦點放在國際貿易上,國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化。
2.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升級
經歷美國金融危機、歐洲債務危機和近期盧布貶值之后,許多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經濟收到巨創,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雙雙步入低潮期。一些國家開始不滿足于對我國商品采取特定的貿易救濟措施,希望從我國特殊的經濟體制和增長模式找到設置貿易壁壘的借口,以達到一勞永逸阻撓我國產品出口的目的,為本國經濟復蘇爭取更多空間。因此,近年來我國 貿易摩擦逐漸從具體產品和產業上升到了我國經濟體制、發展模式或者制度設計層面。以美國為例,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逐漸從具體出口產品蔓延到了我國經濟體制和曾策方面,例如人民幣升值、知識產權保護、政府采購等。不難看出,今后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將會更加激烈。
3.人民升值壓力與日劇增
有學者估算,在2010年中旬至2012年底期間,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了8.04%,僅在2013年1月-4月,人民幣對美元升值1.2%。2014年12月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突破6.2元重要關口,攀升到2005年匯改以來的最高位。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用美元表示的出口產品價格就會上漲,從而大大削弱了我國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導致出口需求萎縮,給我國中小企業造成了巨大沖擊。
4.國際貿易結算方式呈現新的特點
近年來,國際貿易結算方式主要朝著以下幾方面發展:一是以商業信用為基礎的電匯、電子結算方式日漸流行和普及。近幾年來,在美國金融危機、歐債危機以及近期盧布貶值影響, 歐美主要國家經濟大幅下滑,國際市場需求不斷萎縮,發達國家企業買方地位日益強勢,這些企業青睞的以商業信用為基礎的電匯等結算方式比例不斷增加。二是國際保理逐漸成為主要國際結算手段。國際保理具備結算功能又可以作為短期融資渠道,近年來在國際貿易結算中使用頻率不斷提高。三是不同國際貿易結算方式組合運用趨勢明顯。金融危機后,國際貿易風險不斷增加,組合使用不同結算手段可以將貿易風險分攤給買賣雙方,可以有效抑制交易風險,成為許多貿易商首選結算方式。
三、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國際貿易發展對策
我國作為國際貿易重要參與國,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保持了經濟快速增長勢頭,對世界經濟復蘇做出了突出貢獻。另一方面,金融危機后國際貿易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對我國國際貿易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從當前國際貿易發展趨勢看,今后國際貿易將會步入發展快車道。我們既要看到當前國際貿易形勢下的機遇,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挑戰和危機。我們要把握好發展機會,不斷增強競爭意識,未雨綢繆,做好各種應對措施和準備工作,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和層次,優化我國對外貿易產業結構,優化配置國外、國內兩個市場資源,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目標。
1.堅定不移繼續實施對外開放政策,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進入后金融危機時代后,國際貿易環境日益復雜多變,我國國際貿易面臨嚴峻的挑戰。但不管怎樣,復蘇是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經濟全球一體化勢不可擋,我們要根據新國際貿易形勢靈活調整改革開放策略,不斷增強適應新情況、新環境的應變能力。對此,我們要堅定不移繼續推進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并在此基礎上敏銳捕捉當前國際經濟發展機遇,準確定位,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和程度,在國際市場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我們要積極深化對外開放體制改革,根據WTO規則和國際貿易發展趨勢,制定科學合理的對外開放政策,不斷優化國內國際貿易發展環境;另一方面,我們要進一步鞏固和增強與其他貿易大國之間的經濟關系,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多邊貿易合作,不斷提高對外貿易合作水平,促進我國對外貿易事業健康快速發展。
2.堅決與貿易保護主義作斗爭
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甚至針對我國專門制定了貿易保護政策。因此,在后金融危機時代貿易保護主義有重新抬頭的情況下,我國要重申國家貿易立場,旗幟鮮明地與貿易保護主義作斗爭,不斷健全和完善反貿易保護主義工作協調機制,提高應對貿易摩擦和爭端的工作能力。我們要不斷熟悉和掌握WTO規則和國際貿易法律,學會利用合法渠道維護自身權益,最大程度消除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國際貿易的負面影響,不斷優化外部貿易環境。
3.充分利用法律和外交手段化解貿易摩擦
面對不斷升級的國際貿易摩擦,我們不能繼續停留在磋商、被動應訴的傳統解決方法上面。而是要充分利用法律和外交途徑來尋找新的應對之策。一是要熟悉國際貿易法律,做到知己知彼、敢應敢戰,積極主動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企業權益和國家利益;二是在外交談判上,要充分利用當前我國不斷增強的經濟軟實力和不斷提升的國際地位,利用國外政黨、寡頭競爭作為突破口,做到左右逢源、有理有節、靈活多變化解貿易摩擦。
4.優化產業結構化解人民幣升值壓力
首先,要鼓勵國內貿易企業加強自主創新,不斷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努力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增強出口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其次,要將人民幣升值轉化為貿易企業轉型機遇,大力引進國外先進生產技術、設備和管理方法,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最后,加快產業升級步伐,實施品牌發展戰略。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必須要走差異化、品牌化發展道路,不斷提高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通過采取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化解人民幣升值壓力,為我國外貿企業創造良好的國際市場競爭環境。
5.積極推行新的國際貿易結算方法
首先,政府要根據《UCP600》、《URC522》、《國際保理慣例規則》等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加快制定有利于促進新國際貿易結算方法使用的法律、政策,不斷提高相關業務的標準化、規范化和系統化水平。其次,商業銀行要結合當前國際貿易結算發展新趨勢,根據外貿企業需要創新和發展國際結算業務,為企業提供與國際接軌的結算業務支持。最后,要加快國際結算人才培養,要在高等院校貿易專業開設國際結算課程和教育內容,為推廣和普及新型國際貿易結算業務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四、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影響力不斷增強,我國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我們要把握時代發展機遇,靈活調整國際貿易發展策略,促進我國國際貿易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曉.后金融危機時代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構建之評析[J].法制與社會,2011(11).
[2]王兆密.新形勢下的國際貿易與環境[J].中國商界(下半月),2010(12).
[3]張弘笙.經濟全球化下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及我國應對新趨勢的對策[J].中國市場,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