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正新
【關鍵詞】 普通高中;滲透;職業教育;內容;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5—0026—0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要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促進學校體制多樣化、培養模式多樣化,鼓勵普通高中辦出特色,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中根據需要適當增加職業教育的內容,探索綜合高中發展模式。普通高中,特別是農村地區普通高中,在堅持“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這一基本定位與要求的前提下,應適當滲透職業教育的內容,使普通高中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有機融合。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滲透的內容
1. 在普通高中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理念。教育家黃炎培曾說過:“以廣義的職業教育言之,凡教育皆含職業之意味。普通教育亦應改良以適應職業之需要。中學不應專以準備升大學為目標,升學準備、就業準備必須合一。”普通高中要開門辦教育,使教育與職業相溝通,使學校與社會相溝通。要把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勇于擔當,能夠推動社會發展、為社會創造財富的高素質人才,作為教育目標之一;要樹立“生活決定教育”的理念,把生活作為教育的本源、教育的中心和教育的歸宿;要“教學做合一”,不僅教知識、教原理,還要教實踐、教方法;不僅學理論、學“聞知”,還要親身實踐,“在勞力上勞心”。
2. 在普通高中教育中滲透職業品質和專業精神。學科教學與職業教育是緊密聯系、相互滲透、一脈相承的。學科教學為掌握職業技能提供知識基礎和智力支持,積極進取的職業態度,負責、敬業、專業的職業精神,興趣、熱情、專一持久的職業品質,為學科教學提供非智力保障。因此,在重視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應重視培養高層次的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渴望和熱情,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重視培養學生具有開闊的胸懷、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樹立竭盡全力完成任務的目標意識和克服困難、堅持到底的頑強意志;培養學生接納意見、修正錯誤、改進方法的務實態度;教育學生養成履行職責、勇于擔當、誠實守信、精益求精的良好習慣。
二、滲透的方法
1.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職業教育。(1)挖掘學科知識的實際背景,強化知識的應用價值。在學科教學中,應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探究知識的產生過程,挖掘知識與其他學科及生產、生活的聯系,以社會需要為切入點,從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入手,設置教學情景,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獲取新知。首先,倡導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提高實踐能力。充分利用課程中的“探究”、“建模”、“研究性學習”等內容,倡導閱讀自學、主動探究、勇于實踐、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習成為“再創造”的過程,滲透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其次,拓寬應用領域,擴展應用視野。積極開設應用專題課程,讓學生感受知識為社會創造的價值,體驗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有意將知識向課后延伸,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用科學的方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拓展應用視野。(2)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職業教育。信息技術教學在讓學生掌握計算機基本原理、程序語言、網絡等基礎理論的同時,滲透文字處理、影像制作、多媒體技術、軟件應用、網頁制作、網絡管理、信息傳輸、信息檢索、數據分析等生產、生活必備的基礎知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分認定、學籍管理、成績統計、綜合素質評價以及活動設計、宣傳報道、設備維護等班級建設和學校管理,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社會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為把信息技術作為終身學習和合作交流的手段打下堅實的基礎。(3)在通用技術教學中滲透職業教育。技術是人類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通用技術進入高中課程,是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特色與亮點。通過通用技術教學,使學生掌握基礎的職業理論和機械原理,學習使用基礎工具,領悟技術思想和方法,理解技術的人文因素,發展共通能力。
2.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服務意識和職業技能。綜合實踐活動要與當地的工農業生產相結合,培養生產技術與勞動技能;與社會服務相結合,培養誠實、守信、勤儉、進取的良好品質;與經濟建設相結合,養成精益求精的態度,培養質量、環保、倫理意識,增強勞動觀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團組織,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以藝術的視角、專業的眼光、職業的態度、行業的標準、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和服務理念設計、組織、參與活動。
(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論文,課題批準號為:GS[2013]GHB0596)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