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校園體育中,課間操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對體育教學進行延伸和補充,更是直觀地反映出學生的精神面貌。當前,莆田市中小學課間操情況還比較傳統,課間操的形式和執行都不是十分良好,需要通過一些創新手段將莆田市中小學課間操情況進行改變。本文在對莆田市中小學課間操現狀進行簡單了解調查后,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將課間操的作用更好地發揮出來,為中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課間操;措施;中小學
1 莆田中小學課間操現狀
說起課間操,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因為和福建省其他地市一樣,在莆田市的中小學中,課間操是學生課余時間很好的一個鍛煉方式。幾乎每一天,學生們都要參加課間操鍛煉。毋庸置疑,課間操已成為學校體育的重要組織形式之一。中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與體育鍛煉進行的主要形式為課間操的鍛煉,對促進全民健身計劃的發展等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針對課間的興趣愛好,我們做了一個隨機調查。調查對象是莆田市區6所中學的200名學生,其中,男女各100名。調查結果顯示,男生中有50%的人覺得課間操比較枯燥,有34%的覺得無所謂,僅有10%的人表示喜歡課間操。女生中則有40%的女生感到枯燥,覺得“一般”的人占25%,35%的人喜歡課間操。由此我們得出,莆田市中小學課間操鍛煉情況并不是十分良好。
雖然莆田市相關部門一直在喊減負,但是學生的學習負擔卻在不斷加重。除了課堂中的學習任務外,學生還有繁重的課外作業。這樣,學生的課間操時間常常無形中被沖掉了,能夠進行體育活動的時間就更少了。從市區課間操的參與情況來看,由于學校的規模都不同,而且規模有限,學生的課間操都是集體進行,雖然是集體活動,但是有26%的學生不參與。我們調查發現,18%是高三學生,這明顯是由于學習壓力導致,大約8%是初三學生,還有少部分是由于老師拖堂沒有參加課間操。
此外,我們還發現存在其他不少問題。其中一個比較明顯的是,學生在認識方面過于膚淺,他們對做操的積極態度遠遠不夠。這種現象往往表現在多方面,有人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不再需要用課間操鍛煉,有人覺得課間操沒什么作用,這樣的想法在中學生當中不在少數,許多學生覺得天天練操就是一件幼稚的事情,而且死板、沒有吸引力,更有甚者覺得做操只是為了應付老師,所以不認真,不負責的態度就出現了。這種學生的外顯態度,是當前學生對課間操態度的主要問題。
產生這樣情況的因素主要在學生、學校兩方面,學校因素方面隨著對學校體育工作重視程度的加強,莆田市各中小學都有開展課間操活動,但是對于各校課間操開展情況沒有一個完善的評價體系,對于如何促進課間操開展,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探索中,也是辦法不多。學生方面,每天的課間操不僅是中學生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渠道,還是對發展學生智力,提高認識力有幫助。同時,集體的課間操對于中學生的凝聚力,班風和團結精神都是有促進作用,失去一個集體活動就會對中學生的集體感造成影響。事實上,課間操還能培養學生在節奏感、韻律感和審美觀方面的能力。遺憾的是,單一的課間操形式,逐漸讓學生們失去對課間操的激情和熱愛。
2 中小學課間操創新措施
首先,伴奏音樂的改變。一切需要伴奏的項目中音樂是其關鍵所在,賦予音樂之后,讓音樂的旋律、節奏及和聲進入體育項目中,決定了該項目的風格、速度、力度還有情緒的變換。可以預見的是,不同伴奏音樂的廣播操,容易對學生營造一種新鮮的聽覺刺激。甚至,還可能改變學生的節奏和興趣度,進而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一套相同的廣播操通過不同的音樂風格,可以使其速度改變,比如用節奏鮮明、速度適中的歐洲健美樂,動作就會更加穩健,舒展程度更大;用快速的迪斯科音樂,廣播操的動作就更加快速,節奏也跟的加快,增大運動幅度。用經典的童年歌曲不僅可以喚起學生的回憶,更會讓學生在做操的時候心情更加輕松。用世界著名的交響樂曲,其旋律的動聽,節奏感的變化,學生會感受到在這樣的音樂下做操更是一中心靈的陶冶。在這樣的音樂背景下,就好像溶入浩瀚的音樂海洋,盡情享受世界音樂的經典。學生們在參加體育鍛煉的同時,也受到了音樂與美育的教育。這種改革措施,既簡單易行,又可取得多種效果。
第二,在組織形式上的改變。一般情況的課間操就是學生聽到音樂然后到操場空地集合,進行廣播體操。這種形式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常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夠改變一下這種組織形式,就會對課間操起到積極作用。比如,由年級組組織10分左右的課間操活動設計比賽,以性別或者年齡來劃分組別,練習不同內容的課間操,通過自行的練習,然后相互觀摩、表演,再有機地結合這些多樣的課間操活動形式。這樣一來,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讓課間操活動更加豐富新穎,同時也有利于加強班級和年級的凝聚力,可謂課間操改革的又一較好舉措。
另外,改變做操的入場、退場形式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比如可以采取在音樂的節奏變化中,學生有節奏的向操場中央跑去,跑成做操隊形,按照班級的位置開始進行課間操活動。或者將課間操一天一次改變成為一天多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的形式,時間和內容重新分配。
最后,對課間操進行科學評價。學校根據課間操的管理目標對每個班的課間操進行檢查和考核,給予一定的評價。專門成立課間操管理小組,負責檢查每天沒辦課間操的完成情況。包括出操人數,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監督情況以及學生的時間觀念。建立明細的考核規則,與老師的年度考核相結合。這雖然不是什么創新手段,但是這樣的評價措施有助于師生創造出一些有利于教學的課間操形式。
參考文獻
[1] 秦先鋒.淺談新時期的課間操[J].德陽教育學院學報,2003(3).
[2] 張立國,時明旺.對中小學開展大課間活動的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1).
[3]成子華,葉條鳳.對改革我國中學課間操的思考[J].廣州體育學院,2004,(2).
[4]沙美真.學校課間操的改革[J].云南教育,2002,(5).
作者簡介
吳占春(1983-),男,福建莆田,漢族,莆田第五中學體育教師,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