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樟軍
摘 要:針對當前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本論文對于其融資結構進行探究,同時總結出來關系到融資結構的因素。從企業、政府以及銀行等多個側重點來探討進一步改良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方法,并以此來應對融資難問題。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結構;影響因素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現狀分析
因為中小企業本身資本不足,存在著嚴重的經營不確定性,包括財務透明度不足,承受風險能力不足等制約企業發展的因素。再加上中小企業需要較高的經營靈活性,實際融資結構和企業比起來有著一定的差別。對于中國的中小企業來說,其實際融資特性主要受到自身的特殊性所影響,具體而言有下列幾項。
其一,在企業的初創期,因為規模不足,無法通過銀行等正規渠道來獲得資金扶持,同樣也難以獲得足夠的信貸配給。想要滿足自身發展所需的融資需求,就只能通過內部融資、民間融資等渠道來獲得足夠的發展資金。
其二,在企業的成長期,這個階段運營逐漸正規化,公司規模在不斷攀升當中,這個過程對于現金的需求極大。但是在這個階段,企業尚且沒有足夠的資本積累,無法滿足自身發展的需求。在這個階段因為企業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主要通過外部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來發展。
其三,在企業的成熟期,因為這個階段各個中小企業已經擁有了良好的財務數據,并保持著較高的盈利率。因此其信用度也在不斷增加,更加容易收獲各種金融扶持,因此各大正規金融機構是這一階段首選的融資對象。
二、影響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的因素
1.企業規模。眾多研究結果表明,企業規模直接決定著融資結構。伴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其所面臨的經營風險也在逐漸減少,而當企業壯大之后,能夠向民眾披露更多的信息。而根據有關融資排序的研究,大企業主要通過股權等方式來進行融資,而非是債券等方式。同時規模較大的企業,往往其破產幾率更低。多種因素的綜合之下,企業的規模和融資結構產生了直接的聯系。
2.資產結構。公司的資產結構,將會直接影響公司的抵押狀況,同時決定著企業的負債水平。根據有關研究,當企業出現債權問題之后,能夠通過資產結構來加以緩和。從這里能夠看出,各種有形資產的不斷增加,公司的總負債率也會不斷攀升。在此情況下,資產結構將會直接聯系到盈利能力,而企業的盈利水平不斷提升,將會降低融資的整體成本,使得企業能夠獲得更多的資金以供使用。
3.風險因素。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其融資結構需要綜合自身的運營、資產方面的各種因素來判斷。作為排除企業的債務因素計算方式,一個企業的將來收益的不確定性月底,就將會導致企業風險更高,使得企業缺乏足夠的償還債務的能力,有更高的幾率出現破產問題。而一個企業的運營,必然會伴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這些都是客觀不可控制的風險。而企業能夠控制的,是自身的財務風險。這是根據融資狀況所決定的,而企業需要綜合自身的管理問題,調整自身的融資結構,避免財務風險過大帶來的種種危機,必要的時候調整自身的融資結構以避免財務風險。
4.稅收因素。為了提升中小企業的發展速度,眾多國家都制定了針對性的稅收政策,通過稅收上的優惠來扶持企業的發展壯大。而稅收作為直接關系到企業積累能力的因素,會對企業的融資結構產生直接的關聯。根據融資結構的有關研究,稅收以及破產成本,屬于影響結構和負債的核心問題。若是增加的債務的邊際稅收減免利益達到一定的高度,那么企業的價值也會不斷提升,因此稅率需要綜合企業的實際負債來判斷。
三、改善與優化中小企業融資結構途徑
1.提高企業自身素質。通過調整企業自身的制度,優化公司的基本結構,建立科學的產權系統,就可以有效的解決企業所面臨的內源融資問題。當前,中國在方面的制度存在一定的欠缺。而企業面臨這種背景,就需要完善自身的經營和管理,學習現代化的管理方式,杜絕傳統管理理念帶來的滯礙,使得企業的所有者、經營者以及生產者這多個系統之間形成一定的制約關系,通過明確產權制度,優化公司的綜合管理水平,從而進一步提升內源融資水平。
2.強化資金的運作。而企業在實際運營的過程當中,融資數量需要在一個科學的范圍之內。若是融資不足,將會限制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而融資過多又會導致資金浪費,帶來更高的財務壓力。同時,企業還需要提升融資的效益,優化對于資金的利用效率,分析成本與回報之間的聯系,優化管理層的決策。最后,需要進一步優化資金結構的配比,從而調整自身的發展結構。
3.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法律環境。伴隨著中小企業不斷發展,政府所提供的扶持也有著重大的影響。盡管政府不斷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來扶持中小企業,但是還未建成一個系統的法律體系。而當前中小企業融資最大的障礙,就是缺乏足夠的抵押擔保制度規范。在此情況下,需要通過政府達到引導,來制定一個符合市場規范的擔保交易制度,利用各種資產來進行抵押從而獲得足夠的融資,這有助于提升中小企業的融資水平。
4.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打通間接融資渠道。對于優化信用系統而言,需要從優化風險控制,加強行業準入,第三方信用擔保等方式來進行。具體而言,從精選融資的擔保對象,嚴格市場進入門檻,優化資產信用評估制度,由政府引導建立專門的基金扶持,建立客觀的第三方信用擔保機構等一系列方式來拓展企業的簡接融資渠道。
四、結論
本論文通過分析中小企業的實際融資狀況,對于進一步改良中小企業的實際融資能力提出自己的意見。具體而言,從企業、金融機構、政府這三個角度的共同努力。企業優化自身的管理工作,銀行盡可能的便利中小企業融資,而政府提供配套的法律體系和制度保障,確保實際執行效果。
參考文獻:
[1]周俊.透視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J].浙江金融,2006(7):23-26.
[2]肖祥,王紅蕾.中小企業融資結構和融資政策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9(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