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執輝
新課程改革之后.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的四大基本理念,要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樣的要求對大多數初中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挑戰。適應新課改之后的學過程只有通過學生本身的積極參與、消化、吸收才能實現。學生能否主動地投入,成為教學成敗的關鍵。成為學生素質能否全面提高的關鍵。因此,初中語文課堂中的師生角色定位一定要符合當代的課程標準,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改進:
一、教師要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適時運用“激趣、啟思、導疑”,是教師在教學中據教學規律,采取各種手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思維,以獲取新知識的教學方法體系。其實質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啟發式學生思維,激起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挖掘其內在潛能.使外部教育產生一種內化作用,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二、教師要啟發學生的思維,學生要掌握主動學習的方法
1.優化教學氛圍,使學生樂學
要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其主體作用,首先必須使學生在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中學習。所以教師一進課堂,必須拋棄雜念,甩開煩惱,集中精力進入角色,事事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平等對話,甩和藹慈祥的目光覆蓋全體學生,讓他們感到自己是被老師重視的、關注的。
2.靈活運用教法,激學生想學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心理活動的傾向,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開發智力的鑰匙。實踐也證明:學生對某門學科有興趣,才會自覺地動腦筋,積極地學習。有了興趣,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才能在學習中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3.注重學法傳授,讓學生會學
加強學法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是當代一種全新的教育觀。古人也曾指出:“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享一生。”為此,教師只有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并能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有效的學習。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法指導一般有:注重學習過程,概括學法;教師典型示范,展示學法;舉一反三,遷移學法;緊扣教材特點,指點學法等。就教材和學生而言,學法的傳授要因課而異,因人而異。不同體裁內容的課文有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師應從教材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年級的要求和學習語文的方法體系,制定一個有系統、有層次、有重點的學法指導計劃,把學法變成學習過程中可供學生實際操作的具體步驟,切不可機械、隨意、圖形式。如:學習同類課文和段落相似的課文可用遷移式。像學習寫景課文.師生共同將寫景學習方法歸納成“讀課文-一抓特點二一明寫法—-相畫面——悟”。
4.提倡質疑問難,促進學生好學
“思維從疑問和驚奇開始”。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通過質疑可以使教學更有的放矢。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對于學生的質疑,無論是課始預習性質疑、課中深入學習質疑,還是課尾回顧延伸性質疑等。教師的態度應該是:提倡、鼓勵、引導。通過提倡、鼓勵使學生從不敢提問到“敢于”提問:通過引導,使學生逐步做到“善于”提問。在閱讀教學中,對待學生的不同質疑應進行不同的處理,內容簡單和課文有一定關系的可適時解決;和課文重點語言文字訓練點有直接關系的則納入教師的教學范疇,重點解決,直至人人釋疑為止。在解疑中要打破教師包辦的局面,有的可啟發學生相互解疑,有的可引導學生自己解疑。
三、脫離課本束縛,大膽發散思維
語文課本中有很多課文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或是在結尾,或是在中間。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和思想感情的領悟。學生的創造力往往就在對課文的空白大膽想象和描述中進發出來。如在教完《丑小鴨》這一課后,我啟發學生:丑小鴨變成美麗的白天鵝后,那些嘲弄和歧視它的鴨子們會對丑小鴨怎么樣呢?你來為這個故事續上一個結尾。學生們頓時興致高漲,紛紛說出自己的看法。有從鴨子角度說的,有從鴨媽媽角度說的,有從女傭角度說的。多么豐富鮮活的想象呀!在對教材內容的挖掘補充中,孩子們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感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