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民河北省永清縣特殊教育學校
智力落后學生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探究
孫愛民
河北省永清縣特殊教育學校
進行生活化教學,應注重課程生活化內容的選擇和組織,教學實施過程中要側重生活能力的培養,注意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的合理運用。生活能力的培養與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必須具備一雙慧眼,尋找生活中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學校不能和生活脫節,我們應以課外實踐為憑借,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智力落后;學生;語文教學;生活化;探究
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語文教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為了讓智障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生存于社會、立足于社會,語文教學應依據自身學科的特點與智障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通過創設生活場景,展示生活、扮演生活角色等教學環節,寓教于樂,讓智障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文字在實踐操作中獲得適應生活的經驗,提高智障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為實現這一目的,新學期,我們提出了“學生能學會什么,我們就教什么;學生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的教學目標。為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我們從生活語文學科進行了探索。
培智學校的語文教材,把許多學生生長、生活必需的思想道德、知識技能等融合到了一起。它是生活經驗的改組和改造。我們現在使用的是 “全日制培智學校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生活語文》共12冊,從一年級上冊的 “可愛的我”、“我愛我家”、“合理膳食”、“服裝與著裝”、“這些場所我知道”到六年級的“參觀與游園”、“祖國山河美”,教材編寫素材貼近學生的生活,選擇的圖片有的就是學生自己或他們熟悉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老師、同學等)和地方(學校、教室、宿舍、餐廳等),學習的短句或短文,都是針對班級和周邊生活環境而編寫的;同時,根據實際教學需要,我校制定了教學主題,增加了校本教學內容。學生用教材時,感到即新鮮又熟悉,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起來更容易接受。我們在教學時,便可結合生活實際,營造寬松、和諧的生活氛圍,吸引智障生在生活化的環境和非強制性的情況下學習并掌握相關的知識、技能,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以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學習是學生的主體活動,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合作者、參與者、支持者。在課堂中教師應該用生活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學習反映生活的語言和文字。
1.鼓勵自主學習,仔細觀察生活。
雖然課文內容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象,但是智力落后學生往往又是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學時應指導學生再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理解課文,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觀察和理解能力。例如:“給動物添加飼料”這一活動中,讓學生到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去親身體驗添加食物的這一過程。料室中有兔飼料、有雞飼料、鴨子飼料、羊飼料等。首先讓學生學會辨別不同動物飼料。其次指導學生根據實際添加多少飼料,再次告訴學生飼料要加在食槽內,最后添加飼料等。讓學生充分認識了動物飼養的方法和過程。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從而調動了智障兒童參與學習和實踐的積極性。
2.努力創設情境,再現生活場景。
智障生由于其智力的因素,造成他們在學習上的遷移困難和適應行為的局限性,因此,對智障生來說,獲得適應生活的經驗,學會怎樣進入社會,怎樣與社會其他成員共處、交往,比讓他們學會背課文要實用得多。生活化的語文教學通過創設生活場景、生活展示、生活角色扮演等,幫助智障生在實踐操作中獲得適應生活的經驗,提高智障生的生活適應能力。如教學《我是勞動小能手》一課時,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生活實際,采用半扶半放、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模擬生活場景,讓智障生向課文中的“我”學習,在家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勞動,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做一個愛勞動的孩子。因此,生活場景展示法能擴展教學的空間,補償智障生的生理、心理的缺陷,促進智障生的生活適應能力的發展。此外,通過表演將抽象的文字變換成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愉快地、創造性地解讀文本內容,真切地體會到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感受到學語文的樂趣。
3.聯系生活實際,體驗生活。
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應該去親自嘗一嘗。”同樣,對課文的感悟也是如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教育情境,把課文所描繪的客觀情景和現象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再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體驗,去感悟,加深感受。例如:在教學購物內容時,教師先指導學生認識錢幣,明確購買內容,學會看明白要買什么東西,單價是多少,然后,教師在情景模擬教室帶領學生逐一進行練習,使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的內容,而且學會了在買東西的流程以及注意的事項,也使語文更加貼近了生活。
培智學校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教學時,我們應以課堂為起點,讓教學貼近生活,鼓勵學生用生活的標準去判斷,用生活的底蘊去詮釋,用生活的經驗去解讀語文材料,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并真正受到啟迪;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
語文知識的學習與生活實踐密切相連,交相輝映,相得益障。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生活化的語文教學體現了“教、學、做合一”的原理和方法,它將語文問題還原為培智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促進智障學生的語文能力、生活能力協同發展,引導智障學生走向生活,走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