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各國進出口貿易愈加頻繁,我國的進口貿易規模逐漸擴大,獲得了相當大的經濟利益。但與此同時,進口貿易的擴大化對于我國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進口貿易中的風險不容忽視,嚴重者會造成企業資金大量虧損甚至破產。本文對我國進口業務過程中的幾個風險點進行了研究,并對此提出相關的防范和應對措施。
關鍵詞:進口業務;風險;對策
我國進口業務過程中的幾個風險點主要表現在準備階段、協商階段、擬定合同階段和合同履行階段中,存在著不同類型的風險。文中對進口業務中的風險內容及其成因的進行了深入分析,并為此提出相應的整改意見,希望能夠降低我國進口業務過程中的風險。
一、進口業務過程中的風險點及原因分析
1.業務準備階段的風險及原因
業務準備階段還可以細化為國際國內市場情況調查、規劃進口產品方案和尋找業務伙伴三方面的內容,均屬于企業的生產決策范圍內。因此,在進口業務準備過程中存在著相應的決策風險。結合市場實際,可以將決策風險具體細化為以下風險:
表 業務準備階段風險類型、成因及損失
2.業務協商階段的風險及原因
在進口業務協商過程中,由于企業發展進口業務時間短,與國外客戶談判的經驗不足,相關的準備不充分,再加上對客戶誠信度了解不夠,很容易引起業務協商過程中的風險。
3.擬定合同階段的風險及原因
在企業進口業務的過程中,起草和擬定合作合同是基本的工作之一,在擬定合同的過程中出現的相應風險可以稱之為法律效力風險,主要是由于合同簽訂者雙方對合同的內容出現了差異性理解而造成的分歧,引發了合同過程的風險。在合同過程風險形成的同時,企業還要承擔一定的律師費用,造成額外的經濟費用的支出。
4.合同履行階段的風險及其原因
在合同履行階段,由于其工作流程復雜多變,業務涉及范圍包含國內和國外兩大領域,在進口業務過程中是風險的高發期。其中,主要包括貨物保險業務、進出口許可證和貨物運送路徑等方面的過程風險。最容易發生的兩種風險是結算風險和運輸風險,結算風險主要由于貨物結算時的國際貨幣兌換率與簽訂合同時的兌換率有著上下幅動,減少了企業的經濟收益。運輸風險則是因為在貨物運輸過程中非人為的因素造成的貨物丟失或損壞,比如山體滑坡、海嘯等。一旦發生重大的運輸事故,那么企業將遭受沉重的打擊。
二、進口業務過程中的風險應對措施
1.完善市場調研體系
在業務準備階段,進行市場調研的員工必須有著豐富的金融知識和工作經驗,在紛紜復雜的市場環境體系中找出潛藏的利用價值,避免因市場調研反映出來的信息錯誤而造成的業務準備階段的風險。完善市場調研體系,有利于企業從根本上規避進口業務風險,降低接下來幾個階段的風險程度。
2.選取信用度高的合作伙伴
在企業的進口業務協商過程中,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首先在選擇合作伙伴時應該重點關注其信用度,選擇誠信度高且市場口碑好的合作伙伴。有利于減少業務協商過程中的糾紛,加快合同的協商和溝通速度,在雙方通力合作的情況下將產品投入生產,實現雙贏。
3.合同內容合法化
進口業務中合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一切準備工作的最終目的和動力,也是未來進行進口業務的行為準則。可以說,合同的內容規定了企業的生產數量、運營方式和最后的經濟利益等至關重要的款項。因此,在擬定合同時,要充分的保證合同內容的合法化,關于重要事項的款項的表述要清晰明了,不能模糊不明,降低未來可能因內容規定不明確而造成的經濟訴訟的可能性。在合同簽訂后,最好拿到有關機關進行公證,運用法律手段減少擬定合同階段可能出現的風險。
4.辦理財物保險
在履行合同階段,不可避免的會受到交通運輸的限制。尤其是在高速公路或山區等事故多發地區,更要注意運輸安全。為了減少經濟損失,我國企業在進行進口業務過程中,可以辦理相關的財務保險業務,保障自己的經濟利益。一旦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出現問題,企業也不至于走上破產的道路。
三、結論
我國進口業務的過程中隨時可能出現危害性極大的風險,其造成的經濟損失不容忽視。為了降低進口業務辦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本文提出了完善市場調研體系、選擇信用度高的伙伴、合同內容合法化和辦理財務保險等手段應對風險,希望對我國企業有效的規避進口業務中的風險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張志.進口業務過程的風險與對策研究[J].對外經貿,2013,02(12):9.
[2]鐘永泉,余樂俊,曾文冰,付裕貴.高校進口物資外貿代理風險分析及防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06(02):116.
[3]祝麗杰.論進口跟單的要素及風險防范[J].對外經貿實務,2012,12(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