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文萱
摘要:想象是聲樂藝術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思維,能夠使聲樂學習具體化、形象化和生動化,在幫助我們理解發聲概念、掌握發音技巧和領悟歌唱作品思想感情,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還能夠實現音樂作品的二度創作,營造出作品內在的藝術意境。本文主要分析了形象在聲樂學習的重要。
關鍵詞:想象 聲樂學習 作用
藝術離不開想象,想象是讓藝術自由翱翔的翅膀,是藝術創造的重要方式。聲樂,又稱為藝術歌唱,是一種常見的音樂表演形式。聲樂學習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以其他學科相比,具有較強的獨特性、實踐性和抽象性?,F階段許多老師都很苦惱,學生對聲樂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低下,很難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有感情、高技巧的發出高質量的聲音。筆者結合多年來的學習經驗,探討了想象在聲樂學習中的作用,認為聲樂學習應當充分發揮想象力,使聲樂學習具體化、形象化和生動化。拋磚引玉,旨在為我國聲樂學習的發展進上綿薄之力。
一、想象與聲樂學習的關系
想象與聲樂學習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想象是聲樂學習的金鑰匙,只有發揮了豐富的想象力,才能提高聲樂學習的有效性,有效彌補學生對聲樂認知、感知的不足。然而想象又不是一種毫無根據與生俱有的能力,需要在后天的學習和實踐中逐漸發展形成。研究表明只有親身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如:聲樂學習、聲樂演唱和發聲訓練等等,體驗到豐富的情感經驗,才能在大腦中形成想象的“碎片素材”。想象與聲樂學習兩者相輔相成,辯證統一。想象是提高聲樂學習效果的重要保障,而聲樂學習又為想象力的提高提供了實踐基礎和發展條件。
(一)想象在聲樂學習中的必然性
如果把聲樂學習看作是多個動作單元組成,每一個動作單元又具有一個概念及其所支配和控制的相應動作構成。那么對于聲樂學習的第一要務是解讀每一個單元概念,理解概念所闡述的動作特點和要領,建立系統性的概念認知。但由于聲樂活動在演唱和表演時,所運用到的腔體和肌肉具有獨特性,在要想實現直接和正面的認知是不可能的情況下,就只能運用想象思維,發揮想象力了。想象是一種心理活動,是大腦加工再創造的過程。想象在聲樂學習中是必然的。實踐表明,發散想象思維,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將想象運用到聲樂學習中,可以提高聲音訓練的有效性,創新學習者的二度創作,使聲樂表演具有感情,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二)想象在聲樂學習的重要性
很多老師都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學習聲樂中發揮形象力,運用豐富的想象加深學生對聲樂學習的理解??梢?,想象在聲樂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甚至將想象看作是聯系老師教學講解和學生學習理解的橋梁。聲樂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發聲技巧,并能夠熟練運用這些技巧,但由于發聲活動和發聲器官的隱蔽性導致了發聲學習活動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過程,這就大大加強了聲樂學習的難度。在學習中,即使老師對聲樂概念、發音技巧能夠做到準確性的描述,并高效地傳達給學生,學生也不可能完全消化掉這些抽象和理論的聲樂知識和、發聲方式,這就更談不上能夠嫻熟的運用發聲技巧了。因此,在聲樂學習中必須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將聲樂概念形象化,使發聲方法具體化,最好通過想象建立聲音形象。另外,發揮想象力,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歌曲作品的理解,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積累到豐富的情感經驗,使聲樂學習、聲樂表演具有感情性和藝術性。
二、想象在聲樂學習中的作用
(一)能夠激發對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毅力
借助想象力產生預期結果是人類勞動與動物本能行為的根本區別。的確,聰明的人類往往會通過對未來進行某個預期幻想,獲得學習工作的動力,進而提高學習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很多人認為聲樂學習就是唱唱歌,其實不然。聲樂教學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學習過程,往往一個發聲技巧、聲音學習就可能長達三五年之久,就連具有一副金嗓子、對音樂敏感且有名師指點的世界上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來說,也花了整整七年的時間學習聲樂。不僅如此,聲樂學習的平時訓練活動都較為單調重復、枯燥乏味,比如:聲樂學習中常見的練聲曲,練聲曲是在鋼琴伴奏下一種無詞的練習曲,通常使用母音或者七個音節演唱,而且還包括各種音階、顫音、調音和三連音等等。對于聲樂學習如果沒有頑強的學習毅力,是很難取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定的藝術造詣。所以在學習中發揮想象力,適當對成功做出一些期許,憧憬未來生活美好的面貌,用想象補給學習動力,增強對聲樂學習的毅力,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想象能夠使訓練具體化
聲音訓練的活動具有抽象性,主要是由于聲音訓練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呼吸、發聲和共鳴都是在人體內部進行的。一般情況下,學生是很難根據老師的描述和講解準確地找到正確發音器官,了解掌握器官肌肉運動的規律。這時候就不得不依靠心理活動的抽象感覺去調整,即通過想象來摸索發音訓練的技巧,使發音訓練具體化。
1.呼吸時的想象
古語有云:“善歌者,必先調其氣。”呼吸是發聲的源泉,是歌唱的動力,對唱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聲樂學習中,相信很多同學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歌唱時呼吸總感覺是漂浮的或者是吸著氣唱的歌,甚至會產生顫音。之所以存在這一問題,主要是由于唱高音時,沒有得到足夠氣息支撐,造成腔體失去彈性,導致無法自如地運用氣息。如何才能使呼吸達到正確和自然,這不僅需要正確使用呼吸技巧和方法,還要學會在呼吸中想象。比如:學生在采用胸腹聯合呼吸法訓練呼吸時,在掌握吸氣時空氣由口鼻吸入肺部,胸腔自然挺起,并向上伸展的基本技巧使,還需要將吸氣看作成是聞花香,而呼氣為吹蠟燭,依次將氣息從上往下緩慢吸入到腹部、腰圍處,在依次呼出氣息。又比如:歌唱低音時往往要求聲音具有結實、渾厚自如的效果,這時候歌唱者呼吸就要想象為挑著重擔的壯漢在呼吸。
2.聲音位置的想象
聲音位置是聲樂教學中常用到的教學術語,如何在聲音訓練中找到聲音的高、低位置一直以來是聲樂教學的一個難點。一般情況下,聲音位置與聲音、氣息管道流通有著直接的關系。但要把握人體內的管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學生只有通過發揮想象力,使其位置具體化,才能找準發音的位置。許多學生把高音想的太高,認為需要踮起腳尖,吊著嗓子,使用太大的力。其實正確的發聲位置是一致的,不應該存在忽高忽低、忽前忽后的現象。那么,在轉變學生對高低音在不同發聲位置才能獲得的錯誤認知之后,怎樣才能使發音位置保持一致呢?我們可以想象喉嚨之間的某一部分是聲音發出的位置,提醒自己無論是高、中、低音都要在此處發聲。或者發高音在找高音的發聲位置時,可以想象成是占到高音的位置之上,進而消除對高音的恐懼,保持發音位置的一致。比如說要想獲得豐滿、通暢的聲音,可以形象自己身處于一片竹林之中,豎在自己面前的是一個筆直的竹子,而且聲音會沿著這根竹子上下竄動,將聲音、氣息管道想象成為竹子練習氣息,容易使其上下一條線。
3.借助想象獲得共鳴
發音體振動發音,就會產生基音?;纛l率的振幅激起臨近的發音體發音,這時就會使音量增強、擴大,這種現象稱為共鳴。共鳴的概念較為抽象,相信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很多初學者都很難把握和理解共鳴的定義和發音技巧,這就需要學習者使用豐富的想象力,將共鳴想象為吹小號,使其具體化、形象化。聲帶發出的因即基音開始時很小、很輕,這個基音會引起人體共鳴器官(如:胸腔、口腔和頭腔等)振動發音,進而使聲音不斷擴大、響亮。發音就好比吹小號,發低音時,對著號嘴吹出的聲音要求比較小和輕,所需的勁兒就少,高音需要聲音洪亮和宏大,就需要使用更多的勁兒。但此時的聲音仍然很小、很輕,這就需要在號嘴上再加個小號,把第一個小號所發出的聲音擴大、增強,使聲音變得豐滿、明亮。若把基音看成是1,通過不同的共鳴腔體就可以把聲音擴大到10倍,在擴大到100倍。許多歌唱家歌唱時都有過面罩部振動的感受,并且用盒子、罩子、喇叭等形象生動來描述過共鳴。學生可以效仿這些優秀的歌唱家,充分發揮形象力,將聲樂共鳴具體化、形象化。
4.借助想象打開喉嚨
歌唱發聲器官由喉頭、聲帶喉頭好聲帶三部分組成,打開喉頭是聲樂學習的重要環節,直接關系著聲音的是否優美動聽、有色彩和感染力。在聲樂學習中要想知道喉嚨是否打開及其打開方式是否正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我們在不能依據喉嚨打開的認知概念或者依靠視覺外形直觀的情況下,就只能借助于豐富的想象力了。在借助于豐富想象力感知打開喉嚨是否打開之前,首先需要先弄清楚喉嚨打開時需要的有力部位和喉嚨打開時的感覺。打開喉嚨是指喉嚨咽部肌肉向四周擴張,喉結(甲狀軟骨)向下拉的力量和使咽部向上伸展擴張的上下反向垂直拉開的力量狀態,并感覺到喉嚨兩側肌肉發酸,促使喉結往下方。在打開喉嚨時,口蓋會向上收縮形成拱形,舌根呈放松狀平放于下齒后,下巴稍向后拉且輕松自然放下,與打哈欠的狀態極為相識。在打開喉嚨的學習中,可以借助打哈欠來想象和感受打開喉嚨的狀態。
三、想象力能夠更好地表現作品
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而歌唱是表達情感的重要途徑之一。歌唱最忌諱的是為了說明歌詞而歌唱,這往往不能流露出作品創作者的思想情感,傳達出作品內在的藝術美,這種唱歌法往往被譏諷為“文化貧弱的演唱”。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和社會環境中創作的,優秀的作品是基于那個特定的時代背景對某種情感的傳達或者某個社會問題反映,歌唱最終目的是要流露出創作者真實的內心情感,把聽眾朋友帶入到豐富的情感世界,引起聽眾與演唱者內心世界的共鳴。筆者認為聲樂表演需要歌唱者緊密結合演唱作品的題材、背景等一系列因素,對作品展開細膩的分析和情感體驗,充分發揮想象力,設計出與之相符的情感聲音的內心聽覺。在內心聽覺的引導下去探索歌唱方式,找尋適合作品情感和藝術風格的情感、聲音,更好的傳達作品的思想感情。比如在《黃河大合唱中》的歌唱中,就要聯想到抗日戰爭爆發時戰爭慘烈的作品背景,想象作者悲壯復雜的內心活動,體會到創作者寄黃河以抒民族偉大情懷,鼓舞億萬中華兒女奮起反抗日寇入侵、保衛家園的決心,進而找到“悲愴”、“恢宏”等內心聽覺,自然流露出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更好的歌唱作品。
四、想象可以緩解演唱中的緊張情緒
俗話說得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甭晿繁硌葑鳛槭且淮涡酝瓿傻牡桥_演出活動,觀眾和評委會基于表演者的表現直接給予評價和打分。因此,聲樂表演具有很強的風險性和壓迫性。演唱者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各不相同,在演唱時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緊張情緒,從而影響歌唱者正常演唱水平的發揮,甚至出現怯場等現象。造成怯場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演唱者“技不如人”,在高手大師的強烈對比下,自能自嘆不如,滋生出了緊張、害怕情緒。另一個原因就是心理素質狀況不佳,思想包袱太重,害怕在廣大的觀眾朋友面前出丑。這種情況下要消除歌唱者在演唱活動中的緊張情緒,使其快速進入到演唱的狀態,就可以使用想象來轉移演唱者的注意力了。比如說,在演唱時面對如此多的觀眾朋友和評委老師,歌唱者可以把它們想象為是自己的同學朋友,將演唱活動想象成簡單的交流談心活動;或者伴隨著音樂聲,想象自己正處于作品所編織的情境氛圍中,只是作者筆下的某一角色,正在追隨著創作者感受體驗作品的藝術美感、情感思想。
五、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聲樂學習勢必會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然而,由于發聲器官和發聲活動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狀態,導致聲樂學習具有很強的抽象性,使其成為了音樂學習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在作為一名教學者,要善于指導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力,發散學生的想象思維,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把握發音技巧、發音規律的同時,還應當不斷進取專研,用扎實的聲樂理論和高水平的音樂修養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致力于提高聲樂學習有效性的活動中來,為我國聲樂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斕斕.淺談“想象”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團[J].藝苑,2009,(02).
[2]李秋香.想象在聲樂教學與聲樂演唱中的作用團[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12).
[3]曹陽.當議想象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團[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2,(20).
[4]趙欣.怎樣克服聲樂表演中的恐懼心理[J].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08,(03)
[5]田青.聲樂表演教學中的情感調控[J].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07,(10)
[6]劉進軍.論聲樂表演過程中真實性與創造性的關系[J].河西學院學報,2006,(06)
[7]徐志新.幾種適合職高學生的練習方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28).
[8]林水娣.促進職高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若干教學策略[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