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靜
【摘要】散文閱讀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本文以《端午的鴨蛋》為例,通過對幾堂課的問題剖析來歸納散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力求通過“依體式,定終點;緣學情,明起點;中間搭2-3個臺階”的教學策略,來探尋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散文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散文;《端午的鴨蛋》;學習活動;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散文是中學閱讀教學的主導文類,散文教學占據語文教學的大部分課時。散文閱讀向來是學生的閱讀難點:一是學生審美體驗缺乏,情感積淀淺薄使他們達不到飽經滄桑、閱歷豐富的作者認識的高度,因而不足以理解作者的感受;二是閱讀散文很難找到突破口,切入點。因此,散文教學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提高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問題的緣起
近期,我聽了幾節同課異構的《端午的鴨蛋》 (選自人教版),在這幾堂課中我發現了不少的問題,為什么會產生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像《端午的鴨蛋》這一類的散文如何教,希望通過我的研究能發現一些策略。
二、問題的分析
(一)在教學目標上,強調了對文本的解讀,忽視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教學中我們往往關注的是學什么,而很少關注讓其怎樣學。如果對學生回訪,收獲最大的是什么,或學到最多的是什么,相信大多學生會說,端午節有很多好玩的事情,高郵的鴨蛋又是如何的與眾不同。但如果學完后,學生還知道了怎么分析文本,散文語言怎么賞析,怎么表達。那就學到了閱讀分析的方法。
(二)在備課中,教師往往把散文的教學重點放在了對主題的挖掘與理解上
面對一篇作品我們都會不假思索的考慮:這篇散文要反映一個什么主題,并且希望能從作品中找到相關的語句明確的回答出來。這種教學的慣性使教師不由自主的把自己的解讀強加給學生,課堂上千方百計的讓學生往自己預先設定的這種結論上靠攏。而忽略了散文這種文體獨特的地方,散文的教學重點應該是作者獨特的個性化的情思。
(三)在教學設計上,教師更為注重課堂教學的方法,很少顧及學生的“學”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認為歸根到底是學生學習的有效性,而學習的有效性,在閱讀教學中體現為學生之間的理解和感受在互相交流和促發,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遞升和豐厚,如果教師的教學著眼點放在了“教的活動”,往往就忽視了學生活動的整體設計。
三、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如何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何讓學生學得更有效,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在王榮生教授的《語文教學內容重構》中曾提出一個教學的“模板”,比較明晰的體現了“學”的活動,我覺得用在散文的教學中同樣適合,具體的策略和操作步驟如下:
(一)依據文本體式確定教學目標,明了教學的終點
首先我們要明確這篇文章的體式,是一篇帶有回憶性質的文藝性散文,重點敘述了端午的一些民俗和家鄉的鴨蛋,由此我們可以明了該課教學的一個“終點”:能夠體認汪曾祺散文平淡有味的語言風格。
(二)根據學生學情,明確教學起點
在課前預習中設計了調查問卷進行前測:①你對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地方是哪些?②你自己讀這篇文章有什么困難?③用一段話說說你對這篇文章的理解。通過調查我們得知學生對文章中感情把握的還是比較準確,但對于文章如此安排結構感到疑惑,對最后一段的作用難以體會,這些都是學生的閱讀困難。而學生對于語言還是比較感興趣的,比如標點的運用,通俗化語言的運用等。由此我們可以把作者獨特的情感品味作為一個次要教學目標,而把學生感到困難的和感興趣的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
(三)中間設計2-3個教學環節
主要就是組織學生較充分的進行“學的活動”,搭“臺階”意在說明教學流程是逐層深入的,必須是有梯度的,即學生的學習經驗是逐漸豐厚的。
第一個教學環節是通篇朗讀,并討論全文寫了哪些內容。朗讀后讓學生在全文篩選出端午各種風俗和活動,再讓學生來說說這些事、物中你覺得最有趣的是哪個,最疑惑的地方在哪?由此來了解到文章的邏輯脈絡,在此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發現、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
第二個教學環節可以通過品讀和點評,來體認作者散文平淡而有味的語言風格。在這一環節,先展示一段其他名人對于汪曾祺語言特點的介紹,由此讓學生體會到作者語言平淡而有味的特點,再讓學生思考你覺得文中哪里的語言讓你感覺“很有味”、很特別?
例1:“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一個“吱”字,一個破折號就能寫出高郵咸蛋的質細而油多的特點,聲音的延長表現出油多并且在筷子的擠壓下被迫出油的情形。
例2:“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這一文白雜夾句讓人忍俊不禁,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讓學生讀一讀,讀出語氣和語調,其中蘊含的感情一目了然。
(四)考慮與教學相一致的課前預習以及相關后續活動的設計
課后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寫一寫其他傳統節日的民俗、食物或者你在節日里印象最深的一個場景等。
四、結語
該課給我們的啟示是教師不僅要在“教”的方式、內容上著力,更要在學生“學”的角度出發設計課堂學習活動,讓其通過學習能掌握一定的散文閱讀方法,了解到散文閱讀的獨特之處:不僅要體味精準的語言表達,更要在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的人生經驗的基礎上,琢磨出自己獨特的情思。
參考文獻
[1]王榮生.語文教學內容重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王榮生.散文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3]李節.小大由之—語文教學訪談錄[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編輯:馬夢杰)