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賓朋
【關鍵詞】 思想品德教學;情感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3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7—0111—01
學生情緒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初中生年齡小、知識根底淺、活潑好奇,偏愛形象思維,樂于接受教師富于情趣的教學方式。為此,我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與學生同歡樂、共憂傷,以情激學
與其他學科相比,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有兩難:其一,概念、觀點較為抽象、枯燥,與初中生的年齡和心理有一定差距;其二,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輕視思想品德課。于是,有些思想品德課教師也就抱著“你們不愿學,我也懶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應付,這就造成了惡性循環。 作為一名年輕的思想品德課教師,我自然也經歷了一番思想斗爭,我堅信:事在人為,唯其難教,方能見真功夫,于是運用了“以情激學法”。
1. 情感投資,以愛結情。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應當成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興趣中去,與他同歡樂,共憂傷,忘記自己是老師,這樣孩子才會向老師敞開他的心扉。”于是,我利用課余時間經常深入到我教的班,像大哥哥一樣噓寒問暖,與學生們一起搞衛生、做游戲、講故事。有一次,一個校外人氣勢洶洶地從課堂上把一名學生叫了出去。我見勢頭不對,安排學生們看書,自己便跟了出去。見那人正在打這個學生,我不顧一切地沖上去,冒著挨打的危險緊緊護住我的學生,并據理訓斥那人,直到學校保衛人員把他拉走。此舉贏得了學生的敬意,他們把我當成了知心朋友,有悄悄話也愿對我說,發生了爭論會請我評判。我的話,他們愛聽,且堅信不疑。這大概就是“親其師,信其道”吧。
2. 真情實話,以情誘學。我給七年級學生上第一節課時,首先在黑板上寫出“四有”兩個大字,微笑著問其含義。當學生說出它的內容時,我親切地說:“同學們都應當把自己培養成‘四有的社會主義建設者。但你們知道嗎?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必須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才能逐漸確立,而這恰恰是我們將要學習的思想品德課的內容。”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不斷“升溫 ”,使學生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學習熱情。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情明理
1. 語言含情,講活知識。我以飽滿的熱情,旺盛的精力講授每節課,同時注意語言的抑揚頓挫:或高昂熱烈,或深沉凝重,或雨絲般的描述娓娓道來,使學生的情緒隨我的語調而變化。
2. 故事滲情,吸引學生。書上的例子大多比較簡單,有的例子時間較遠,我就進行增補或系統形象化。如在講“時傳祥”時,我用口頭和體態語言,生動地描述他如何背大糞桶,不怕臟臭和譏諷的情形,學生聽得嘖嘖稱贊。我還從本縣找典型事例,講了甘谷縣加林出租車公司駕駛員李永生的感人事跡,增強學生的親切感與真實感。
3. 教具育情,形情交融。我還注意選用教具,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如在講“為人民服務”時,我用投影機打出周總理的大幅畫像,他的濃眉英姿、微笑神態,使學生感到了那博大的胸襟和為人民鞠躬盡瘁的高尚品德。
三、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以情導行
1. 教師身先士卒,作出表率。如,在講“關心他人”時,我視學生為弟弟妹妹,思想上鼓勵他們進步,主動當他們入團的介紹人;在學習上耐心輔導;在生活上幫助有困難的學生,積極走訪校外寄宿生。從我的行動中,學生懂得了如何理論聯系實際。
2. 以情啟思,明理踐行。如,在講“孝敬父母”的內容時,我列舉了大量的事例,表明父母對子女的慈愛之情。又掛出《游子吟》的詩句,引導學生討論:“父母是怎樣關心自己的?”等等。
3. 嚴中有情,端正學風。動之以情,不是對學生錯誤的一味遷讓,而是包含著有理有節的批評。例如,有一次,有兩個出名的調皮學生在課堂上做猴相、出怪調,課后被我叫到辦公室。我對他倆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幫助他們分析危害,并與他們一起學習七年級第五課關于“ 遵守紀律”的內容,使他們明白“嚴是愛、縱是害,不管不問能變壞”的道理。他們終于認真地檢查了錯誤。從此,兩人改掉了壞毛病,還爭著為班集體做好事。
實踐證明,要做一個好的思想品德課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而且還要有一顆對學生的愛心。“情”從“愛”來,有了濃厚的愛,才配當學生的良師益友;也只有情感教學為先,才能促使學生愛學、學會、用好思想品德課的知識,做一個品德高尚、能夠為社會做貢獻的人。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