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英麗
聽、說、讀、寫、譯這五項是英語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聽不僅是英語活動的主要形式,更是人們接收和理解口頭信息的重要環節。在中專英語教學中,由于學生基礎知識參差不齊,使聽力教學顯得尤為吃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長期處于被動狀態。因此,為了提高英語聽力教學的質量,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如何提高英語聽力教學談了幾點自己的看法,以幫助學生在英語聽力學習中克服障礙,提高聽力水平,促進英語聽、說、讀、寫、譯等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一、活躍學習氣氛,培養學生興趣
由于聽力練習要求學生思想高度集中,這常會導致他們心情緊張、缺乏自信,學過的單詞也無法分辨,聽到生詞時更增添心理壓力,以致影響整個聽力過程。因此,樹立自信心對提高聽力理解能力有極大的幫助。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口語活動與被動的聽力活動的區別是,口語是一個平等口頭信息的交換過程,是主動將信息發出的過程,說話者心理負擔較小。在課堂中,給學生創建一個平等歡快的氣氛,有助于幫助學生自然的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在課堂中踴躍發言,各抒己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主動“說”的機會。對于一段較長的文章,教師需根據文章的內容簡略地揭示具有提示作用的問題,如在聽之前可給學生what、when、where、why等一類的主要疑問詞作為參考、預測或準備,聽后只需學生用一、兩個相關詞或短語作出回答。因為有準備、有參考、有預測,學生就可以有目的、有期待和有側重地聽,從而緩解學生怕出錯的緊張心理,樹立自信心。
二、堅持用英語講課,創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
良好的語言環境是學好語言的重要保證,而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要學好它,如果能有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一定會收到較快、較好的效果。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想要創設語境, 就需要運用最直接有效的教學方法,比如:在課堂上用英語授課,請英語外教來給學生上課等等。一開始學生可能會聽不懂,老師可以講得慢一點,知識點由簡到難,循序漸進,一定會會令學生有收獲。同時,可以培養用英語思維的習慣,使學生用英語學英語,亦使課堂成為一個小小的英語世界。另一方面,嚴格要求學生必須用英語表達,慢慢地他們就可以用簡單的句子表達思想了,從而提高了他們英語的聽、說、寫的能力。
三、適時開展聽力測試訓練
在英語教學中,聽力課是重要環節之一。在聽力課上應當以基礎訓練為主,讓學生在進行聽力訓練的同時,掌握一些的聽力技巧。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在進行聽力訓練的時候,適時開展聽力測試,使各種聽力技巧之間建立聯系,在英語課堂上熟練地掌握聽的能力。經過長期的聽力測試訓,學生會比較容易進入較佳的聽力狀態,此時,英語課堂效率也有效提升了。測試后教師要及時反饋信息,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及時改正,收到較好的效果,同時也利于學生和老師及時調整學習與教學策略。
四、廣泛閱讀,掌握大量的詞匯
掌握大量的詞匯是學好英語的基礎。在聽力過程中,聽者不僅要辨音,同時還要理解連貫句子中出現的生詞,否則就難辨其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儲存知識,讓學生有意識地去記憶詞匯,為聽力理解做好準備。在教學中和日常生活中如何掌握大量的英語詞匯呢?這一直是教師和學生較為關注和重視的問題。首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勞記已經學過的詞匯,并學會經常復習,增強記憶。其次,教師要教會學生簡單、快速記詞匯的方法,方便學生記憶。第三,要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在閱讀過程中,發現不懂的單詞要及時查詞典,理解單詞的意思再去記憶,這樣更容易加深學生對詞匯的印象。
五、結合課本內容,分層次教學
每單元聽力的內容基本是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編寫的。為了幫助學生樹立起做好聽力題的信心,我總是將容易的題目留給基礎差的學生做,有難度的題目留給基礎好的學生做。研究表明,視覺支持能提高聽力理解。我總是盡量搜集與所學內容相關的視頻資料,比如電影片段"歌曲"新聞"卡通片,讓學生邊看邊聽。學生總是能被所展示的動態畫面所吸引,即便基礎很差的學生,也能認真地看視頻,猜測其中的內容,從而達到人人參與課堂活動的目的。
六、聽說讀寫結合,四項技能并進
1.聽與說相結合
在英語課堂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聽完后回答,并進行復述,或者以小組形式針對課文的內容進行深入討論。其次,在課堂中,也可以采取師生對話的形式,讓學生熟悉對話內容,理解課文內容,然后可以談論與聽力內容有關方面和背景方面的話題,之后再讓學生聽。如此,可以加速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迅速掌握學習重點,提高學習效率。
2.聽與讀相結合
在英語教學中,“讀”是提高英語能力的重要環節之一。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一些相對來說不太長的小短文,讓學生先聽后讀。待學生理解主旨大意之后,再讓學生閱讀,同時加強朗讀訓練。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辨音能力和對其語感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
3.聽與寫相結合
提高學生的聽音會意能力,增強他們對語言的敏感性,提高記憶力,從而提高聽力水平,我們通常采用的方式有聽課文的句子、段落、改寫或編寫課文、聽課文原文填詞等等。
七、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與背景知識
由于中專生基礎參差不齊,英語水平高低不均。有部分學生會有 “聽不懂”的現象。導致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概念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在進行聽力課的同時,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文化水平,加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比如:在英語訓練前所提供的專有名詞都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意義,可以反映母語者的思維方式、社會制度、價值觀念、民俗習慣和風土人情,這些知識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幫組學生了解和課文內容相關的的文化背景,同時還可以提高聽力過程中的準確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重視聽的能力的培養,認真研究聽力教學的方法,提高聽力教學的效果,使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得到提高,適應時代的要求。(責編 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