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玲蘭
【關鍵詞】 高效課堂;細節;課前觀察;合理設計;調
整思路;培養感情
【中圖分類號】 G424.2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7—0068—01
一堂課是否高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教學細節的處理。細節處理得好,高效課堂油然而生。所以,教師盡管在常態課堂中,也要仔細把握好每一個細節,發揮好每一個細節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細節雖小,但往往是高效課堂的有力支撐。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課前觀察,了解狀態
教學活動中,客觀因素會影響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如,神秘有趣的科學實驗后,學生頭腦中還會留存一些探索思維,他們的注意力還停留在神秘的科學世界里;課間的一場糾紛后,使他們那善惡分明的心緒還在為誰對誰錯憤憤不平……這些現象如果出現在成人身上,我們很快會調整過來,而孩子們的調整速度會慢一些,若急于求成地立馬進入教學狀態,課堂氣氛必然不和諧,教學效果也不會明顯。因此,每節課前,教師都應該與孩子們交流,了解上節課的活動內容,觀察教學氛圍,洞察學生思維,根據當時的情況,靈活巧妙地運用一些導入方法,在感化孩子們心靈的同時,把他們的思維帶入到本節課中。
二、合理設計,關注效果
小學生正處在貪玩好動的年齡階段,年齡越小,課堂上專注力持續的時間越短,為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抓住最佳時間段進行最重要的教學環節。如果錯過了最佳時間段,教學效果就會明顯降低,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甚至會產生厭煩情緒。如果經常這樣,學生會一直處在聽的疲勞狀態,久而久之,學生的聽課習慣會越來越差,課堂效率也會越來越低。為了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困惑,筆者閑暇之余就喜歡去聽課,有時候會帶著疑問聽同一個老師的好多次課。其中一個數學老師是這樣上課的:每節課前15分鐘左右都在進行大量的細致的回顧與復習,這樣一來新授課的時間就減少了,當天的新授課會在意猶未盡中結束,下節課又是復習練習再練習,如此循環。這樣的教法從知識訓練、考試方面來說,不存在問題,但是由于時間安排問題,新授內容錯過了學生專注力的最佳時間段,效果不明顯,而且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更不利于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三、調整思路,適應學生
小學階段的有些知識與我們的生活實際脫軌,而小學生的思維水平相對較低,抽象思維能力很有限,理解知識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或者對教材進行合理的整編,或者利用多媒體手段,使知識通俗化、直觀化、形象化,以便于學生掌握。另外,孩子們的思維跟成人思維有著很大的差別,有些問題按照成人的想法講解會造成學生對知識的困惑感。通常情況下,新接任一個班的課程時,總不是那么得心應手,原因就在于教師沒有適應學生的聽課習慣,學生也沒有適應教師的教學風格,師生都是在自己的思維習慣中互動,彼此的思路不一致。為了盡快地適應,教師首先要以敏銳的洞察力去采集信息,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采用和學科代表交流、找學生談話等方法,了解班級學生的學習習慣,深入思考如何用學生的學習思路來備課和上課,并且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反饋積極指導,幫助學生解決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問題,直至幫助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專家的課看起來很隨意,但效果卻很顯著,就是因為專家的課堂駕馭能力很強,能隨時根據不同學生的表現調整授課思路,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以本節課上學生的思路來上課,不但能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還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培養感情,增進關系
現在的小學生,沒有學習壓力,往往是對哪門課程有興趣,哪門課程就學得好。而對課程的興趣不僅取決于孩子的智力特征、性格因素,還與該門課程的任課教師有著很大的關聯,尤其是啟蒙教師。在工作中不難發現,有些孩子本來不喜歡這門課程,卻因為喜歡上教這門課程的老師而慢慢地喜歡這門課程。因此,不管教哪門課程、哪些孩子,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很重要的,只有架起情感的橋梁,才能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這對提高教學效率有著很大的作用。情感關系包括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關系、學生與課程之間的情感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科敬畏感,其中師生情感起著推動作用。建立師生情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必須從各方面去關注、去溝通、去體諒,千萬不能因小失大。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