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媛媛
摘 要:群眾文化作為人們職業之外,進行自我參與、自我娛樂的社會性文化擁有較強的精神調節作用、宣傳教化與知識普及作用以及團結凝聚力等社會功能。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體系的完善,群眾文化的開展還在多領域中發揮著作用,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本文就當前我國群眾文化的發展現狀展開分析,就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作具體研究。
關鍵詞:群眾文化;社會功能;文化價值;現狀分析
[中圖分類號]:G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6-181-0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群眾文化的向往也逐漸提高。作為人類社會進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的總和,群眾文化是社會意識形態與之相適應的機制和組織機構。群眾文化具有較強的精神調節作用、宣傳教化與知識普及作用以及團結凝聚力等社會功能,對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著重要的價值。下文就針對群眾文化的開展現狀進行分析,就其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作具體研究。
一、當前我國群眾文化的開展現狀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城市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人們不僅僅滿足于基本的物質生存條件,更多的是精神文化的需求,因此我們不能忽視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與發展。眾所周知,開展群眾文化不僅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綜合文化素質,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更能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有助于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和產業。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方針,大力加強文化建設,從而切實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素質,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共建共享和諧生活。因此,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鍵。但就實際的情況而言,現階段我國群眾文化發展滯后,缺乏一定的創新和美的價值,人們的創造性和熱情與實際能力和活動效果有著巨大的差異。再加上與社會主義提倡的精神文明建設存在較大差異,人們的思想和觀念產生了一定的變化,這使得群眾文化開展有一些不適應。
二、 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
1、娛樂功能
所謂群眾文化就是指人們職業之外,進行自我參與、自我娛樂的社會性文化。本質意義就是為滿足人們一系列的娛樂活動而形成的文化。群眾文化有著獨特的娛樂和交流功能,在不斷發展的社會環境中,折射出人們的生活期望,是提高人們生活質量,使人們不僅僅滿足于枯燥工作的一種娛樂活動。但在社會競爭的壓迫下,人們因工作壓力大,因此對于多樣化的娛樂休閑活動需求就更高。為了保障人們的休閑娛樂,放松時間,豐富多樣的群眾文化就成為了娛樂和交流的平臺。
2、宣傳教育、團結功能
前面說到,群眾文化具有較強的精神調節作用、宣傳教化與知識普及作用以及團結凝聚力等社會功能。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群眾文化產生的社會功能已經滲透到人們社會生活中的多個領域中。人們在參與群眾文化活動時,精神調劑作用對調控者的意識、思維活動以及心理狀態進行干預,而這對于精神文明建設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而言,要使其發展就必須要有一個載體。宣傳教育的作用就是針對公民實施一定的意志影響,公民道德建設要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為人們服務,以愛祖國愛人民為基本要求,實施公民教育。最后,從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來看,群眾文化具有的團結凝聚力使得公民道德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群眾文化活動通過組織群眾,將群眾聚集起來,有利于民眾的團結互助。
3、標志和代表性
群眾文化大多都體現了一個地區的文化氛圍和文化形象,在文化建設過程中,我們不僅僅需要加大高雅文化的推廣力度,更重要的是需要重視群眾基礎文化工作。群眾文化植根于群眾熟悉的生活中,與群眾生活工作和學習緊密相連,群眾喜聞樂見,也積極參與,這是群眾文化生命力的所在。群眾文化形式多樣,比如書畫活動、文藝活動、讀書演講等。
三、群眾文化的文化價值
作為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群眾文化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在當今社會,開展群眾文化不僅有利于豐富群眾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寓教于樂、以文化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追求逐漸向個性化、多元化方向發展,現代和傳統的觀念相互碰撞,必然會使得部分群眾思想道德滑坡,價值觀念錯位,逐漸淡化了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同時網絡文化的負面影響開始蔓延。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娛樂活動來鼓舞人、引導人、教化人,凝聚人心。因群眾文化貼近生活,比較容易被接受,群眾參與面廣,因此加強群眾文化建設,用先進文化和核心價值體系育人,實現以群眾文化的文化價值。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迅猛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日益增長,加強文化建設,從而改善民生、文化惠民。群眾性文化活動逐漸成為人們享受現代文化生活的主要途徑,休閑性文化生活。開展群眾文化,發揮其文化機制,加快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為實現文化惠民提供了多樣化的文化服務。不僅能夠滿足人們的娛樂需求,更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結束語:
總而言之,群眾文化作為文化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具有娛樂與交流、較強的精神調節作用、宣傳教化與知識普及作用以及團結凝聚力。同時,群眾文化還具有一定的標志和代表性、符號與象征功能,且對于人民群眾和社會發展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因此,我們要結合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開展多樣化的群眾文化活動,創新文化的發展理念和形式,以服務群眾為目標,促進群眾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守勇.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0(4):62-68.
[2]胡守勇.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8(1):65-69,140.
[3]徐旭升.探討群眾文化的文化價值及其社會功能[J].大觀,2015,(3):83-83.
[4]陳志祥.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研究[J].藝術科技,2014,(11):75-75.
[5]劉文秀.群眾文化獨有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探究[J].魅力中國,2014,(24):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