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羽
摘 ?要:在跨文化交際中,因為每個人來自于不同的文化環境和文化背景,經常會出現文化之間的碰撞,在碰撞火花中又會出現融合。在美國華裔的成長過程中,這種沖突與融合會一直伴隨他們存在。本文將以美籍華裔作家湯亭亭的作品為例,對華裔美國文學中的文化認同問題進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華裔;美國文學;文化認同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2-0-01
美國華裔作家有著雙重的身份和意識,對于中國文化的把握程度與中國本土作家有所不同。雖然美國華裔作家的創作受到了美國學術界一定的關注,但并沒有得到大多數美國讀者的認可,依然把這些作品當作“局外人”。盡管在極力解釋他們的創作是在為美國的文化添磚瓦,是美國文學的一部分。所以在這之中反映了海外華人共同的文化認同的問題。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出現了很多美國華裔作家,其中比較有名的作家湯亭亭,是華人移民美國的第二代人,出生在美國,自認為是真正的美國人,在父母的熏陶下簡單地對中國文化有所了解,同時是在美國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從心理上渴望得到平等的待遇,擺脫華裔身份帶來的苦惱,找到心靈的歸屬。湯亭亭不但自己親身經歷一切,更在自己的作品中,從海外華人的角度,對文化認同進行討論,反映了美國的西方文化與華裔母體文化在沖突矛盾中產生的對峙,在兩種文化的交叉中成長,要做的并不是摒棄哪一種文化的存在,而是要學會在沖突對峙中逐漸融合。在全球化日益顯著的當今時代,文化大交流逐漸成為全球化中的重要內容,在這過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美籍華裔作家的作品自然成了美國文學和中國海外華人文學同時研究的重點對象。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文化認同的特點必然成為研究的焦點問題,這研究將有利于加強對海外華人的了解,提高對全球化時代中文化融合的認知。
在湯亭亭的小說《頑猴爺的贗書》里,提到了了“邊緣文化”的問題,描寫了來自中國的移民和他們的后代人在美國生活中來自種族和文化的兩難境地。在自己親身經歷及小說中這種兩難境地的描寫,以及由這兩難境地帶來的沖突對峙,湯亭亭提出了美籍華裔中對于文化認同的問題,并體現在她的美國文學作品之中。在《頑猴爺的贗書》小說中,擺脫彷徨和尋求平衡的華裔形象,試圖需找一個使得華人形象在美國文化中重塑形象的點,對美國主流文化中不平等地對待華人的現象進行批判。在這個小說中,湯亭亭塑造的一個美籍華裔主人公,是移民的第五代后人,一個發種族主義的二十三歲英文系大學畢業男孩躍然紙上,特是一個失業的詩人兼劇作家。小說以主人公的心理發展為主線,沿著從意圖自殺到后來在自己的舞臺劇獨白結束,創作了一段穿越時空的世界。文中犀利的字眼將批判與現象交織一起,諷刺美國社會對美籍華人的成見。塑造這樣一個具有反叛精神和抗爭精神的青年形象,作為湯亭亭的代言人,重塑華人男子的形象,抨擊詆毀。美籍華裔需要不斷進行自我重塑,繼續為自己謀求一個使個人與生存環境,即美國整體文化的統一。
在湯亭亭的另一代表作《女勇士》中,將中國的歷史故事、文學名著、神話傳說與她的生活個人經歷相結合,與其說其有篡改我國傳統文化的嫌疑,不如深層次挖掘其成長環境和其中表達的美籍華裔的心理狀態。小說的作者湯亭亭從出生接受的就是西方文化的影響,西方的教育模式,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只來源于母親的口頭傳授和泛泛的閱讀的淺層次上,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把握并不準確,其運用語言傳說,并不是意圖表現中華沒您組的傳統價值觀或信仰或人生態度,而只是加以虛構單純得想要表達美籍華裔在生活中對物質和精神的追求探索的狀態。比如她將“岳母刺字”與“花木蘭代父從軍”相結合,無非是想表達和揭示父輩移民華人在離別祖國親人時的依依惜別情誼和勿忘國家的囑托。由于湯亭亭一代的華裔生活在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交織的環境,面對兩種語言的生活,加之與母親的價值觀格格不入,使得兩代人之間不斷充斥著沖突和矛盾,當其將兩種文化在骨子里融合的時候,也就體現在了最后她對理解母親中。另外,在此小說中沖突和差異還表現在中國文化集體主義中群體意識和美國個人主義的個體意識之間。在美國文化中彼此差異,強調自由和創造;而在中國則更多地強調以來集體才能取得更大成就,集體力量大于一切。在小說中的體現就是舊時代的中國婦女沒有自由和選擇甚至沒有個性,時刻服務于群體,而在《女勇士》中則塑造了鮮明的女杰形象。《女勇士》中,湯亭亭就旨在通過扮演的“女勇士”形象,用寫作去影響和改變美國社會對美籍華人的誤解、排斥和歧視。
從某個角度來分析,散居華裔身份的形成和對文化的認同就是對歷史文化尋根的表現,是跨文化研究的重點。在如今時代的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位于美國主流文化邊緣的華裔美國文學,固然已在多元化地帶動下成為了美國文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移民的美籍華裔,在他們身上存在著受隱性祖國源文化意識和顯性現文化意識的沖突對峙的雙重性,因此在華裔作家的創作中,更多的是想表達其族裔的特點,而并不能代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所包含的價值觀念,最多是一種文化符號而已。文化身份本就不是單一固定的,所以也不能簡單地將這些文化符號看成是美籍華裔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因此,我們可以將美籍華裔的創作作為兩種文化沖突對峙后融合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湯亭亭.女勇士[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42.
[2]斯皮瓦克.在蓋異中結合一斯皮瓦克訪談錄.郜田虎譯.固外文學,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