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玲
【關鍵詞】 傳統文化;教材;誦讀經典;積累;節日;本土文化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6—0046—01
目前,傳承和發揚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了國人的高度重視,成為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最強音。對此,學校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與現代教育充分結合起來,在傳授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肩負起培育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接班人的重大責任。
一、挖掘教材,高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交響曲”
語文教材的字里行間無不流淌著濃濃的、鮮活的中華民族文化的血液,并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了優秀傳統文化。如,五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走進名著”,編選了《史記》中的《將相和》、《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等,集中體現了中國古典名著中的傳統文化。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以其為載體,不斷深究、挖掘、豐富和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增長智慧。在實施這些教學內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穿越時空,和圣者、智者對話,和先驅者、跋涉者交流,感受偉人的內心、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非凡的創造力。
二、誦讀經典,高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和諧曲”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兒童的啟蒙用書,已經流傳了千年之久,達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教師應組織學生開展學習《三字經》的系列活動,讓學生借助《三字經》來親近祖國的傳統文化。首先,讓學生背誦《三字經》,爛熟于心、出口成章。其次,講故事,借古誨今,啟發學生領悟故事中的道理。再次談感想,“思往事,心潮涌”,由學生選擇《三字經》中自己最感動的一句話寫讀后感、談啟發。最后,進行《三字經》知識競賽,內容可涉及到背誦、接龍、講故事、談啟發、講釋義等。學生為了能在競賽中取勝,便會主動潛心于這方面的積累、搜集、整理,這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而且增強了學生課外閱讀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積累運用,高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協奏曲”
優秀的古詩詞不但情趣兼備,易于誦記,而且能啟迪人的心智,真正讓人一輩子受用,因此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積累和吟誦。
從三年級開始,每人準備一個古詩詞的積累本,然后印發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的目錄,在語文課前五分鐘開展背詩、賽詩、對詩比賽;利用雙休日讓學生和家長一起賽詩、對詩,把這一活動通過家校互動得以推廣和延續。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給古詩詞配畫,以達到理智和詩情的融合,以潤澤和滋養學生的心田,從而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得到不斷提升。此外,以考試的形式著重考查學生古詩詞積累的量和面,讓學生進一步體味到傳統文化的神奇魅力和獨特內涵,再次提升學生積累古詩文的興趣和積極性。
四、結合節日,高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奮進曲”
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豐富的傳統節日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節日都有它的歷史淵源、美妙傳說、獨特情趣和深廣的群眾基礎,它們反映了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寄托著整個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來一個個歲月長途中的歡樂盛會。在教學中緊緊抓住傳統節日的教育契機,組織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發揚光大我們的傳統節日文化遺產,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和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這樣,能使學生融會貫通地體驗我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使學生在自己的品行上打下弘揚民族精神的烙印。
五、繼承本土文化,高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變奏曲”
傳統文化的根基源于世俗生活中,但是文化是自在的,而不是自己生成的,它需要呈現、發揚。例如,以“走進家鄉”為實踐點,開發學校課程《酒泉傳統文化讀本》,繼承和弘揚本土文化,既可以弘揚傳統民族文化,又可以培育愛國愛鄉的熱情以及民族精神;既可以開闊學生視野,又有利于提高和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能力,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高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五部曲”,能夠讓學生了解中國,走進中國,熱愛中國,了解家鄉,熱愛家鄉,能夠為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鋪路筑基。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