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朝紅
摘 ?要:張之洞的《書目答問》是一部治學的導讀書目,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備受學者重視。在分類體制、收錄范圍以及著錄項目都有自己的特色。
關鍵詞:《書目答問》;分類體制;收書范圍;著錄項目;不足
[中圖分類號]:Z8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3--01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一字香濤,香巖,晚年又自號抱冰老人,謚文襄。直屬南皮(今屬于河北省南皮縣)人,《書目答問》憑借著綜合水平高、體例得宜,信息量大,流傳范圍廣,成為一部經久不衰的推薦書目。
我國古籍版本很多,一批學者面對浩瀚的書海提出了兩個學業上較有深度的問題:“應讀何書,書以何本為善。”這讓精通目錄的張之洞陷入了思考之中,他深切地感到“讀書不知要領,勞而無功;知某書宜讀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書目答問·略例》)目錄學作為學問的門徑,寫一本適于初學者的目錄學著作是很有必要的。他甄選出2200種常見的重要古籍,本著“凡讀書,最切要者,目錄之學。目錄明,方可讀書。不明,終是亂讀。”的思想,“分別條流,慎擇約取”,著了一部為初學者指導讀書門徑的書目——《書目答問》。其特點有:
1、分類體制較為完備、方便、實用
我國古代圖書的分類方法開始于劉歆《七略》的六分法,西晉荀勖的《中經新簿》開始使用四分法,東晉李充的《晉元帝四部書目》雖然仍是以甲乙丙丁為次,但是定乙部為史書,丙部為子書,創始了經史子集的排次。張之洞編撰《書目答問》“不盡用前人數目體例”,在目錄分類方法上加入“叢書”一類,使我國的古代目錄分類成為“經、史、子、集、叢”五部分類法。張之洞創立的五部分類法被近代和現代的古籍分編沿用下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籍善本書總目》就借鑒了《書目答問》的分類方法。
張之洞對每種分類都做了明確的劃分,讓讀者可以一目了然。經部分正經正注、列朝經注經說經本考證、小學3類,再對這三類進行細分;史部“有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古史、別史、雜史、載記、傳記、三禮、詔令奏議、地理、政書、譜錄、金石、史評14類。子部有周秦諸子、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算法、術數、藝術、雜家、小說家、釋道家、類書等13類。集部有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等4類。叢書類有古今人著述合刻叢書目、國朝一人自著叢書目等2類。書目不是書名的簡單堆砌,而是文字知識系統整理的結果,具有學術批評的價值。此外,在五部之后,還有兩則附錄,一是別錄目,列舉了群書讀本、考訂初學各書等;二是國朝著述諸家姓名略,列了經學家、史學家、理學家等14家的姓名、籍貫、字號、著作等,為讀者了解清代的學術源流以及代表人物提供了一個較為方便的平臺。
2、收錄范圍上,實事求是,詳今略古
《書目答問》有獨特的著錄標準“多傳本者舉善本,未見精本者舉通行本,未見近刻者舉今日見存明本。”據統計,經部總共534部書,清朝一代就占經部百分之九十。在收錄史部地理類時,張之洞主張:“今人地理之學,詳博可據,前代地理書,特以考經文史事及沿革耳,若為經世之用,斷須度今人書,愈后出者愈要。”“古略今詳者,錄今人書。”此外,《書目答問》還注意收錄一些中外科技書目,如在子部天文算法這一類書的收錄過程中,就收入美國羅密士撰的《代微積拾級》,西洋人偉烈亞力的《數學啟蒙》一卷,利瑪竇的《經天該》一卷等。張之洞把收錄書的著眼點放在當代人著作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上,使《書目答問》的推薦性書目的形式得到進一步的完善,能更好地解決“應讀何書”的問題。
3、對版本著錄的介紹實用性強
張之洞認為:“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知某書宜讀而不得精鉸、精注本,事倍功半。”(《書目答問·略例》)在對所收書進行版本著錄時,“慎擇約取”,比較各個版本的優劣之后,給讀者推薦善本。對于“善本”的標準他在《輏軒語》里也做了介紹:“善本非紙白、板新之謂,謂其為前輩通人用古刻數本精校細勘付刊,不訛不缺之本也。”“善本之義有三,一足本,二精本(一精校,一精注),三舊本(一舊刻,一舊鈔)。”這對于初學者而言幫助是很大的,能使讀者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決了“讀書應以何本為善”的問題。
《書目答問》是一部利用極為方便的綜合書目。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部著作也有它不足的地方。雖然收書范圍廣泛,但是在書目的取舍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中國古典戲劇、近世小說、《東坡詞》之類的詞作都未收錄;另外在書目的介紹上還有一些訛誤如:將錢大昕的《三史拾遺》中的“三史”誤解成遼金元三史,而應該是《史記》《前后漢書》。
《書目答問》在今天還依然有廣泛的影響,它是面向廣大讀書人的,把書目與讀者的密切關系放在首位,可以說是目錄學思想的一個帶有劃時代意義的發展,從而為推薦書目和近代專業書目樹立了學術典范。陳垣先生回憶起自己的求學之路時,指出在看見《書目答問》后,覺得這是讀書的一個門徑,以后就按這個目錄買書讀,為自己以后的學術發展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書目答問》也給顧頡剛、王伯祥等著名學者帶來好處,可以說也是他們求學路上的一塊敲門磚。縱觀整個學術史,張之洞可以說是成功的國學家,而《書目答問》也可稱之為影響最大的國學書目。
《書目答問》所收書目不單是對過去書目的簡單羅列,也不僅是過去的文化和文化觀的展示,更是今天學術和學術觀、教育和教育觀的縮影。
參考文獻:
[1]范希曾.書目答問補正.北京:中華書局,1963.
[2]苑書義.張之洞全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3]張之洞.書目答問二種.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