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玲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大閣中心校白塔小學
精加略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趙學玲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大閣中心校白塔小學
精加略教學是把有關連的兩篇文章(一篇精讀、一篇略讀)結合在一起進行學習,分三課時完成,時間為120分鐘。精加略課堂在達成單元教學目標的同時,進行拓展閱讀和寫作,利用精、略課文的結合點,巧妙地將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在不同課文間實現遷移運用,達到教學內容的有機整合。
精加略;小學語文;結合點
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堂以精加略教學模式為主,即把有關連的兩篇文章(一篇精讀、一篇略讀)結合在一起進行學習。而且中高年級語文教學的重心由識字為主過渡到閱讀和寫作應用為主,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強調識字、閱讀、寫作三位一體。這里的精加略教學從版塊說分三課時完成,時間為120分鐘,而且符合“二一一”模式,即課堂教學分為:20分鐘的課程目標教學,10分鐘的閱讀,10分鐘的寫作。
精加略課堂在達成單元教學目標的同時,進行拓展閱讀和寫作,這就要求每一堂課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完成高效的信息大輸入和大輸出,所以,如何做到兩節課的完美結合是至關重要的。這就需要我們大幅度提高課堂效率、提升教學深度、拓展教學寬度,利用精、略課文的結合點,巧妙地將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在不同課文間實現遷移運用,達到教學內容的有機整合。從而使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得到切實的提高。
實施精加略的教學模式有時間的限制,往往會使有些環節流于形式,如何讓精加略教學模式在實踐中發揮更優更大的作用。下面我就“《鄉下人家》和《牧場之國》”兩篇課文的精加略教學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1.分析目標,巧抓結合點。
在教學的過程之中,并不是說所有的課都適合精加略教學。適合精加略教學的精講課文和略講課文必須有結合點。作為兩篇課文的結合點,一般來說有四個,即主題結合,結構結合,內容結合和寫法結合。例如,我們在教學“《鄉下人家》+《牧場治國》”兩篇課文的時候,就巧妙的抓住了二者的結合點。首先兩篇文章在主題上就有結合點,都以“走進田園,熱愛鄉村”為主題,意在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自然質樸的田園生活。只不過所反映的國度不一樣罷了;其次,兩篇文章的結構運用了“分總和總分”兩種結構,恰好給同學們一個清晰的認識,讓他們感覺到,兩種結構都很好,各有千秋;另外,在內容上,都是抓住了鄉下密切相關的景和物來抒發情感,展現主題,結合點很緊密;最后,兩篇文章在寫法上更有相同之處,都抓住了密切相關的景和物抒發情感,都運用了大量的修辭,都運用了動靜結合的寫法,都運用了對比的寫法……我們在教學中就是抓住了這些點進行巧妙的結合,覺得效果很好。
2.精心揣摩,設計有效問題。
精加略第二課時精讀課文只有短短的20分鐘,中高年級的課文篇幅又比較長,如何做到長文短教,就必須要設計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要注重對文本的深層次閱讀,教師的問題設計要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既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又能促進師生的有效互動,提高信息的交流效益,從而大大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問題的設計有很多方法,但我認為首先依據文章的中心設計問題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中心永遠是文章的靈魂,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文章的眼睛。抓住中心設計出的問題,會有質的突破,還能切中要害。例如我們在教學《鄉下人家》時就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景和物來體現這句話的?”這個問題學生答完之后,不僅能夠準確地把握了文章的中心,而且對于文章的內容把握也能夠做到心中有數;其次,依據文章的線索設計問題也很重要,因為文章的線索是貫穿全文的。抓住了文章的線索,就抓住了文章的骨骼。這樣設計出的問題,會使文章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影像,做到紊而不亂。例如我們在教學《牧場之國》一文的時候,就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這就是真正荷蘭”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在內容和結構上起啥作用?這個問題回答完后,文章的脈絡和內涵就會更清晰。除此外,還可以根據文章的結構,根據文章的寫法等方面設計問題。當然,不同的文章也不一樣,還要因文而異。
3.拓展閱讀發揮實效性。
拓展閱讀不只是要達到量的積累,要對課堂主題、寫作方法進行更深度、廣度的延伸,是對寫作內化進行鋪墊的重要環節。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文本為載體,以發展思維能力、提高語文素養為目標,突破時空限制而進行適當的遷移延伸的教學環節;它能夠開闊眼界和胸襟,構建一個開放而有活力的閱讀課堂,使學生的語文能力獲得充分發展,素養得到真正提高。我們在教學《鄉下人家》和《牧場之國》的時候,除了把略讀課文作為拓展讀之外,還搜集了許多密切相關的小短文,例如《我的校園》、《鄉下人家》、《家鄉的小山》……這些短文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寫法上都具有實效性。
4.拓展寫作要與精略結合點、拓展讀緊密結合。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讀與寫甚有關系,讀之得法,所知廣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寫作練習。”讀中學寫,以寫促讀,讀寫相輔,整體推進,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無疑可以產生良好的效應,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尤其是精加略的教學,更要做到讀寫緊密結合。首先要精心設計題目。我們在《鄉下人家》和《牧場之國》的三課時教學中,就設計了兩個題目。一個是寫一寫鄉下的冬天,另一個是寫一寫校園中不同地點的花??梢哉f這兩個題目不僅與精略結合點緊密結合,也與拓展讀的短文緊密相連,學生寫起來還是很得心應手的。
綜上所述,只要教師能正確引導學生多讀多寫,把讀與寫有效地結合起來,充分地利用教材,發揮好每篇文章在讀寫結合中的載體作用,找準精略文章的結合點,在211模式的基礎上,進行鍥而不舍的夯實訓練,語文課堂就一定會煥發出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