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宛輝
創造性使用《新概念英語》(青少版)的幾點嘗試
黃宛輝
【摘要】《英語課程標準》倡導合理開發和積極利用課程資源,即“用教材教”。本文根據實際使用《新概念英語》(青少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探討了如何對教材進行創造性使用,使之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的問題。
【關鍵詞】《新概念英語》(青少版);創造性使用;自編文本;趣變視頻;巧串話題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合理開發和積極利用課程資源是有效實施英語課程的重要保證。英語課程資源包括英語教材以及有利于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其他教學材料、支持系統和教學環境等……”(教育部2012)。我校使用《新概念英語》(青少版)教材已有五年的時間。該套教材是《新概念英語》體系的新成員,它秉承《新概念英語》的教學精華,語言地道純正、精練幽默,內容生動有趣,不失為一套好教材。但是,在使用過程中,我發現這套教材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際教學效果。我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具體實際,在教材的創造性使用方面進行了一些有效嘗試,通過自編文本、趣變視頻、妙改圖片、巧串話題等方式,使教材更好地服務于教學,令教材煥發出奇光異彩。
《新概念英語》(青少版)的教學內容參照語法大綱,循序漸進地編排,每個單元的第二課都安排了包含語法項目的Pattern Practice教學內容。在Pattern Practice這一部分,教材針對每一句型只提供了一個例句,其余的均以圖片和孤立的短語呈現,編者試圖通過大量的替換式練習使學生對句型結構和語法項目“熟能生巧”。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這種“鸚鵡學舌”式的Pattern Practice課頗感厭倦,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語言學家McCarthy 和Carter(1994)認為:由于傳統的句子語法的語言描寫不能反映語言使用的實際情況,所以傳統的基于句子語法的語言教學模式也不能真正培養學習者的語言運用能力(陳力2008)。也許,學生通過大量的替換式練習,可以熟練掌握句型結構和語法項目,但是,學生的語言知識仍然不系統、不完整,對所學語言只能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不利于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
《英語課程標準》把語言看作是人們參與社會活動的工具和發展智能的手段,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強調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和發展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和在真實交際語境中的綜合運用能力(程曉堂、龔亞夫2005);對語法項目的學習也要求“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語法項目的意義和用法……”。基于此,我從一個新的視角研讀教材,設計和實施教學,即開展“語篇視角下的句型和語法結構教學”。針對小學生愛聽故事、愛講故事的特點,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片中的角色為故事的主人翁,設計獨立的語篇;以故事的形式提供人物之間的對話或者故事內容。這些語言材料不僅涵蓋了單元的學習要點,如功能句、語法結構和詞匯,還體現了主要語言點的語境及故事發展的基本線索(王建平2009)。
以《新概念英語》(青少版)1A Unit 8 Lesson 16的教學為例,我根據教材提供的圖片和例句(如下圖)自主創編了如下文本:
Hong Tailang:Honey,it’s a quarter to twelve. I’m so hungry!
Hui Tailang:OK,come on,darling! Let’s go to catch the sheep.
(Hong Tailangand HuiTailangarein the Yang’s villiagenow.)
Hong Tailang:Look,isthere a house nearthe river?
Hui Tailang:Yes,there is. That’s Xi Yangyang’s home. Ha ha ha.
Hong Tailang:There is a tree near the house. We can hide(躲藏)ourselves behind the tree.
Hui Tailang:You’re so clever,darling.
Hong Tailang:Sh! Isthereaman atthedoor?
Hui Tailang:Yes,thereis. Who is it?
Hong Tailang:Ah,it’s the postman. Let’s wait.
Hui Tailang:OK. Look! He is leaving. Go!
Hong Tailang:It’s so quiet. Where is Xi Yangyang?
Hui Tailang:Maybe he is playing outside with the Yang’s family.
Hong Tailang:What a pity! Look at the table,is thereabowlon thetable?
Hui Tailang:Yes,there is. Wow,there is an orange in the bowl.
Hong Tailang:You’re right,but it’s a small one.
Hui Tailang:Don’t be sad,darling. There is a basket on the floor!
Hong Tailang:What a surprise! Istherean apple in thebasket?
Hui Tailang:Yes,thereis. And it is a big one!
Hong Tailang:Hurray! It looks delicious! An orange and an apple! Let’s eat!
Hui Tailang:He he he,I will catch all of you one day. Xi Yangyang,let’s wait and see!
在這個自創的文本中,目標句型“Is there a.... at/in/on/under...?Yes,there is. /No,there isn’t.”以及單詞和短語“house,bowl,near the river,at the door,on the table,in the basket”等都包含其中。在實際教學時,我進行了如下操作:
第一步:游戲熱身,激情引趣。正值圣誕節,師生先互致Merry Christmas,以激情引趣;Quick response游戲中隱含的已學的生詞和短語為后面大任務的完成做好了鋪墊。
第二步:引出話題,布置任務。由Christmas Day引出本課的內容,十分應景;巧妙的任務設計,即Make a losing list for XiYangyang對小學生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第三步:感知文本,熟悉內容。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并通過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引出本課所要學習的重點句型“Is there...?”,使學生對本課句型有初步的感知。
第四步:游戲活動,強化操練。通過Flash cards 和Memory game讓學生在游戲中操練本課所學句型,寓句型操練于有趣的活動之中。
第五步:自主歸納,發現語法規律。學生在大量的語言操練活動中,自主總結、發現There be句型,即一般疑問句的結構和意義。
第六步:朗讀文本,強化句式。教師繪聲繪色地領讀故事,學生在情節生動有趣的故事中富有表情地大聲齊讀、分角色讀出課文,使重點句式在學生的表演和誦讀中再一次得到強化。
第七步:任務活動,學以致用。通過“聽聽畫畫—想象添畫—討論問答列失物清單”的活動,讓學生在聽、想、畫、說的活動中,操練語言、運用語言,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這樣,原本枯燥無味的Pattern Practice在師生共同營造的、具有一定情節和語境的語篇學習環境中實現了語言學習的形式、意義和運用的完美統一;情境、情感、情趣的有機交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新概念英語》(青少版)教材提供了配套圖片以及CD-ROM等豐富的動畫視頻資料,除了能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語言信息之外,動畫中歡快的節奏和直觀的圖像,以及大量的圖畫、音樂等還提供了很多的非語言信息和動作、姿勢、面部表情、聲調等輔助語言信息。教師要善于捕捉這些非語言信息和輔助語言信息,趣變視頻,使之發揮更大的效益。
以Starter B Unit 13 Ican dance! Lesson 2的教學為例,該課的語言功能是能夠運用“Can you...? Yes,I can./No,I can’t.”詢問他人有什么本領。我通過讓學生觀看視頻的方式,進行整體的語言輸入。視頻中憨態可掬的熊貓Pop挑釁地詢問小猴Max和小豬Peg各有什么本領。身材姣好的小猴Max又是下腰又是倒立,可神氣了!而體態笨拙的小豬Peg無論如何使勁都無法使自己倒立起來,累得氣喘吁吁、趴倒在地,學生看了都哈哈大笑。至此,我并沒有終止視頻的播放,而是話題一轉:As you can see,Peg can’t do these things. Do you know why?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Because she is too fat! Haha...教師順勢引導:Yes,maybe she is too fat. So she made up her mind to lose weight. Look! she is slim now and she is very talented. She can do something special and different. What can she do now? Let’s make an interview for her,ok?然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啟發他們想象瘦身后的Pep能有什么本領。學生看到屏幕上原本肥肥胖胖的Pep漸漸地變成了纖細瘦長的模樣,都開心地笑了起來,紛紛調動原有的詞匯資源和想象能力,運用“Can you...?”進行猜測。學生們提出的問題都很有創意且富有趣味,有的問:Can you stand on your feet?有的問:Can you touch your nose with your tongue? ...這樣,語言操練活動因有了妙趣橫生的視頻改動而形成新語境,使得課堂更加靈動、豐富,將教學推向了一個高潮。
豐富的配套圖片資源也是該教材的亮點之一。單詞卡片、句型卡片中的圖片都十分生動形象,且畫面感十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將每單元后的Written Exercises中原筆頭形式的Guided Summary與口頭復述結合起來,讓學生先口頭復述,再進行筆頭寫作練習,這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敘述能力,又降低了寫作難度。為學生提供圖片和關鍵詞的支持是幫助學生順利進行課文復述的重要手段。如果教師能巧妙地將配套圖片進行改造,將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該教材1A Unit 15 That’snotfair!的教學為例,該課話題的主要內容是Sam和Robert欲加入Paul和Gary等幾個體育學院學生組成的團隊,一起踢足球,因為隊員人數的安排發生了爭執,雙方各執己見。我設計了“復述故事并提出改進建議,陳述理由”的任務,提出旨在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問題,在學生給出答案的同時,為學生提供如下的圖片和關鍵詞,引導學生進行復述。

圖片11. play football/ on the football field

圖片22. want to play with them

圖片33.captain of one side

圖片44. captain of the other side

圖片5 5.referee
學生們復述的短文:Paul and Gary are playing football on the football field,Robert and Sam want to play with them. Robert is the captain of one side,Sam is the captain of the other side and Paul is the referee. Now there are thirteen players,there are seven on Robert’s side and six on Sam’s side.
然后,我提出問題,引發學生進行討論:So,is it fair or not fair? Why?學生討論后產生了兩種不同的意見:
意見1:It is fair. Because Mr.Ford is on Sam’s side. He’s very big and very strong. He can play very well. He’s like two players!
意見2:That’s not fair! Because there are seven on Robert’s side and six on Sam’s side.
為了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整體理解和運用,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表達的能力。我這樣引導學生:
T:But they still didn’t reach the agreement. Do you have any other suggestions? I have a suggestion,let me show you.
這時,我對圖片進行了小小的改動,將圖片5中掛著哨子(referee的標志)的Paul換下,改成Sam掛著哨子(讓Sam當referee),并做如下示范:
T:Paul and Gary are playing football on the football field,Robert and Sam want to play with them. Robert is the captain of one side. Paul is the captain of the other side. Now there are thirteen players, there are seven on Robert’s side,and six on Sam’s side. I think it is fair,because Mr.Ford and Paul are on Sam’s side,and they are teacher and student at the sports academy,they are both strong and tall and can play football very well. They are like four players!
聽完后,有的學生還是不滿意,他們說:But that’s not fair! Because they are still seven on Robert’s side. And seven is more than six!
我聽后哈哈大笑:So what do you suggest?Please discuss in the groups and tell us your idea.
此時,學生們的思維得到了極大的激發,紛紛開動腦筋,在小組里你一言、我一語地獻計獻策,提出了好多種方案。其中一個方案提得挺妙:
It is Sunday today and it is fine. Paul and Gary are playing football on the football field,and Robert and Sam want to play with them. Robert is the captain of one side. Mr.Ford is the captain of the other side. Now there are twelve players,there are six on Robert’s side and six on Sam’s side,too. It’s quite fair! But where is Paul? Oh,he is sitting on the bench and watching them!說完,還到黑板前畫了Paul場外觀看比賽的圖片,率真的舉止、巧妙的建議贏得了全班的熱烈掌聲!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新精神、語言組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同時也培養了他們寬容、豁達、友善,遇事用道理說服別人的處事態度,充分體現了語言學習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Sam

圖片8 8. six on Sam’s side

圖片77.seven on Robert’s side

圖片66. thirteen players
《新概念英語》(青少版)的課文內容是以一個英國家庭以及他們朋友的故事為主線展開的,與各家庭成員以及他們朋友相關的話題散落在教材的各單元中。我通過幫助學生構建話題網絡的方式,進行各單元知識的“跳轉”與“整合”,將相關話題的教學內容串成一條主線,幫助學生對已學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從而提高復習質量。
例如,在進行教材1A &1B畢業考的總復習時,我以Who knows more about our friends?為主題開展復習:
(一)Complete the family tree
填寫我們教材主人翁的“家庭樹”。幫助學生復習father,mother,husband,wife,son,daughter,brother,sister,nephew,aunt,uncle,neighbour,friend等表示人物關系的單詞,構建Our friends的網絡。
(二)Tell me more about them
引導學生討論并填寫各成員的年齡、職業、外形、國籍、喜好、擅長或拙于某事。教師將1A的Unit 4,Unit 5,Unite 6進行整合,并跳轉到1B的Unit 17,Unit 24,Unit 20,這樣,相關的功能句“What does he /she do? What nationality is he /she? When is her/his birthday? What does he look like? /He /She is good at.../useless at...”就形成了話題網絡中的各個分支。學生在討論話題網絡的每一個分支時,都要使用到相關的詞匯和句型結構,這不但為學生提供了復習所學語言的機會,而且有助于學生運用所學語言來表達思想(張柳珍2007)。
(三)Describe one of them
學生可以任選一個感興趣的人物進行介紹,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話題網絡各分支內容,從不同角度介紹。為了表達的連貫、完整,我還要引導學生使用and,but,then連接詞。
(四)Guided Summary
經過了畫、聽、說等環節后,我將話題網絡作為進行主題寫作的輔助構思工具,為學生提供描述該話題的步驟和方法,引導學生從姓名、性別、外形、國籍、職業、喜好等方面以“寫”的形式來描述人物。這樣,在進行話題網絡的構建過程中,網絡一部分節點的激活可以通過鏈接傳遞到其他節點,而且話題網絡的分支包含了與話題相關的內容知識,整理和組合這些知識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提取信息,有利于學生主動復習所學內容并形成整理和歸納的學習策略,提高復習質量。
總之,教材本身提供的資源是有限的,而教師對教材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卻是無限的。只要教師能夠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尊重學生的身心特點,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大膽探索、勇于實踐,就一定能使教材煥發異彩,進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益。
引用文獻
陳力.2006.語篇教學思想與新課程背景下的英語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8).
程曉堂,龔亞夫.2005.《英語課程標準》的理論基礎[J].課程·教材·教法,(3):5-11.
教育部.2012.義務教育《國家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建平.2009.基于故事的小學英語教學——北師大版小學英語教材使用的探討[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6):1-5.
張柳珍.2007.話題網絡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3):22-25.
作者信息:361009,福建廈門,廈門市五緣實驗學校5775084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