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
【摘要】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對學生很重要,它關系到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比較枯燥的,如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已成為高中英語教師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高中 英語課堂 激趣教學 策略
一、前言
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地球早已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地球村。人們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而作為世界通用語言的英語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它是連接不同國家、不同語言的人們的橋梁。因此,中國追求市場經濟飛速發(fā)展的同時,對人才的培養(yǎng)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面向國際市場的英語人才。會說英語的人有很多,但全面綜合性、創(chuàng)新型英語人才是極其稀缺的。高中英語教學對英語人才的培養(yǎng)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學生在高中時沒有培養(yǎng)好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沒有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學生很難成為適應社會發(fā)展潮流的新型人才。
二、高中英語課堂
高中英語課程是普通高級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普通高中英語課程不僅僅是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的自然延伸,也是基礎教育階段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學習是新世紀對新型綜合人才的要求,是信息時代對科技人才的要求,是多元化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高中是學生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逐漸走向成熟的階段,這階段的學生逆反心理比較嚴重,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比較枯燥,學生容易產生厭學心理。為了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教育部對高中教學進行了改革,在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目前高中英語教材使用的基本上都是牛津高中英語教材。新教材在原有課程基礎之上進行了改動,建立了新的外語教育教學理念,使課程內容和課程設置更貼近生活,所選用的教材既反映了英語語言的最新發(fā)展,還模擬了生活中的真實場景,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時代性和實用性。每一個單元都有幾個模塊組成,內容較為豐富,比較符合當前高中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性格。
三、激趣教學及其特點
激趣教學就是用一些好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現代教學的需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往往取決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高低。牛津英語教材比較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合理,針對性強,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激趣教學能夠打破以往的教學模式,使一向沉悶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不再僅僅是教師教學生聽,而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并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了起來。激趣教學模式比較靈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牛津版教材中的詞組和單詞都是與校園生活相關的,激趣教學模式就可以靈活地將這些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上重現實際場景,很容易就將難點掌握了。激趣教學可以模仿學習情境,利用書上的對話創(chuàng)設出學習場景,讓學生參與到其中。教師將激趣教學引入課堂中,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激趣教學的形式
激趣教學有很多種形式,它不像傳統教學那樣局限于某一種形式。英語課堂和別的課堂有所不同,它需要有一個好的語言環(huán)境。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模擬情景。根據教學內容,由學生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設出與該教學內容有關的場景。讓學生提前預習,分小組,在上課前做好準備工作,以免浪費課堂時間;播放一些經典影片或者音樂。經典影片和音樂能夠直觀地刺激學生的感官,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影片比較長的,可以適當地選取一些較為經典的片段讓學生觀看后進行分析和討論,鼓勵學生大膽地說,積極地發(fā)言。在學生發(fā)言之后,教師再進行講解。這種方法能夠提升學生對影片、音樂的審美能力,擴寬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多方面素質;課堂提問。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與學生進行互動。提問是課堂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提問,教師能夠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當講到一個比較重要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隨機提問同學,了解學生知識的薄弱點,從而進行補充,學生遇到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隨時向教師提問。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掌握大部分的知識點,大大地減少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五、結束語
將激趣教學應用在高中英語課堂上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本文主要從高中英語課堂和激趣教學策略兩方面來展開論述,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吳文勝,盛群力.論有效教學策略的設計[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01).
[2]曹正善.有效課堂教學交往特征探析[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05).
[3]張國華.英語課堂教學導入模式探討[J].廣州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