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華
【摘要】根據目前的教育情況,初中語文的教學只是為了提高升學率,進行灌輸式的教育,并不能達到理想的目標,基本上都只是為了傳授知識、對付考試,這在某種程度上忽略了對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然而,語文思維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初中語文教學的成敗。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過程;語文思維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注重語文思維能力,能夠很大程度上激發起初中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高漲起來,自然會大大地提高語文的教學效率。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初中語文的教學逐漸開始注重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利用多種方式來促進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結合一直以來的教學經歷和自己的經驗總結,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一下我個人對初中語文思維能力的看法。
一、營造教學情境,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初中語文的學習不能僅局限在課本知識的學習,更應該通過課本的知識看到整個社會的現象的本質。教師應該在講述課本知識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課前總結,營造一些恰當的教學情境,更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展開想象,讓學生在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展開發散式的思維,對一些事物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樣的學習,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文的學習境界也上升了一個很大的層次。教師應該根據每節課所要講述的教學內容,提出一些能夠激發學生思維的問題,讓學生結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發散思考。這樣既營造了很好的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鍛煉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二、設計教學內容,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思維,對于初中語文的學習非常重要。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很大程度上固定了學生的思維,教師一味地“填鴨式”地教學,學生也只是單純地去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僅靠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但是,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初中語文更加注重對創新思維的培養。在教學課堂上,教師需要在深刻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的內容進行深層次的發掘,積極摸索教學內容的創新點和拓展方向,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課時,合理地安排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并設計適合自己學生所適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銜接得當,轉換過渡自然。課堂上提出一些能夠激發創新思維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內容的學習過程中,創新思維得以發展。
三、巧用教學安排,鍛煉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辯證思維能力,簡單地說,就是運用辯證思維的方法來分析解決問題。通過概念的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對客觀事物的發展過程做出正確的反映。對于初中的學生,他們經歷了小學、初中的學習,自身的基礎理論思維已經初步形成了,教師可以借助豐富多彩的課堂內容安排、組織一些活動,對學生的辯證思維等能力加以培養。通過這些能力的培養完善,學生會形成系統的思維能力,能夠全面、客觀、理性地看待事情,不再只憑借主觀的臆斷來評價一件事情。教師可以組織課堂上的辯論,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搜集相關的資料,援引經典文獻,運用自己對事物的理解辯證思維能力進行課堂辯論。這樣,學生在進行辯論的過程中,不僅會對課堂的學習內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和語言思維能力。
四、利用課堂提問,鍛煉學生的新穎思維能力
一直以來,課堂提問都是一門高深的教學藝術。課堂提問問題的設計的好壞直接決定著課堂效果的好壞。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能夠活躍整個課堂氣氛,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也更加有助于課堂內容的展開。然而,沒有一點創新性的提問,無疑會讓課堂一直處于沉悶的狀態。課堂上雖然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但是,教學的引導者依然是教師。教師應該在深刻理解課文內容及內涵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的思維,將課堂內容巧妙地設計安排,并根據內容設計一些新穎的問題。這樣課堂就不再是先前的教師隨便提出一些問題,學生們很容易就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那樣的課堂也許氣氛很活躍,但是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學生也會在無所謂的回答中失去思考問題的熱情,覺得問題的回答沒有一點挑戰性,以后的課堂就會變得死氣沉沉。這樣下去,教學活動很難更好地展開。
然而,成功的教師會巧妙地設計問題,這些問題不是很難,但是僅從文章中很難找到準確的答案,需要學生進行一定的思考,思考的過程能有效地鍛煉學生新穎思維的能力。另外,教師對于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穎的問題要正面回答。必要時,要學會站在學生的位置上去理解學生的想法。
五、鼓勵學生課外閱讀,鍛煉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
眾所周知,初中語文的學習重要的是對學生的思維的鍛煉,這需要全面把握,不能僅限于課堂上的學習。所以,初中語文教學還應該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師應該組織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閱讀適量的課外經典作品,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加學生學習的思想深度,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看待問題,發現事物的本質。教師也可以根據課程安排,進行課堂內容學習之前,讓學生查閱一些相關的資料,對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的背景資料有個大致的了解。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的獨立預習、學習的能力,還能夠激發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的興趣,有助于學生接受、理解教學內容。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能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的主體性,閱讀的材料多了,學生自然會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考,這樣對語文的學習的熱情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的學習,不再僅限于課本知識的授業解惑,教師應該在傳授課本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不能讓學生單純地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而要讓學生真正地喜歡語文。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語文教師占據主導作用。文章通過分析教學過程,指出了對學生的發散、創新、辯證、新穎、獨立等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廣大的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語文思維能力。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