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剛
【關鍵詞】 數學教學;課堂;學生;營造氛
圍;探究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6—0070—01
新一輪課程改革,把基礎教育作為改革的重點,課堂教學的改革成了必然。新課改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本, 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要在探究、自主、互助、合作中學習,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要特別關注學生的主體性要求,順應學生的自我發展,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這就決定了在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通過幾年來的教育實踐,筆者認為要引導學生樂學,讓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教師要善于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樂學
從認知心理學看,數學學習是每個學生在各自不同的數學世界里,主動進行分析、吸收的過程,這表明了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占有主體地位。而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中來,教師必須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要主動從講臺上走下去,俯下身來參與到學生的數學活動中來,與學生一起探求數學的奧秘。通過開展“一幫一”、“小組交流”、“學習成果交流展示”等活動,給予每一個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機會。事實證明,學生受到教師的尊重或看重,學習熱情就會增強,思維變得十分活躍。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設計合理有效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完成課堂內容,提供學生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激發學生的思維需求,提升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思維成果,即使學生得出的結果是錯的,也應共同研究探索尋找答案,找出學生出錯的原因,而不是劈頭蓋臉的一味否定。只有在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才會敢于學數學、樂于學數學。
二、注重知識生成過程,增強學生探求知識的能力
數學中概念、結論、公式、定理的總結過程,蘊藏著深刻的數學思維過程。進行這些知識生成過程的教學,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當改變那種害怕浪費課堂時間,片面追求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做法,應當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有利于學生參與認知的教學環節,充分引導學生自己探索和發現。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自己探索和發現的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認知的主體,增強求知欲,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三、用好教材中的練習題 ,注重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新教材章節的安排呈專題的形式,并增加了許多活動內容,如“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試一試”等欄目,許多教師把這些欄目棄之不理。而筆者認為真正用好這些欄目,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因為新教材注意創造合適的情景,教材當中的欄目內容使抽象問題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的學習由外而內、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學生不斷產生興趣。比如,利用“讀一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利用“想一想”,題目圖文并茂,內容上順理成章、深入淺出,將枯燥的數學知識演變得生動、有趣,有較強的可接受性、直觀性和啟發性,對開發思維、培養興趣有極大的幫助。利用“做一做”的內容,指導學生利用硬紙、木條、鐵絲等材料制作一些簡易的幾何模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利用“試一試”,更是有意地提高了知識的難度,讓學生用學會的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知識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設計開放性題目,激發學生研究數學的欲望
開放性題目更利于喚起學生征服的欲望。當學生成功完成一道開放性題目后,會激發起強烈的數學學習興趣,同時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刻。不定型開放題,所給條件包含著答案不唯一的因素,在解題的過程中,必須利用已有的知識,結合有關條件,從不同的角度對問題作全面分析,正確判斷,得出結論,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多向型開放題,對同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思考方向,使學生產生縱橫聯想,啟發學生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思,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開放型題目的訓練,一方面提高了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力。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